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几天看了一篇“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用户数量猜测”的文章,对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用户数量进行分析,最终的结论是猎讯微博用户是新浪徽博的两倍。当时在微博看到这个结论的时候我挺惊讶的,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我都算很熟悉了。怎么也没感觉出腾讯微博的用户量会有新浪的两倍。因为看一些转发评论排行榜,看得出新浪微博的人气比腾讯微博还是要旺很多的。  相似文献   

2.
微博改变了传媒生态和传播方式.它不但正在成为重要的新闻源头,还以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速度,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观点.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美国学者谢尔·以色列将这股新生的力量命名为“微博力”.我们要正视这般力量,正如谢尔·以色列在他的著作《微博力》中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相似文献   

3.
郑甦  王磊 《东南传播》2011,(11):156-158
随着“微博”在多领域的强势渗透,当下社会已步入“微博时代”。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微博的崛起对传统媒体构成强大冲击。节目主持人因兼具“传统媒体代言人”、“名人”、“自我”等多重身份,在“微博”这个新话语平台上肩负特殊话语权与使命,亟需在角色转换中进行新的定位,充分运用微博特性(把握“微”言)、结合身份优势(善用“v”力),主动架设新、旧媒体间及名人与草根间的桥梁,把握在微博平台上的独特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它不仅成就了信息几何式的“广播”,而且“广播”了微博的影响力.本文从微博“广播”效应的表现特点、微博“广播”效应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微博“广播”效应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三方面探讨微博的“广播”效应.  相似文献   

5.
先来讨论一个问题.如果按照“出版人归属地”这个标准来判断,青岛最大的媒体是哪家?说到结果,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单纯从表面数字分析——也就是包含了“僵尸粉”的水分数字,新浪微博“草根人气榜”中排名第四、拥有近300万粉丝(截至今年5月底)的微博账号“作业本”,才是“归属地在青岛”的“最大媒体”.“作业本”账号使用者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就在青岛.  相似文献   

6.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由于信息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扩张力度强、影响力大.微博正在带来一种新的媒体格局。短短百余字.就将身边的一件事.用微博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一种“新新闻文体”。毋庸置疑.作为“全民记者”所创造出来的“微新闻”.肯定不如专业记者所采写的新闻那样“规矩”。但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微博的注册用户是1.4亿.访问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2亿。这足以说明“微新闻”存在的价值和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应该向“微新闻”学点什么呢7  相似文献   

7.
全国“两会”看微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因为微博而格外精彩。“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如果说,新浪微博的这句广告语不无娱乐色彩和夸张成份,那么,“两会”中闪亮登场,则真实地佐证了微博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受关注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微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微博平台上各类“微作品”的诞生引发了著作权保护的新思考。由于我国关于“微版权”的法律保护相对滞后、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形式难以应对微博平台的特殊性,由此微博平台的社区自律公约便应运而生。本文以新浪2012年发布的“微博社区公约”为视角,基于“公约”的实施现状,分析了以“公约”形式保护“微版权”、惩治“微抄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探求“公约”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微博平台集中授权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武泽新 《新闻世界》2013,(7):194-195
【摘要】在微博的话语场中,大众传播时代的意见领袖依然存在,并且其外延得以延展,出现了一种草根的“即逝型意见领袖”。本文通过对一系列微博事件中的“即逝意见领袖”进行分析,总结微博话语场中的“即逝型意见领袖”的特点、类型等,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微博“即逝意见领袖”引导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2009年中国政务微博问世以来,政府部门开办微博的热潮延续至今,在网络这个舆论阵地上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政能量”.而对这股“政能量”的有效管理及合理运用,势必促使其进一步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正能量”.本文以“南京发布”为例,阐释了当前政务微博的使用现状,剖析了相关部门对政务微博的管理及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促使政务微博进一步从网络上的“政能量”向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转变.  相似文献   

