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统治,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法律的"严"与"宽",即立法中什么行为应当纳入法律规范或者从严惩处,什么行为不宜纳入法律规范;司法中什么情节应当从重量刑,什么情节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关系法律的目的能否圆满实现.国家应当从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斟酌立法的"严"与"宽";司法人员在依法司法中,在法律的自由裁量权部分,应当深刻理解立法宗旨,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司法情感来把握司法的"严"与"宽".如此,国家才能更稳定地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质量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 ,权益是权利和相应利益的形而上概括。教师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其相应的合法权益 ,即一般的公民权益和特殊的教育权益 ,并根据教育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 ,从保护主体和保护渠道两个维度探讨了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指出,权益是权利和相应利益的形而上概括。教师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其相应的合法权益,即一般的公民权益和特殊的教育权益,并根据教育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从保护生体和保护渠道两个维度探讨了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4.
没有完美的法律,但可以有完美的司法.作为司法者当然应以践行法律为使命,以维护制度为宗旨.但法律并非"和尚头上的虱子",面对复杂多变的案件事实,法律是什么,有时是一个难以判断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司法不仅是一个"用法"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法"的过程.因此在处理许霆案这种颇具争议的刑事案件时,应从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刑罚的目的出发,努力克服职业倾向性,权衡社会整体评价,对法律是什么作出一个适当之判断,防止机械适用法条.这样才能以司法灵活之优势,弥补立法滞后之不足,防止国家和公民因刑事司法而两受其害.  相似文献   

5.
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如果情节严重,构成非法经营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当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司法实务中存在非法倒卖行为并没有终了尚未获利的情形,对于此种情形司法实务中定罪没有较大争端,但关于是否并处附加刑却存在较大争议,有些观点认为,虽然构成加重情节,但没有获利不应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但从本罪立法本意而言,非法经营犯罪不是单纯的侵犯财产权益的犯罪,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在于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即使没有获利,只要行为造成了相应的危害,情节严重的,就应定罪处刑,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主刑应当与罚金刑或者没收财产并科处罚,且罚金应参照其非法经营数额的大小适用。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又是特别需要社会关怀和法律保障的弱势群体。现阶段,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保护是人权理论发展和世界立法的总趋势。对未成年人的立法是否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进步与否的基本标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文章从对未成年人权益法律保护的含义着手,分析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为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一代的茁壮成长,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没有完美的法律,但可以有完美的司法。作为司法者当然应以践行法律为使命,以维护制度为宗旨。但法律并非“和尚头上的虱子”,面对复杂多变的案件事实,法律是什么,有时是一个难以判断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司法不仅是一个“用法”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法”的过程。因此在处理许霆案这种颇具争议的刑事案件时,应从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刑罚的目的出发,努力克服职业倾向性,权衡社会整体评价,对法律是什么作出一个适当之判断,防止机械适用法条。这样才能以司法灵活之优势,弥补立法滞后之不足,防止国家和公民因刑事司法而两受其害。  相似文献   

