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语文即生活.”这句话有可能暗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学好语文是一个学生非常重要的事.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是:“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老把教师的作用概括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是为了不教”.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而使用语文的先决条件是学好语文.一、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呢?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进行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寻求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门径,首先应“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中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并存的,而被选作语文学科中的教学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这也就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必是一个审美过程,而这一审美过程是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中介,不是独立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它与语文教学中的教育过程是有机统一的。首先,从语文教学内容上看,包括字、词、句、篇。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间架结构是音、形、义的和谐统一体;词有各种类别的划分,第一个以词表示的概念又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体;句有各种句型,有各种语气、以句表示的判断又可以形成逻辑方阵,以助于人们进朽推理;篇,从立…  相似文献   

3.
“读中学写”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广义地说,它是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通过消化积累,逐步用于写作的过程,这是一种隐性的过程;狭义地说,它是让学生读了一篇课文,立即对照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知识,练习片断写作的过程,这是一种显性的过程。几年来,“读中学写”课题的实践,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到教学思想的改革,充分显示了我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收获。以下,笔者仅就“读中学写”的教学内涵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工作者通常认为读写结合是十分重要的,读写结合也成为了一线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强调读写结合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读写结合的,也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宜于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有三忌的。  相似文献   

5.
王泽海 《阅读》2016,(4):57
近日,听一位四年级语文教师执教《李时珍夜宿山寺》一课,教者精心设计,以"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师徒的苦"为线索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想象、拓展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感受师徒寻药之苦、尝药之苦、录药之苦。整节课环环相扣,主题鲜明,李时珍吃苦耐劳、认真严谨、无私奉献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听完这节课,我不禁思索良久,这篇课文要教给学生的仅仅是"苦"吗?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师读这篇课文读到的仅仅是  相似文献   

6.
朱明海  陈方宇 《阅读》2023,(79):25-27
统编版小学《语文》的课文编排体现了语文要素的螺旋上升,其中针对“动静结合”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多篇课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教师可以陪伴学生在对课文优美生动语句的充分聊读中,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品析“动静结合”表达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在读文教学中,把握主题思想,是关键性的教学阶段。读文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把握主题思想。只了解文章的局部,而不了解文章的整体;只了解人物和情节,而不了解主题思想,文章就不能说被理解……对主题思想的把握,是读文教学成效如何的基本标志”。这段文字,阐明了进行主题思想教学的原因及其在读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它也表明:主题思想教学的目的,并非仅仅把一篇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讲”给学生,就算达到了主题思想教学的目的,而是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主题思  相似文献   

8.
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以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以课文的题目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去解读一篇课文。以重要的词句为切入点,分析课文便可以提纲挈领、上下贯通。以课文的空白为切入点,去感受文学的空白带来的无言之美,体会空白处的言之不尽、言尽而意犹未尽的滋味。  相似文献   

9.
《光明日报》曾就中国的语文教学进行过讨论,笔者在此看到一位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讲过的一件事:当他年轻时第一次看到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感动得落了泪,然而,当他给学生分析完这篇课文时,原以为学生也会深受感动,令人吃惊的是学生竟无动于衷。这件事对于这位特级教师来说已过去许多年了。可是,语文教学仍然习惯于老模式、旧框框,一个劲的讲授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篇章结构、人物分析;学语文就是传授字、词、句、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等。因此即使是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情文并貌的文章也常常被弄得支离破碎、干巴巴的如同嚼蜡,学生哪…  相似文献   

10.
沙华中 《阅读》2015,(8):8-10
当前,小学语文仍然以教完一篇课文接着再教另一篇课文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易操作,也很有效。其不足之处就是缺少变化,缺少整合,信息量相对较少,影响着师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也缺少新鲜感。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对比导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为语文教学改革另辟蹊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以下三个问题,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对比导读有必要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里所讲的"对比",其实就是"比较"。"导"强调了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有些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阅读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讲授过程,课文讲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达到理解,教学过程也就结束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与语文教学的目的相背离。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理解与学习表达统一在阅读实践活动之中。对此,我有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转换艺术”?所谓的转换艺术,是把语文知识转化成音乐、美术、雕塑、表演等艺术;把枯燥的语文知识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其他艺术,让学生在和谐的艺术享受中接受语文知识;具体讲,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把文学艺术转换为音乐艺术.在学习中,整天“疲劳战术”免不了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但对于音乐、体育、舞蹈、游戏等则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部分语文课文的学习可转化为音乐知识,让学生在音乐气氛中掌握语文知识.例如:六年级语文十一册中的《小音乐家扬科》,十二册中的《塞下曲》、《前出塞》等课文可编一些曲,把课文或古诗中的句子作为歌词,配合演唱来教学.(2)把语言艺术转化为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喜爱美术,甚至在语文课堂上,也明目张胆地画图.教师如果用生硬的办法,让学生停止作画,就会挫伤学生的尊心,连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失去.如果老师能结合这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它转化在语文教学中,岂不美哉?例如:小学语文九册中的《晏子使楚》这篇课  相似文献   

13.
严丽 《阅读》2008,(3):17-18
同学们,《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章,读了课文,你一定觉得写得挺有趣吧。  相似文献   

14.
要讲好讲活一篇课文,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突破词语解释这一关。陌生的词语,是理解课文的障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突破和扫清语言障碍。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对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解释,要讲好课文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曾经采用过的几种词语解释法,作了初步整理,其用意在于讨教同行,资补自己在业务上的浅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谈     
1、语文教师难当。语文教师难当 ,原因较为复杂 ,但有四点是明显的。一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知识性搅在一块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教学中总想两者兼顾 ,结果往往是牵强附会 ,出力不讨好。二是语文训练虽有系统但阶段不明显 ,小学字词句篇 ,中学还是字词句篇 ,初中听说读写 ,高中还是听说读写 ,不象其它学科环环紧扣 ,循序渐进 ,要求明确 ,任务具体。三是教学的操作过程随意性大 ,同一篇课文 ,张三侧重篇章结构 ,李四偏重情节场面 ,王五钟情人物形像 ,我主张一课一得 ,你偏要旁征博引 ,尽管有个《大纲》 ,恕我直言 ,大纲那几条“筋”有…  相似文献   

16.
学校德育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文科的德育作用。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好奇心、求知欲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语文课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某一主题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这就使教学必然打上情感烙印.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是有情人,怀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文章情、师生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和谐统一,才能弹奏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袁微子先生曾说:“这种能力的培养靠什么呢?靠训练,而不是靠讲授。”能力的提高确实离不开训练。同样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只能凭借一篇篇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也就是在语文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思维训练、情感训练、常规训练。这些训练是通过语文教学的过程来实现的。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怎样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训”有“练”,提高训练的实效。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笪红星 《阅读》2014,(Z7):74-76
<正>《灰椋鸟》这篇课文重点清晰,文笔优美,通过"万鸟归林""众鸟闹林"两幅画面,使读者走进了"现场的真实"。所以课堂教学时带着悬念直奔重点,和学生一起去读书,一起去感悟。值得关注的是,在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就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成功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马踏飞燕》是一篇新人选第十二册的看图学文课文。图是出土文物“马踏飞燕”;文章旨在介绍这件文物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有二,一是从“马踏飞燕”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从马的单蹄站立却能保持平衡来体会当时就已具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两个难点也是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必须引导学生仔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