11.
“微博问政”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13日,我国外交部开通了一个名为“外交小灵通”的微博,开博仅6天就吸引了2万多网友的关注。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部委开通的微博。其实,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态就已备受追捧。到2011年两会,短短140字的“微信息”已成为网民关注两会的重要渠道。微博的低门槛、低成本,让更多的人有了话语表达的便利,从而使信息发布的手段更加简单且数量更为庞大。正由于微博这个新兴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多种优势,因而以报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面对微博问政迅猛发展的势头时,既要有面对大众传播新形态的危机感,又要在保持固有价值并发扬光大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微博问政与自身新闻传播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2.
尹妍 《新闻前哨》2014,(3):50-51
(一)概述。2013年11月29日,英国首相卡梅伦第二次访华前夕.一个实名认证为“英国首相”的新浪微博账号诞生,为首相访华预热。当天下午五点,第一条微博发布:“中国的朋友们,我非常高兴能加入微博。期待不久后的访华!”在卡梅伦正式访华前的三天内的三条微博内容皆为首相与“中国元素”的互动。该号开通一周时,微博粉丝数为386072人,微博11条.单条微博平均转发量9769条,平均评论量为7685条。  相似文献   

13.
从“使用与满足”视角透视“微博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家宣 《青年记者》2010,(10):69-70
微博作为继博客之后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以其信息的即时性和共享性等优点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微博”热潮,受到众多网友的青睐。本文在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下,解析“微博热”的具体原因,进而探讨受众使用微博时所基于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栾轶玫 《视听界》2012,(1):125-125
2011岁末,有两件微博事件引入关注,一个是12月18日《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对外公布,明确要求微博用户后台实名;另一个是搜狐网、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互联网网管办等多家机构联合召开研讨会;探讨“微博有无版权、应不应受到版权保护”。这两件事是在中国微博用户数突破2.8亿,访问时长突破2.7亿小时的背景下展开的。所谓微博发展“形势逼入”,法律法规“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两三行字.三五句话,晒晒心情,诉诉苦恼。时下,这样在网上发微博已不算什么“潮”事儿了。可这条新闻报道的某装甲团坦克三连.在野外驻训条件下因陋就简.采用“微博”写在公示板的方式,听兵声。解兵难,让战士们在紧张忙碌的训练和单调枯燥的生活中得到丝丝安慰与温暖.可谓“微博在墙.感知在心”,做法有创意有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微博“意见领袖”在微博舆论监督中的作用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拥有如此众多的使用者,那么当其介入社会热点事件之中时,也必定拥有不可小视的力量.而事实也证明,微博已经成为参与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微博的舆论监督之中,一些用户成为了意见的重要影响者,笔者将他们称作是微博“意见领袖”.这些微博“意见领袖”所发布的信息往往在微博的舆论监督过程中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郭峥  张明西 《青年记者》2012,(17):63-64
与传统社交网站“0度视角”的好友关系不同,微博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是建立在“45度仰角”之上的,大部分用户都在微博中仰望着别人.①处于高处的被仰望者是微博中的舆论领袖,他们通过微博传播个人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粉丝”的态度和行为,信息以“45度俯角”由上而下地传播给“粉丝”.  相似文献   

18.
今天你“围脖”了吗?已悄然成为了一句流行问候语。“围脖”是网友对“微博”的呢称。“微博”借奥巴马参选的西风,崛起于江湖。随之微博在中国也形成一股潮流,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网站涌现,随着门户网站及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加入,微博的发展摆脱了单一的效仿模式,逐渐融人了中国本土元素。“青海玉树地震”微博成为救援及报道的新阵地。许多人在微博上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微博已不再仅仅是普通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它秒播救援情况,充当信息枢纽,传递大爱无疆,它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它正作为一种媒体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毛高杰 《新闻界》2012,(7):49-52
政务微博在应用中存在“娱乐化”的问题,主要由于微博自身的娱乐化特性、政务微博的定位模糊,以及缺少明确的政务微博相关的系统化制度标准.“娱乐化”问题影响了政务微博应用的实际效果,需要从公共参与的角度进行实证调查,准确定位政务微博的功能与价值,并通过系统的制度加以维护,使政务微博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8月我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以来,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发展。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微博用户正在改变着互联网的舆论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