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粮宜 《新教师》2020,(3):10-11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未保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预防法(修订草案)》)。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不断产生,如家庭暴力、校园霸凌、网络成瘾等现象引发了社会多方的警觉与担忧。此外,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手段成人化等不良趋势也引人重视。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空间,对未成年人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基于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强化以学校为主体的未成年人保护。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北京市修改了《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只是要求小学生“对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要求中学生在“敢于斗争”的基础上更要“善于斗争”和“学会自护自救”。那么,未成年人还要不要见义勇为呢?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说,今天继续肯定青少年中的这种美德,对于疗治一些独生子女惟我独尊、集体观念欠缺和社会责任感淡薄等社会疾患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长期以来,社会对见义勇为的理解就是舍己救人。但是,我们在未成年人中肯定见义勇为精神,并不等于同时提倡舍己救人这种做法。未成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心智和…  相似文献   

3.
<正>一、热词点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并设立"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专章;《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赋予教师惩戒权;禁止带手机进课堂;多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打击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行为;"40名大学生旷课多被退学";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教  相似文献   

4.
马希良 《新教师》2020,(3):9-10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方面升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其法律条文也从七十二条增加到一百三十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从原来的共八章五十七条,删减为共七章五十二条。此次修法力度不可谓不大,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重要教育主体之一,应当认真把握新法精神,落实法律法规,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助力有关部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犯罪的新屏障。  相似文献   

5.
柯常达  陈淑琼 《新教师》2020,(3):12-12,22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下文简称《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这两部法律的修订是为更好地适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其背后凸显的是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毋庸置疑,未成年人保护需要法律明晰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更多的是起到兜底作用。因此,除却法律的政策设计和制度要求外,未成年人保护实际上也亟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起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社会责任感。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家庭、学校、社会积极形成合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日前,《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草案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等,力求以此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此次修改法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包括:法律执法主体责任不够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家长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校园安全问题;流浪、乞讨、失去监护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的救助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等等。此外,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十多年,各地各部门积累了不…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1992年1月1日开始实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来,取得显著成绩,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法律规定责任主体较为概括,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承担的法律后果,而且法律规定原则性较强,实际操作的依据不足。2006年8月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法律规定从56条增加到了75条,其中新增25条,删除6条,修改32条。《草案》明确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曾被形象地称为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小宪法,这次修订非常及时,而且意义重大,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涉及中国未来发展。中小学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适应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实际需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规定,依法执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在促进未成年人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法律一经制定、修订、生效,具有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小学在学习和遵守《草案》法律规定时,可联系修订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情况,对照新的法律规范条文,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增强法制意识。同时,可联系身边青少车学生鲜活的教育事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法制观念高度,提高执法的自觉性。本选题在学习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联系青少年教育实际进行探讨与研究,目的是与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学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起研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中小学生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92年1月1日开始实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来,取得显著成绩,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法律规定责任主体较为概括,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承担的法律后果,而且法律规定原则性较强,实际操作的依据不足。2006年8月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法律规定从56条增加到了75条,其中新增25条,删除6条,修改32条。《草案》明确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曾被形象地称为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小宪法,这次修订非常及时,而且意义重大,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涉及中国未来发展。中小学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适应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实际需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规定,依法执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在促进未成年人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法律一经制定、修订、生效,具有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小学在学习和遵守《草案》法律规定时,可联系修订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情况,对照新的法律规范条文,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增强法制意识。同时,可联系身边青少车学生鲜活的教育事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法制观念高度,提高执法的自觉性。本选题在学习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联系青少年教育实际进行探讨与研究,目的是与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学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起研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中小学生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92丰1月1日开始实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来,取得显著成绩,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法律规定责任主体较为概括,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承担的法律后果,而且法律规定原则性较强,实际操作的依据不足。2006年8月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法律规定从56条增加到了75条,其中新增25条,删除6条,修改32条。《草案》明确未成车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曾被形象地称为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小宪法,这次修订非常及时,而且意义重大,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涉及中国未来发展。中小学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适应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实际需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规定,依法执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在促进未成年人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法律一经制定、修订、生效,具有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小学在学习和遵守《草案》法律规定时,可联系修订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情况,对照新的法律规范条文,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增强法制意识。同时,可联系身边青少车学生鲜活的教育事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法制观念高度,提高执法的自觉性。本选题在学习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联系青少年教育实际进行探讨与研究,目的是与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学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起研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中小学生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事件2021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并规定了政府、学校、其他有关社会公共机构等不同主体在促进家庭教育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6.漫画《说话的地方》反映了(ABC)A.现实生活中,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存在不少问题B.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C.未成年人要学会自我保护D.青少年不能上网7.漫画《不能》告诉我们在家庭关系中(C)A.家长没有履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B.家长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C.父母应当以正确的思想、品德和言行教育子女D.子女应当赡养扶助父母和长辈8.漫画中父亲的行为,侵犯了儿子的(C)A.荣誉权B.肖像权C.生命健康权D.名誉权七、打击违法犯罪,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依法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打击各种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3,(26)
8月2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新"条例"中删除了"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规定,改为鼓励未成年人采取"合法适当有效方式"见义勇为.  相似文献   

13.
学术扫描     
杨雄在《生命教育与青少年发展》(载《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1期)一文中对青少年发展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文章指出,现代社会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平衡,教育机制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使一些青少年陷入迷茫和意义危机中。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和“全人格教育”,倡导科技加人文的平衡发展,强化青少年的心理、情感训练。文章首先强调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必修课,是对青少年人文精神关怀的手段。通过系统的生命教育,一方面使青少年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战胜生活中的挫折;另一方面使青少年体悟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季明 《教育文汇》2005,(2):13-15
正在审议中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规定:“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此次是《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二审,极有可能在下次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三审后交付表决。  相似文献   

15.
漫画·时评     
立法保护未成年家暴目击者体现法治进步日前,《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草案)》]提请审议。《办法(草案)》在《反家庭暴力法》基础上做了细化规定,并创新有关工作制度和措施。其中明确规定,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也是家暴受害人。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之友》2006,(9):64-64
日前,《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草案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等,力求以此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新教师》2020,(3):5-5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这两部法律与教育工作息息相关,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密切关注,提高法律意识。本专辑呈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有关此次修订的所思所想,希望给读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目前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辽宁省消防条例》,并确定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该务例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 除了立法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还应该明确禁止组织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等等。在以往,比如笔者读中小学的时代,鼓励孩子见义勇为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中小学...  相似文献   

19.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近日在京举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再次提请审议。引人关注的是,草案三次审议稿中增加了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相关条款;为了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开设经营性网吧。  相似文献   

20.
对未成年人“参与权”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中的提及,为广大教育工作春和成人世界提了一个醒:让我们用心倾听来自孩子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