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览     
探讨式社会新闻随着新闻改革的进行,报纸上陆续刊出了一种以指示、剖析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为主的探讨式的社会新闻。它的特点,不是直接地表扬或批评某种社会事件,而是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的描述和剖析,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物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  相似文献   

2.
博览     
探讨式社会新闻随着新闻改革的进行,报纸上陆续刊出了一种以指示、剖析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为主的探讨式的社会新闻。它的特点,不是直接地表扬或批评某种社会事件,而是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的描述和剖析,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物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辨别、去关心。它不是单纯的、平面的报道一个刑事案件、一次灾害事故、一场婚姻家庭纠纷的社会新闻,而是用透视的目光,综合反映社会意识、社会道德观念变化的新闻。探讨式社会新闻写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描述,议论、抨击,也可抒发感受,侧重揭露、曝光,等等。  相似文献   

3.
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以辩证地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或“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的新闻品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一种边缘性新闻文体,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它是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切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新闻专题报道,是指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版块里,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报道形式,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特殊人物或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的揭示或研究报道。专题报道冲击力大,社会效果明显.能放大突发新闻的舆论影响力。有关自然灾害的专题报道属于突发性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6.
价值范畴是对事物满足某种需要的功能的概括。价值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它具有相对性。社会行为的显著特点是目的性和选择性。所谓选择实持上是价值的发现、选择与发扬。所以,任何社会行为都有相应的价值标准。所谓新闻批评价值,就是体现在被批评的新闻事件、事实中的一种满足受众和社会正义或正当需求的功能。这种功能越强,新闻批评价值越大,批评报道就越能得到社会的欢迎。可以说,新闻批评价值的大小决定着批评报道的成功与否。探讨新闻批评价值,对正确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保证新闻批评的有效性,提高批评报道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述评新闻     
述评新闻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新闻记者感到单纯地报道客观事实(即纯新闻)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或不能达到自己目的时,对某种形势、事态、问题发表自己意见与看法,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一种特殊的报道形式。它是一种介于纯新闻与新闻评论、调查报告之间的文体。在报纸宣传工作中,述评新闻通常表现为两种趋向:一种是综合新闻材料,适当加以分析评论,基本上是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一种是抓住某一新闻事件或事件中的某一片断,给以评述,议论、引申、发挥(或提倡或反对或预测),旗帜鲜明地表现记者的立场和态度,基本上可以归入评论的范畴。报纸上一些国际  相似文献   

