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刘峰  孙佩石 《中国培训》2007,(10):13-14
一、明确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方向,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1、准确把握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方向。技师学院培养目标主要有两类:一是培养预备技师。主要招收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毕业  相似文献   

2.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制订技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平台+模块的实践,取得了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对技师学院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福建省“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和项目要求,提出了基于职业标准物化的卓越技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就其实施的途径、成效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现有技师培养模式培养的技师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而技师学院做为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可以缓解这一矛盾,本文就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点,制定了以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技能大赛、职业认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并获得技师职业资质或技师职称的潜力后备技师,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全面,行业一流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以来,常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紧紧围绕《常州市三年三千六百新技师培养实施计划》中心工作,通过政府推动、校企联动、社会互动,创新建立了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的“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新技师培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当年培养新技师707人,2005年全市培养新技师1383人。一、政府推动,多措并举完善政策引导机制一是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常州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邓建军的典型事迹,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宣传力度,突出高技能人才在企业中的重…  相似文献   

7.
重点探讨技工院校学制技师如何培养,通过对全国重点技工院校和企业调研,分析技工院校培养技师效果不佳与企业对技工院校培养技师认可度偏低的主要原因。进而引出"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以北京市某技师学院为个案,探究"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内涵、培养路径、管理过程以及实施效果。"双导师"培养模式是实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在未来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与企业共同成长,实施校企协同发展战略,共谱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为主动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破解技师培养难题,广州市技师学院探索出了一条技工院校企校双制人才培养路径.本文就广州市技师学院的企校双制人才培养路径进行详细阐释,从而为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9.
深化技师型人才培养路径是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实现大国工匠的必经之途。以高职教育基本规律、社会行业需求为出发点,在大众教育基础上开展高职技师型精英人才培养是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尊重选择、多样成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给教师足够空间,给学生足够自由,以自律为依据,以技能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外包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三方向六化融合"的学科竞赛体系、"一依托两融合"的高等级证书培训模式为核心构建技师型精英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服务外包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力资源。培养技术人才的技师院校要与时俱进,凭借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与资源,建立有别于高等院校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本文根据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探讨技师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开设较多的专业,每年培养大量毕业生,但国内高技能维修人才仍有很大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毕业生换行转业频繁.通过对南通地区汽车维修行业调研,分析学校培养和企业所需学生素质之间的差异,探究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基于卓越技师培养计划的汽检专业培养模式,强调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双培养.  相似文献   

12.
测绘工程专业是为国家培养测绘科学与技术人才的一个非常实用的专业。该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包括“普通测量学”、“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和“矿山测量学”四门。对这四门基础类课程如何既体现系统性又避免内容重复和遗漏进行研究,明确它们各自在该专业的定位及相应的教学内容,为该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力量,在实验室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工作热情不高、人员流动频繁、结构不合理、缺少交流等普遍问题,探讨了政策调整、合理定编、优化结构队伍、促进交流、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研发和资源再利用等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结合实践情况,说明了设立实验技术队伍的正高级岗位与奖教金名额、分类考评与奖励、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室管理专题培训、专项经费资助学习与培训、设立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基金,有利于提高技术员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队伍的稳定性和综合素质;招聘具有电工学知识的技术员、对仪器进行改造升级、利用淘汰报废设备开展教学实验和仪器维修,有利于充分发挥仪器功效,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分析与建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实验室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设一支水平高又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建设一流实验室的基础条件。该文针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短缺、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考核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优化队伍结构、人员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技术员教育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同样的地位。进而分析了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技术员教学计划和爱科特教育集团技术员的培养方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技术员教育进行比较,结合其可借鉴的经验,阐述了德国技术员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印度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包含职业教育、技术工人培训、技术员教育和工程技术教育.通过界定,多科技术学校培养13年级以上高级技术员的体制、NIIT两年全日制培训体系与国际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生源、人才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授予学历以及课程设置方面都具有对应性,以印度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工程技术教育虽不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但其职业化特征却显示出印度分离出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运维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探讨该专业新入职员工岗位要求。以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为主线,从培训体系的定位、培训实施的理念、策略、培训结构设计、培训体系评价等方面研究专业培训体系的构建,提出增强培训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剑波 《职教通讯》2020,(2):123-127
当前,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学生实训缺乏有效平台,二是教师成长缺乏有效路径,三是校企合作缺乏有效协同。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技师学院师生的特点,以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为例,提出构建基于五个“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目标能岗一体、实践基地产教一体、课程组织理实一体、实训模式工学一体、师资建设专兼一体。五个“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助推企业的销售业绩。  相似文献   

19.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特色突出的教师队伍、技术队伍、管理队伍是建成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的关键。云南电大应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可行性研究,建立《规划》质量监控体系、评鉴方法以及质量标准、评估指标,建立系统化的监控组织和反馈渠道,进一步研究成本效益,探讨实施队伍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为学校和个人发展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20.
Some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esent scientific manpower shortage is reviewed. Utilization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ngineer efficiency is discussed. With this setting, the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complementary function with the engineer is introduced.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technicians is cited. A discussion of the stepping-stone aspect of the technician job, an area worth consideration because of its ramifications, is presented and the concept of a four-year program for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is shown to have significant value in coping with several phases of technician training. Four areas of study and investigation are suggested that can contribute to solution of the overall need of increased scientific manpower through increased utilization. Utilization would be improved by the proper preparation of an adequate number of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