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蛮子话、奤子话、爪子话是商南人对本地三种方言的称谓。结合有关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考证了三种说法的来源。蛮子话带有南方口音,奤子话是不纯正的北方话,爪子话是对陕西关中话和甘肃、山西一带方言的统称,都含有贬义色彩。其中,讲蛮子话的人其祖先是在清朝初叶从南方移民来的,奤子话主要分布在县城周围,是河南南阳方言和本地方言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蛮子话、奋子话、爪子话是商南人对本地三种方言的称谓。结合有关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考证了三种说法的来源。蛮子话带有南方口音,奋子话是不纯正的北方话,爪子话是对陕西关中话和甘肃、山西一带方言的统称,都含有贬义色彩。其中,讲蛮子话的人其祖先是在清朝初叶从南方移民来的,裔子话主要分布在县城周围,是河南南阳方言和本地方言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碧招 《教师》2011,(4):84-84
人的一生总在和数学打交道,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给学生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缺少游戏的小伙伴。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人际交往上又存在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协作精神或不健康的心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普遍存在过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知识的人",希望他们能上大学,成为"有用之人",对孩子最满意的是"用功学习",最不满意的是"不用功学习""贪玩",最担心的是"不能成才""找不到工作"。这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智力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查旭霞 《辅导员》2010,(24):53-53
在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习作中的言不由衷,"人""文"分离。一篇作文,往往不是"以我手写我心",而常常采用或"套",或"凑",或"编"等等办法,千方百计地"作"出一篇文章来。  相似文献   

6.
史籍和出土汉简中均有"秦胡"之名,而对此的解释学界存在诸多看法。现根据出土汉简中"胡骑""秦骑"的相关记载,结合传世文献,指出"秦胡"应是"秦"和"胡"的合称。"秦"即见于《史记》《汉书》的"秦人",是对秦时亡入胡地的华夏遗民的称谓;"胡"亦即"胡人",是对北方和西域外族的统称。"秦骑""胡骑"即分别指两汉属国中的秦人骑兵和胡人骑兵。  相似文献   

7.
写人作文是一种常见的作文类型,虽然常见但是难写。看看学生的作文,虽然文中的人物都是与学生最亲近、最熟悉的人,但是读着文章,感受到的却是千人一面。"炯炯有神""明亮""樱桃小嘴""慈爱",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好词在他们文章中的出现率极高,也正是这些好词让他们的作文失去了真实和精彩。  相似文献   

8.
崔浩  丁海燕 《考试周刊》2012,(65):44-45
一提作文,不少学生就感到"愁""怕""烦",明显表现出对作文的不感兴趣,甚至患有作文恐惧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经过调查不外乎两点: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是缺乏素材的积累,无从下笔是缺乏语言的积累。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城里的学生,拥有便利的上网条件,大多对网络偏爱有加,对诸如"QQ""BBS""MSN"等如数家珍。网络正以飞快的速度影响着孩子,这种影响,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它把丰富的知识、信息奉献给他们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给了他们,造成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段飞 《辅导员》2010,(14):17-20
18个年头的班主任工作,当大多数的班主任从集体入手,然后涉及个体,或者是被动地涉及个体时,她却反其道而行之。一人,一班,一"适合","适合的教育",不仅让她所教学生、所带的班级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也让她收获了"朝阳区班主任带头人""北京市班主任远程培训指导教师""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国十佳班主任"等诸多殊荣。  相似文献   

