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一种新现象,象似研究的历史已久,但关于隐喻象似性的研究很少,本文把"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与隐喻象似性结合起来,主要通过探讨该结构的隐喻象似解释及其功能,来说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英语表量结构中的喻体型单位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对各种事物进行数量描述时,常借助于表量结构"Num N1 of N2"。N1是表份的单位名词(unit noun),作为计量单位和数词、介词"of"一起构成数量语块对N2进行量的描述。英语表量结构中的不少单位名词和汉语的喻体型量词一样,还能充当喻体,构成简洁的隐喻。隐喻性数量描述借助于喻体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描述计量对象的数量及形态特征。喻体型单位名词对物质名词、个体名词和抽象名词计量时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和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3.
有许多名词在汉语中是可数的,但在英语中却不可数,如news,fvrniture,bread等,如果要表示“一个”这类概念时,就需要用“a(an)+单位词+of+名词”这种结构。在“a(an)+单位词+of+名词”这种结构中,定语往往不是后半部的“of+名词”,而是前半部的“a(an)+单位词+of”,换言之,“a(an)+单位词+of”  相似文献   

4.
以邢福义先生的"大三角"理论为指导,从语表、语里、语值三个方面,对"V+不过+NP"句式进行探究。从语表来看,这一结构在整体上是一个动宾结构,这个结构中的动词以单音节动词为主。"N/NP"的不同会影响"V"的语义特征,从"N"的类型划分,"V"主要分为自主性动词和非自主性动词。从语里来看,"V"与"N"的关系主要有三种:"V"与"N"可以直接搭配;句子补充完整后,"V"与"N"可以搭配;"V"与"N"无法搭配。这主要与"V+不过+NP"中的省略以及V的虚化有关。从语值来看,由于"V+不过+NP"常常发生省略,所以使表达更为简练,有以简驭繁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时间性和空间性理论,立足详尽语料分析,探讨汉英满量维度词"满+N"和"N-ful"表量结构的时空性表征。研究发现:首先,汉英满量维度词"满+N"和"N-ful"表量结构都具备时空性特质;其次,汉英满量维度词"满+N"和"N-ful"表量结构的空间性特质主要表征为其自身的三维性和二维性,其中汉语的空间性略为明显一些;最后,汉英满量维度词"满+N"和"N-ful"表量结构的时间性特质主要表征为可以与具有抽象性和连续性的事物进行搭配。  相似文献   

6.
特征映射型N1+N2概念合成名词中的N1是起描写作用的修饰词,凸显的是陈述性意义即性质意义;而其中心词N2是提供整个词范畴结构的词,构成整个词的认知基础。该构式所体现的思维、语义与句法关系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是极其丰富的。空间复合理论为自然语言现象的解释提供了很好的处理方法,而非范畴化不但是语言变化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将空间复合理论与非范畴化结合,对特征映射型N1+N2概念合成名词的识解具有良好的解释力,也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程度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类名词与程度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缺失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吃"这一概念最具体验性。"吃+N"结构是语法学本体研究中的述宾结构原型,随着语言的动态发展,"吃+N"结构越发体现出修辞意义。本文力图从功能语言学的动态观入手,论证"吃+N"这一语言结构在以语法和修辞界面为两端的连续统中演化,为语法与修辞连续统的解释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证研究,进而服务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亲+N”短语有三种语义类型:与说话人自己有关的亲属关系、与说话人自己有关的社会关系以及属于说话人自己的物品等.这三种语义之间存在着联系,主要是由语义泛化造成的,其机制为隐喻.后两种多在网络中出现,能否成为一种普遍用法,尚有待时间的证明.  相似文献   

10.
"想+V+N"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序表达方式,它符合现代汉语词序的特点,但在古典文献中常有"想+N+V"的词序表达方式,二者的句法结构是不相同的。文章运用变换分析的方法从语法结构关系、语义结构关系、词的感情色彩和音节四方面来分析"想+V+N"变换成"想+N+V"的限制条件,说明前者变换成后者不是任意的,是有条件限制的。  相似文献   

11.
从名词范畴的属性角度,重新解读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特征,认为:1.名词有典型属性和非典型属性,"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对名词进行标记并说明非典型属性的凸显程度,但其凸显选择必须依赖于语境;2.不同类的名词进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难易程度由典型属性和非典型属性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12.
从M N的基本形式入手,探讨了其七种语义结构,提出了名词词组不仅是词的扩展,也是小句的压缩;并从范畴化、典型化、静态导入和动态导入、语法隐喻等方面对这一形式结构的多种语义做了认知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三音节名词的强势结构为"2+1"偏正式。该类型三音节名词的中心语为单音节名词(名词性语素),概念层级上多为基本层次范畴,构词能力强,义项单一,可以批量产生出下位词。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存在一些比较能产的语义关系,共包括7大类,11小类。受到语义关系的影响,该类型三音节词的释义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定的释义语言。  相似文献   

14.
"想+V+N"和"想+N+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曲玉雪 《考试周刊》2014,(68):92-93
一词多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英语中除了专业术语之外,极少有单义词,大多数词都是多义的。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通过隐喻的思维方式,对名词"heart"进行多义分析,探讨一词多义的产生机制。这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Halliday于1985年提出语法隐喻(grammar metaphor)的概念,他认为名物化隐喻(nominalizafion)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项重要来源。名物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变化、小句层次和词组结构的变化,重新组合,使之表达的概念意义浓缩为一个词。在正式的语体中,因为名物化具有囊括和浓缩的功能,可以使得意思在语篇组织严密,达到语言表达简练、客观、信息量大等行文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关于"V+个+N"结构中"个"不表示任何实际量的情况,以往的研究只偏重于对它进行描写,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清楚地理解交际中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结构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这种结构.从语义方面考察"V+个+N"结构,分析"V+个+N"结构在不同语境下的派生意义,归纳出结构的基本语义功能是"减势",减势是该结构的"体",而"表示事件微小""表示随便""表示不在乎、无所谓""表示经常做的事情"等都是"用",是结构的减势作用在不同语境下派生出来的意义.明确了"V+个+N"结构的语义功能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CCL语料库,从量范畴的角度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高"为例历时对比研究"A_空+N"和"N+A_空"约量构式的结构类型和频数分布,试图揭示二者的本质差异。研究显示,"A_空+N"与"N+A空"均可以与侧估词搭配组成约量构式,但"A_空+N"表约量的结构类型多于"N+A_空",且"A_空+N"表约量的频率小于"N+A_空"。  相似文献   

19.
"想+V+N"和"想+N+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方面分析描述了"动词+个+非体词性成分"结构。共时方面,从语义和结构方面认为其中的"非体词性成分"在该结构中作补语,"个"为助词。"动词+个+补语"结构大致产生在元代,并进而从历时方面对其发展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