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林红玉是荣国府里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她身份低微,受人歧视,是怡红院中的一个小丫头,但她敢于追求真挚爱情,形成了大观园中"痴女儿"的形象;她不甘心于自己卑微的命运,敢于和命运抗争,形成了所谓"眼空心大"的形象;她外貌精神与众不同,让大观园怡红院的主人为之惋叹;她时刻做好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准备,因此一但机缘到来就会"因际逢缘攀高枝"。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得让人极易忽略的小丫头,作者却给予她不平凡的使命,在《红楼梦》这部辉煌巨著中造就了大观园中群芳竞艳的一点"红"。  相似文献   

2.
"红楼"佛语     
张威 《华章》2010,(22)
<红楼梦>描写了两个宗教世界:一个是以"大观园"为代表的理想世界;一个是"大观园"以外的世俗世界.作者在追求人的无限性这一理想时,对理想世界表示了赞美和向往,对现实世界表现了嘲笑与贬低.  相似文献   

3.
小说本属子部,到初唐刘知几将其归于史部之后,唐代出现了一系列补充正史的“史化小说”,包括刘Si的《隋唐嘉话》(又名《小说》),阙名《大唐传载》、李肇《唐国史补》和高彦休《唐阙史》等,既有对小说史学意义的纯粹化,但也有对小说趣味的追求,表现了和以唐传奇为代表的文学小说不同的文体风貌,最后,在孙光宪的《北梦琐琐言》里,呈现了史化小说与文学小说相合流的倾向,在北宋初将中国小说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厄普代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信的世界,一个人类生存其中因模糊和紧张而充满生机的世界,显示了作家的艺术表现和哲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结构从描写对象看,分虚、实两大板块,即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从情节发展看,分虚线与实线两大线索。实线又由主线、副线交织构成。主线写贾氏家庭兴衰荣辱的演变过程;副线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的婚姻悲剧以及大观园中诸女子的理想、追求和各自不同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中存在一个"声音世界",其主要以大自然之音、人物话语以及民间音乐三种形态表现出来。纵观其小说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民间音乐》、《檀香刑》等均有三种声音的自然融入,且以民间音乐为主。这种技法实现了民众与权利者的自由平等对话,是巴赫金狂欢化世界感受的体现。莫言重新发掘出"五四"后受到遮蔽的民间话本小说与戏曲声音,为当代文坛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幻境、大观园以及俗世有不同的蕴涵。幻境超出物质世界之外,能把握、预知人世变幻,是安顿灵魂的彼岸世界;大观园是理想的生存之地,给人以心灵的安泰;在俗世中,芸芸众生得到身、受、色、欲的满足。幻境、大观因、俗世这三重世界相互牵连纠结,但三个世界的走向却迥然相异:幻境愈幻,乐者变哀,俗世更俗。  相似文献   

8.
《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作品的代表作。作者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江南水乡生活为背景,通过诗意的语言文字、独特的风景描写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营造了一个唯美的世界。文章从对风景美的热情颂扬、对语言美的执著追求和对人性美的热情书写三方面来探析《草房子》的唯美世界。  相似文献   

9.
经典巨著《红楼梦》结构庞大,全面展现了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刘姥姥是其中一个独特的叙事视角。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这个豪门贵族进行观察与窥视,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尤其第二次进大观园时,作为乡野中人的刘姥姥不仅得以游园,荡舟,宴饮,品茶,而且还以自己的诙谐演出带来了大观园的欢声笑语,是一种典型的狂欢化叙事。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十九回中的"宝玉访画"情节在人物设置上有颇多令人费解处,张新之在此处评点说"一部《红楼》,作如是观",可见其在小说中的重要位置,但却未引起多数人关注。这一情节是曹雪芹对传统小说戏曲中的"画中人"爱情故事的化用。从二者互文的角度对之进行细读,会发现其正是以寓言的方式暗示了贾宝玉"意淫"之"情"随着成长走向"肌肤淫滥"的危机,以及大观园女儿们走出大观园之后的遭遇。此情节围绕"画里"和"画外"象征着大观园的内外和"少年"与"成年"的大观园儿女的命运,《红楼梦》的结局在此已埋下了难以逃避的关于成长的悲剧性伏笔。  相似文献   

11.
《好一个"卷"字了得》是《语文月刊》2014年第10期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笔者认为,这个标题有瑕疵。"好一个"犹言"好个",这种用法的最典型的例句莫过于辛弃疾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名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从形式上看,"好一个"的用法都是短语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好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其后不能再添加附加成分;从内容上看,"好一个"的用法多表达赞赏、赞叹之意。例如:"好一个文化大观园!"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讲述浙江苍  相似文献   

12.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位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打抽丰"。一进大观园"打抽丰",筹集资金二十两银子和一串铜钱。二进大观园"打抽丰",筹集资金一百零八两银子及生活物资一批。三进大观园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接受了王熙凤的托孤事宜。刘姥姥在三进大观园的筹资和回报过程中,有一些积极的进步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对中国的会计文化有一定的建设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与《镜花缘》是明清小说中主要描写女性的两部小说。红楼女儿在理想世界大观园里充满诗意地生活,她们害怕长大,拒绝成熟,守住了个性的独立和人格的尊严,但对家庭有无法摆脱的依附性。镜花女儿生活在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具有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获得了政治、经济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理想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理想世界是大观园,它是个美的世界。充满平等自由的气息,有着现实社会所缺少的人文关怀。它是个纯情的世界,更是爱情的理想天地。它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闪耀着作者新思想、新意识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妖魔世界。作者在塑造这些妖魔形象时,将人性、物性与神性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处处体现了“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妖魔的人性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追求长生不老;其次是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再次是具有人的普遍的弱点;第四是具有凶残、狠毒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观园,因而小说的基本情节也依托大观园,可以说,庭园建筑支撑起整个小说的结构大厦。“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贾元春《大观园》)在小说中,曹雪芹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别样美丽的清代园林。  相似文献   

17.
何贵琴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5):127-128,130
许多学者把《红楼梦》仅仅理解为一部情书,或者仅就文本表现层面来分析贾宝玉性格。笔者认为贾宝玉思想的核心是对封建仕途经济、封建纲常名教、封建男权社会的极端厌恶与背叛。而其女儿论仅仅是一个厌恶与背叛的表层形态.一个追求与探寻的寄托与象征。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05年第6期《1929年10月29日到底是星期几》一文纠正了人教社2003年版新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的一个错误,但会产生大危机发生的那一天是“黑色星期二”的新错觉。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弄清大危机是哪一天发生的。关于大危机发生的时间,不同教材有不同的表述:10月24日说,见人教社2003年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84页;10月29日说,见人教社2003年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第  相似文献   

19.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出色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渡》无疑是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端。小说在结构模式,人物塑造,风俗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突破。它根植于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现代历史小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抄检大观园》作为高中语文第六册《红楼梦》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在以往的教学中,比较重视挖掘的是其思想文本、政治文本的意义。我们认为,《抄检大观园》一课的教学不妨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