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方名人文化与精神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地方名人文化与精神融入到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是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增强高职思政课育人效果的有益途径。通过挖掘地方名人文化与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素,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环节探索地方名人与精神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地方名人文化与精神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地方名人文化与精神融入到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是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增强高职思政课育人效果的有益途径。通过挖掘地方名人文化与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素,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环节探索地方名人与精神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事关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性质。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向高质量发展,客观上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丰富思政理论课的输出形式,使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手抄报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有利于丰富传统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慕课作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校思政课教师和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把握这一教学改革的契机,探索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的慕课。本文从教育学和传播学角度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建设的原则和方法,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慕课、课堂教学和教材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韩鑫 《科教文汇》2023,(9):39-4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讲道理”,是当前思政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该文通过对比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和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相关问题,分析激励理论中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并在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师生互动上进行较好的运用,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5)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然而因其较强的理论性以及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感到乏味。在这个基础上,思政教学的模式需要做出创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根据近年来网络发展的趋势,学校也可以结合网络平台在大学生之间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开展生动的网络思政教学,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7.
车辉 《内江科技》2011,32(9):90-9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诸多困境。现状上主要表现为各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教学手段有待提高;其深层原因则在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种种误解。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高校思政课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使高校思政课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尚存在诸多问题。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堂内,课堂外,网络等形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当代高校的立身之本。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实践证明纯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目标,因此课程思政作为一种隐性教育理念被引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教学实践,从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该文以大连理工大学流体力学课程为例,讨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思政元素、实践课程思政,旨在为能源动力类专业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竞赛类教学活动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宿迁学院思政部近年来通过课内外与网络教学的系统化竞赛类活动的设置与实施,不断推进与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让思政课展现新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在课程改革相关章节实践教学中设置"户外经典诵读"的优秀班级与先进个人、"道德与法治案例分析"大赛、"哲理诗画作品创作"大赛、"近现代史演讲作品创作"大赛、"学习汇报演出"评优等;思政课网络课程中分上下学期开展思想政治知识竞赛与大学生时事政治知识竞赛;在课外思政部设置系列调研评优实践和思政课优秀学习小报等竞赛活动;结合思政课学习的综合表现,设置思政课学习的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与优秀班级的评奖活动。思政课系列的竞赛类活动拓展了大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深度,提升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与创新等综合素养,优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李泽建 《科教文汇》2011,(23):44-45
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载体,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阵地。由于自身发展阶段的原因,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灵成长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所以思想政治课应该对其给予充分的关注。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并及时觉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实现教育与课程的有效统一。对学生的心灵我们可以从教会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引导学生自觉地去追求、接近理性,培养他们感受爱、给予爱的能力三个角度来予以关注和培养。  相似文献   

12.
段笑晔  郝雯 《科教文汇》2020,(5):185-187
教高〔2019〕6号第1条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基于新时代的新要求,各高校积极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与发展,"文化自信培养"成为"课程思政"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有效结合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为我们今后的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苗苗  周耕 《科教文汇》2012,(16):13-13,143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有强烈现实意蕴的大课题。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并将其转换为课程资源,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实践中,不失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莉莎  周培元 《科教文汇》2020,(6):63-64,67
高校思政教育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扩大到每门课程。思政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职院校中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要深度挖掘课程的育人功能,结合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强化职业技能教育与价值引领协同效应,将课程教学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本文以“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对思政教学进行实践总结和反思,旨在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和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周愉 《科教文汇》2021,(13):181-182
该文以大学英语为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制订较为可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刘思思 《科教文汇》2020,(10):72-73
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天然产物农药”作为农药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都有着广泛影响。推进“天然产物农药”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课程育人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莹 《科教文汇》2013,(36):159-159,16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大特色。通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若要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势必要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效的整合,“三教一体化”原则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也就成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孙栋 《科教文汇》2012,(30):12-13
当今,辅导员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场地,但又面临了极为尴尬的局面。如何寻求辅导员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契合点。让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赢决策。然而,要使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必须做到:重塑思想观,贯彻落实相关制度;严把入口关,确保人才引进质量;更新教育观,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和员工.  相似文献   

19.
隗峰 《科教文汇》2012,(10):40-41
早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提出了"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并且新全日制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设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项。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资源再开发的重要性也愈发的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20.
姜胜祥 《科教文汇》2013,(23):189-191
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是以统编教材为蓝本的,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完成统编教材所确定的教学内容。世界史和中国史内容极其广泛,重要知识点很多,而地方史往往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甚至不着痕迹。再加上课时的原因、减负的因素、考试的需要等,地方史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被忽略。本文就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地方史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