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尾饰"在其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中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这与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试从几个比较典型的民族的服饰出发,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探讨了滇人服饰中"尾饰"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曾慧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1):101-104,94
在历时三百年的盛行光景中,清代服饰以其独具的民族性特质和风格谱就出了我国服饰史发展的标志性历程。清代服饰是在基于满族传统服饰的基础上以及对其它少数民族服饰的采借而塑造就出来的。因之对清代服饰尤其是冠服制度的考究就不得不溯源到满族服饰的脉络。满族服饰的发展诚然是清代服饰产生的源头。展示清入关前满族服饰的发展态势,无疑是找寻清代以及近代服饰变迁的渊源与逻辑。  相似文献   

5.
近来,一股强调清朝满族性特点的所谓"新清史"的研究范式或观点,在中国清史研究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然而,因对这种所谓政权的满族性的强调而忽略了清朝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时期,这突出地表现在其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史书编纂方面。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献大整理、大总结的时代,清代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认同的一个特点,就是自觉意识到文献整理是"彰千古同文之盛",编撰史书是"远述百家"以明"时代相承",这些都是与祖国多民族的统一大业密切相关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天意.梁子"服饰坚持"天人合一""自然平和美丽"作为品牌的设计理念,以古老环保的莨绸为代表的天然纤维面料为主,款款服饰因其独特的设计语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东方的穿衣哲学。  相似文献   

7.
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辽宁地区的满族人民创造了无数文化、艺术,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本文从辽宁地区满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入手,对有代表性的满族故事、诗歌、剪纸、舞蹈等文化艺术的变迁发展进行了分析、整理.  相似文献   

8.
杨亚娜 《成才之路》2011,(34):40-40
本文从"预习""交流""课题""文化""评价"五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民族文化角度对英汉委婉语的差异作对比研究,本文得出英汉委婉语在对"酒""老""等级""阶级""贫穷"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并且在发展上表现出趋同性。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8,(1):36-42
察哈尔蒙古服饰是随着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在保留其基本形制、穿着风格的同时,吸纳其他民族的服饰风格而形成演变的。本文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为研究对象,依据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地区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现状,阐述了蒙元以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变迁以及其体现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很多企业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没有看到其真正的实质和内涵,还存在许多误区或者片面性。文章从"融""实""谱""本""联"五个方面,结合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实际,阐释了如何正确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来指导对企业文化的科学认识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服饰在几千年的流变中,呈现着不同的民族色彩,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亦是此起彼伏。在这之中,满汉服饰的交融更具代表性。满族服饰从其传统的袍套的衣裳联属制发展到现今已与汉民无甚区别,这种状况,政府政策、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开放程度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满族传统服饰满族发起于东北,受寒冷的气候影响,服饰多以袍子为主,其基本样式是:圆领、掩襟(俗称"大襟")、窄袖,袍长至膝盖以下,左右两侧开衩。满族男子的服饰,有  相似文献   

13.
张皞 《宁夏教育》2011,(1):23-23
新课程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管理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农村中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表面化的倾向比较明显,"文化"作为一种深层次、内涵式的能量还未蕴积或挖掘出来。因此,笔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找准着力点,还需从"静""雅""才""实""活""恒"这六个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金赤东 《教师》2011,(17):127-128
本文运用历史文献法、调查研究法、逻辑思辨法对民办培训学校文化进行了研究。我们首次界定了"民办培训学校文化"的内涵、结构、特性,认为"民办培训学校文化"是不同于普通学历教育类学校文化的一种以理性主义知识观和实用主义知识观的融合为哲学基础的营销型的"学校文化",即"企业组织"化的学校文化。这为我们深入研究民办培训学校文化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也为科学构建民办培训学校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5.
满族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尤为显著、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成为中国民间文化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为抢救、弘扬满族文化,保护、传承国家与世界文化遗产和适应发展特色民族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设置满族文化专业十分必要。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充分的前期调研和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使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设置满族文化专业具有可行性。同时,天时地利人和及"前车之鉴"又使之具有了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陈香菊 《教师》2013,(27):50-50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成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本文将结合"实践能力"的内涵和具体教学实践,探讨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情""动心"六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寻根文学与舜文化根源性地位》,"寻根文学"作品的思维方式,是"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重合统一",是祝融形象的"人神同体";而中国文化传统的"本"亦即"根",是"舜文化"。如此,舜文化根源性地位便得以确立,忠孝仁义、礼义廉耻之说亦可得以诠释,"寻根文学"作品的种种虚拟,种种离奇,都不荒诞怪异。关于《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首倡"诚""孝""忠""仁""和"者,虞舜也;初绘"和谐境界"之愿景者,亦虞舜也!于此,"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之根源交通,传承推演,相依相伴、互补双赢之进程,可知矣!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学校文化建设这个平台和载体。  相似文献   

20.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学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狭义上指经史子集古代文学、文化典籍,广义上指"中国过去的一切历史及文化"。国学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华夏先民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