8.
教师权益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教师权益保护法律规范的制定过程.体现在教师权益保护的具体法律规范及教师权益法律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权益的保护起指导作用的基本规则或准则。根据现行有关教师权益保护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原则及精神.我国教师权益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国家保护原则、社会保护原则和平等、及时、有效、充分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劳动权益保护是妇女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规范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欠缺,有待从立法观念、具体保护和惩戒措施、法律救济途径及执法监督等方面予以完善,以促进男女平等和共同发展,切实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10.
定密行为贯穿于确定国家秘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在法律性质上,定密行为应当属于可诉行政行为,不能当然免于司法审查。因为定密权是国家行政权,定密行为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行为,是会涉及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的行为。而且,定密行为既不属于国家行为,也不属于内部行为。司法审查定密行为的主要内容有:主体是否合法、职责权限是否合法、标准是否合法有据、程序是否合法、裁量权是否滥用、利益衡量是否合法有据、是否应当依法解密或者衡量解密、定密补偿等。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晚年在《法律篇》中明确提出和建构了“法律序言”,认为为了法律更好地适用和发挥效力,应当对于立法的目的、本旨和适用情况予以详尽的说明,从而彰显法律的说理与强制的权威。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法律创制过程中的说理工作,明确法律的立法意图、目的以及适用的情形,从而促进每一个公民敬畏法律、认可法律、遵守法律。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重、信赖并自愿遵守的精神。法律信仰的缺失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构建我国公民的法律信仰,应当重视我国民众已有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人特别是领导人的作用,并且加快完善立法程序,提高法的内在品质,还要继续推进普法进程,提高司法效率和加强司法公正。只有法律被信仰,才能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法律体系的整体架构下,通过具体立法来指引、评价和保障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不仅有利于教育法律体系内部法律之间的逻辑严密、覆盖周延,也有利于避免地方在探索终身教育相关立法时,面临终身教育理念解读的严峻挑战.因此地方应当在教育法律体系的整体框架下,调整立法思路,立足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以保障公民学习权益,促进学习型社会为目标,选择开展地方《终身学习促进条例》的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规定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享有环境信息权、环境参与权益和环境监督权,这对于保障我国公民的环境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该法仍未确立公民的环境权,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另外,我国立法及司法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护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这对充分调动公民积极性,开展环境保护不力。建议下一步通过完善立法,改革司法,真正实现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公民知情权是公民权利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早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缺乏知情权保护意识,国内立法缺乏、执法不严、司法无依等情况严重。本文从保护人权的角度入手,提出保护公民知情权的意义所在,笔者通过对资料的认真分析整理,从而得出了自己关于完善公民知情权保护制度的设想。公民知情权是公民权利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健全法律制度,还要加强政府在执法方面的力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法律上全面的保护公民知情权。  相似文献   

16.
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法律规范的要求,只有转化为社会生活的现实,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符合立法目的的法律秩序。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不是法律文件本身,而是法律文件中规定的行为规则在人们行为中得到实现。从法治理论的角度来看,法律实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7.
胡静 《红领巾》2005,(2):37-40
我国立法中关于环境民事责任的法律构成要件呈现简单化的特点,立法的思路将法律事实狭窄化,仅考虑主观因素和排放物质的危险程度,对各类污染行为均适用无过失责任,在此前提下只考虑排放物质的危险程度,以此作为是否构成违法这一客观要件的依据.外国的立法和实践所体现的法律构成则由多个法律事实构成,许多国家通过立法或者判例肯认加害人有无营业许可证、选址是否合理、加害行为是否违反公法要求、加害行为侵害的利益特征、先后住关系、排放物质的性质等因素对归责原则、责任形式和范围的影响.我国应该洞察环境法律发展的趋势,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方面促进环境民事责任法律构成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日常生活中隐私也成为一个常用的词语。隐私权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个人的独立自由、人格尊严受到重视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人格权。隐私权具有人格权、隐秘性以及受公共利益的限制等特征。对隐私权受到侵害后的司法救济包括立法保护、司法保护等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根据笔者在一个法律语言规范化会议上的报告整理而成。主要讲述立法、司法层面的语言问题,以及语言法律问题。在立法层面,法律语言与法律思想伴生伴行,立法过程就是法律语言运作的过程;起码也应当将语言看作最为重要的立法技术。司法活动是一连串的语言行为,研究这些行为,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司法文书的规范化,是应当重视的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邮件、博客、微信等语言新媒介,各种新的语言技术、声像技术,已经成为司法证据研究的新课题。此外,法律语言学还应当关注为语言、语言活动所建立的语言法。在全球视野里,关于语言的法律已经成为公共事业领域的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并未对见义勇为作出明确的界定。就法律层面而言,见义勇为是指无作为义务的自然人,为了非己利益,而对正在发生的危险实施积极救助行为。法律应当对见义勇为的属性予以区分。见义勇为者为他人权益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属于私法行为;见义勇为者为国家、集体利益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属于公法行为。由是观之,见义勇为兼具公法与私法的双重属性。结合中国国情,见义勇为立法当定位于社会优抚,此乃其法律制度建构与完善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