11.
"趁(赚钱;拥有)"、"?兪(用石块等击打)"、"横去声(扔掉)"、"鈙(提;拉扯)"、"愒(躺;斜靠)"和"(闭门)"是山东方言的特征词汇。这些词在南方方言里仅散布于吴语和闽语中,在粤语、客赣语、湘语和徽语里踪迹难觅。究其缘由,两晋青徐移民从中原东部出发南下先聚集在建康及其周围地区,后来这些移民的后裔又经由浙南进入了福建。这些词语即是由青徐移民辗转挟带下来的,它们在吴闽语里的分布范围跟移民迁移的路线基本吻合。本文的结论可以跟学者们研究西晋青徐方音特征在吴闽语里的表现得出的结论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2.
“擀面杖吹火”与“辘轳把擀面”这两句俗语在陕西境内广泛流传。其虽单独成句,但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故经常被人们连起来使用。这两句民间俗语是陕西人生活、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化石,既反映了广泛的生活内容,同时又体现了陕西人尊长、尊亲和大度、宽容的优秀文化传统。尽管以前生活和生产方式逐渐消亡,但陕西人曾经的生活、生存状态却被这两句俗语永恒地镌刻在了陕西人的记忆之中了。  相似文献   

13.
商南奤子话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南县城方言被称为奤子话。奤子话的底层是商洛本地话,然后又融入了商南蛮子话和河南南阳方言等异质语言的特色,从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独特的方言。  相似文献   

14.
劳乃宣是清末民初历史舞台上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重民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乃宣的重民思想中“重民”、“爱民”与“镇压党团民乱”的因子并存,而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争取民众素质的提高以取得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则是他思想的最终目标所在,在当今社会仍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代韩愈所经的蓝关,在蓝田还是在商州?搞清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唐宋文献中所栽的“蓝田县东南”的里程。而对“蓝田县东南”的里程的正确理解又和“传统习惯里程”这一概念息息相关。在明确了“传统习惯里程”的内涵以及古今里长的差异的基础上,经过古今里长的换算,得出了唐宋人所谓的“蓝田县东南”90或98里之处的蓝关,就在商州西北的牧护关一带。  相似文献   

16.
贵州自古以来便以土著民族居多,汉族人民是从内地迁徙而来,诸多的移民史材料证日月明清时期确大量的江南及江西等地的汉族移民进入黔中,从而也为黔中汉语方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黔中汉语方言的独特显现.“屯堡话”与明代移民的江南籍贯成分密不可分,而清代移民来源地的庞杂,又对明代移民官话有较大影响。作为维系明清时期移民交际的纽带,需要采用通行地域最广的语言才行,而这种语言很有可能便是在明代共同语及口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7.
新疆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与新疆移民、屯田的历史紧密相连,不同的移民来源形成不同的方言特色。汉语在西域使用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形成新疆汉语方言则是近二三百年的事情。文章从汉语在西域流传使用、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方言分布、发展演变等方面概述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宾兴”一词最早发端于《周礼》,作为与古代科举渊源之深,交融之广的一个特殊术语,在宋代人的眼中甚至被视作为科举制的最早源头。“宾兴”的意义也在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进入科举时代后“宾兴”最初作为一种科举典礼而言,与乡饮酒礼结合在一起;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宾兴”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作为一种慈善性的助学助考形式,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起来。荆州也正是基于这一形势的影响,其宾兴组织开始得以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在台湾地区的客家人绝大部分迁移自清代前中期的粤东地区。在台湾,原籍清代嘉应州地区(即今梅州)的客家人被称为"四县客",而原籍清代陆丰地区的客家人则被称为"海陆客"。"四县客"在台人数较多,势力较大,在全台各地均有分布,受到的关注较多;而"海陆客"人数较少,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的新竹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偏少。基于笔者在海陆丰地区较长时间田野调查所得民间文献,并结合其他正史文献材料,试图展现清代陆丰客家人迁台的基本情形,以及迁台海陆客家人对台湾的开发与建设做出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魏汉津为北宋后期雅乐乐律的制订者,根据其雅乐乐律所制作的雅乐当时称之为《大晟乐》,又被以其名字命名为“魏汉津乐”,具有极高的地位。其雅乐乐律理论主要有两点,一是“身为度”,二是“中正律”。其雅乐乐律理论不仅受到当时一些人的批判,也受到后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