8.
张霞 《河北广播》2006,(4):88-89
什么是社会新闻?从内容上分它应该属于对新闻进行分类的一种形式。由于它往往以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趋势等为报道对象,因而其报道视角具有直接、鲜明的贴近性、社会性和独特性,具体来说,就是具有广泛、平易、生动、警示、启迪、趣味性强和人情味浓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刘国喜 《记者摇篮》2007,(7):102-10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对于新闻事件的一般动态性报道,即对新闻事实做深层次剖析的报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画、声,形象地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英文的社会新闻特写(feature)或特稿,是用形象化手法,将某种社会现象描述给读者,并予以解释,进而揭示、挖掘相关社会根源的新闻报道形式。 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英文特稿可以说反映了西方社会哲学的一个侧面,即:重视“个休”。比如说,我们中国人写信封要先写某省、某市、某街道的张三、李四收。而西方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一般地说,凡是新闻,都具有社会性,都可以叫作社会新闻。但这里说的社会新闻,是专指显示一定“社会相”的新闻,反映人们当前的性会生活、社会道德、社会风尚、社会秩序以及社会上与自然界特异现象的新闻。它报道的多是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严重的或普通存在的社会问题和能引起人们兴趣的社会、自然现象。它们往往发生在“八小时”以外。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它不受行业局限,是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富有情趣的新闻。新闻贵在一个新字、重在一个“快”字。好的社会新闻,不仅能反映出时代特点和社会生活气息,还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引导人们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13.
不论广播、报纸、电视,经济报道都是各个新闻传媒的重头戏,对于经济生活,每个传媒都无法回避,对于经济新闻,每个传媒也不会轻视。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政治透明度的提高,以及受众对改革介入度的增强,受众越来越多地批评我们的经济报道“不贴肉,不解渴”,我们记者自己也感到这样的报道“没份量,没看头”。恰在此时,一些传媒经过不懈的摸索纷纷推出一种介于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之间的新闻样式——姑且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它兼有社会新闻的可看性、贴近性和经济新闻的深度、广度,为传媒吹来一股清风,也获得了受众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批评报道,目的不是置人于死地,图一时之快,以此来追求轰动效应,而是通过舆论监督来促使问题的公正解决,让社会更加和谐。笔者认为,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时记者要三思而后行,不能不负责任地有闻必录,见风就是雨。新闻舆论监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与人为善,力求达到正面的社会效果。一、新闻舆论监督见风就是雨现象新闻舆论监督既可以是媒体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也可以是媒体对社会上一切不良现象的揭露和批评。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专题报道,是指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板块里,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报道形式,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特殊人物或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内容主题的揭示或研究报道。根据报道的特性和内容来分,大致有事业成就的专题报道、人物事件典型的专题报道、突发性事件的专题报道、政策措施的阐释专题报道、批评揭露的监督专题报道、问题现象的研究专题报道、方便读者的服务性专题报道、节假日和特定日活动的纪念专题报道,等等。在报道上大多采用消息、通讯、评论、图片、漫画等多种方式相配合。在新闻实践中大家经常说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春城晚报从1988年提出抓好社会新闻报道至今,共刊登社会新闻200余篇。由于在主要版面上排除了大量一般的经验性报道和公案性报道,也不以揭露隐私性新闻诱惑读者,而是以大量健康的高格调社会新闻来活跃版面,吸引了各阶层读者,报纸受到了包括领导干部、知识界人士、新闻界同行在内的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重要报道发表后,收到不少赞誉的来信。社会新闻要求从社会发展变化、社会生活面貌、社会道德风尚、社会治安问题等方面多侧面,多角度和较深层次地反映社会生活。既有对新生事物和光明境界的歌颂,也有对腐朽事物和阴暗时弊的抨击;既有对传统道德的提倡或批评,也有对现代意识的传  相似文献   

17.
正记者是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代替广大的人民群众赶往事发现场,或直接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把事情的真相通过报道的方式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正是这样记者多了一个"无冕之王"的雅名。那么,什么是调查报道。调查报道是指新闻媒体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个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剖析、揭示的深度报道,特别是在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这种报道形式更是常见,它为止确有效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或单位损害  相似文献   

18.
让社会新闻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新闻采制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具有记录生活的纪实特点。而社会生活就是无数个这样那样的故事组成的,因此,采制好社会新闻,一定要选好故事,抓好故事,写好故事,做到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这样才能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才能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也才能生动真实地反映平民百姓的身边事、身边人,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甚至要打动他们,引发他们的关注,从而达到新闻工作者以优秀作品鼓励人、教育人的目的。要使新闻故事化,我们不妨从新闻采编的角度入手,一起探讨新闻的多种手段。一、精心策划选…  相似文献   

19.
新闻(本文专指狭义新闻即消息)是报纸的主体。新闻从性质上又分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主要是报道单一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或者围绕这一事件引发的多方面事态进展的综述。而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则不是具体的某个事件,而是某种社会现象,表现为具体事件的概括或总结。非事件性新闻在时效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或人情味)等方面往往逊于事件性新闻;在表现形式上也不具备通讯特写的那种灵活多变的自由度。因此要想将非事件性新闻写好确实不容易。党报上刊登的消息通常以非事件性新闻居多,内容大多为政策法规的发布、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20.
凌晨 《视听界》2002,(5):43-43
所谓思辨,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思考、分辨。一篇报道具有思辩性,是指该报道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问题、趋势的思考、分析,能提出重要的、新鲜的、有启示意义的结论。思辩性的报道,从内容上看,仍重点不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动态和过程,而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揭示出某种内在的规律、趋势。换句话说,思辨性的报道主要不是报道“这是怎么一件事”,而是揭示“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从形式上看,思辩性报道大多是深度报道,而不是消息或新闻通讯。从时效性看,消息或新闻通讯都要求尽快把新闻事件报道出去,时效性是它的生命,而思辨性的报道虽然也注意新闻时效,但一般都要在新闻事实报道之后,经过认真思考后才进行采写制作,有一定的滞后性。受众对思辩性报道的主要要求是能否提出新鲜、独到、深刻的观点,对时效性的要求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