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重视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朗读,朗读训练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用“讲问”替代朗读,挤占朗读的时间拿到一篇课文,老师就用提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大纲还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我们在教学中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我通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学生“引入情境”。  相似文献   

3.
浅谈语文课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更多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4.
一、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  相似文献   

5.
王泽海 《阅读》2016,(4):57
近日,听一位四年级语文教师执教《李时珍夜宿山寺》一课,教者精心设计,以"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师徒的苦"为线索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想象、拓展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感受师徒寻药之苦、尝药之苦、录药之苦。整节课环环相扣,主题鲜明,李时珍吃苦耐劳、认真严谨、无私奉献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听完这节课,我不禁思索良久,这篇课文要教给学生的仅仅是"苦"吗?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师读这篇课文读到的仅仅是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极为重视朗读训练。 一、教师练好朗读的基本功很有必要 朗读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认为教师应在“读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前,在录音朗读的辅助下,闭门练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上课时,我事先在黑板上挂上挂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语文即生活.”这句话有可能暗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学好语文是一个学生非常重要的事.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是:“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老把教师的作用概括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是为了不教”.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而使用语文的先决条件是学好语文.一、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呢?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进行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寻求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门径,首先应“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  相似文献   

8.
一、重引导。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过程。学生由未知到渐知到熟知,离不开教师的宏观调控,“导”字应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课前导预习。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的预习能力之强弱,往往反映出语文素质的高低。重视预习,实质就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预习的要求可按年段不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由理解字词过渡到体会思想。预习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课文创造的情境。如学习《草原》一文,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草坪席地而坐,听歌颂草原风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去感悟语言,并能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增强口语交际能力。《争吵》是一篇讲读课文,这一课的要求是理解课文的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课型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重难点积极作了以下尝试。一、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的开始,我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我为什么故意弄脏他的本子?”“故事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义务教材把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一项主要的教学要求,贯穿文言文的训练体系,并且对诵读训练做了有层次、有系统  相似文献   

11.
谈谈“读”     
“读”是语文教学中使用得很频繁的一个字眼,可见大家对“读”是很重视的。“读”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可用《大纲》中的几句话来诠释:“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大纲》第2面):“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  相似文献   

12.
“读”是进行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培养语感的根本的途径。如何激活学生“读”的兴趣,创设多种读式,训练学生的语感,是值得重视和探究的重要课题。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四种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在分角色朗读中,通过体验角色培养语感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对话很多的课文,十分适合分角色朗读,戏剧体裁的课文,更适宜于分角色朗读,而分角色朗读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读演结合,效果更佳。因为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特点和思想感情。读出了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项目是“理清课文的条理”。它要求教师要遵照文章的思路,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教学《冀中的地道战》我们应注意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说它有着特殊的意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书读的熟、透,对内容理解的就深、准,能很好地掌握文章的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以读为主,以讲助读,读为讲服务”。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是指导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读书。讲的活动也就应围绕着读来进行。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呢?1、自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自读是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15.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要由教师指导。因此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稳定性比较差,他们…  相似文献   

16.
朱明海  陈方宇 《阅读》2023,(79):25-27
统编版小学《语文》的课文编排体现了语文要素的螺旋上升,其中针对“动静结合”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多篇课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教师可以陪伴学生在对课文优美生动语句的充分聊读中,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品析“动静结合”表达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分析固不可少,但朗读也别具功效,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朗读都有着从听觉上辨音、解词、析句的作用,特别在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语感,使外国成人获得学习汉语的语言习得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朗读是汉民族学习本民族语文时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君不见,我们的祖辈从“人知初,性本善”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都是摇头晃脑。反复吟诵来悟出其意其理的。俗语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偷)”。徐世荣先生在为张颂的《朗读学》作序时写道:“朗读就是把书面上…  相似文献   

18.
讲读教学主要指课堂上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它包括了教师启发性的教、学生理解性的学和创造性的练,通过讲读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受到教育,得到启迪,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咱们练习习作的借鉴。”他又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这里所说的“阅读”应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双向活动在内。事实证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学习课文,对学生的构思、立意选材、组材、谋篇、丰富语言乃至表达方式的运用,写作能力的提高,确实具有显著效果,因为,讲读教学有利于把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有利于把讲授知识的目的性和训练学生写作技能的计划性统一起来。因此,讲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讲读和写作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担负的任务虽有所侧重,但彼此却有着内在的血脉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转换艺术”?所谓的转换艺术,是把语文知识转化成音乐、美术、雕塑、表演等艺术;把枯燥的语文知识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其他艺术,让学生在和谐的艺术享受中接受语文知识;具体讲,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把文学艺术转换为音乐艺术.在学习中,整天“疲劳战术”免不了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但对于音乐、体育、舞蹈、游戏等则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部分语文课文的学习可转化为音乐知识,让学生在音乐气氛中掌握语文知识.例如:六年级语文十一册中的《小音乐家扬科》,十二册中的《塞下曲》、《前出塞》等课文可编一些曲,把课文或古诗中的句子作为歌词,配合演唱来教学.(2)把语言艺术转化为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喜爱美术,甚至在语文课堂上,也明目张胆地画图.教师如果用生硬的办法,让学生停止作画,就会挫伤学生的尊心,连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失去.如果老师能结合这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它转化在语文教学中,岂不美哉?例如:小学语文九册中的《晏子使楚》这篇课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既要打好基础,又要重视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要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具备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