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一改传统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缩写、扩写、改写等基本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较为宽松的写作空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写作才华,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成为当今中考、高考作文的主流形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由于近几年话题取材比较宽泛,写作角度多向化,文体选择多样化,学生中“少真情、缺真性”的习作增多,有些考生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误解为随心所欲,这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品质,提高写作水平极为不利,这里就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写作常见病症归结…  相似文献   

2.
<正>文"命题形式已然成为高考作文考查中的主流。这类作文命题只提供参考材料,对于学生的写作题目、写作方向和写作角度则完全不做出限定。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近年来这些新材料作文的范围无疑更加广泛,角度更为多样,对于学生的束缚也更小。新材料作文力求纵观最近两年的全国语文高考作文,"新材料作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年高考来,又是一年高考到。综观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发现命题者都在引导学生关心现实实实在在的生活,关注个人的发展和成长。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已向我们充分展示,考生只有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吸取养料,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这样的作文才能从众多的考生作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中、高考作文命题的引导下,话题作文逐渐兴盛起来,也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的舞台,可以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辩证、发散、聚敛等多种思维能力,还可以运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少学生在写话题作文时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但也有不少学生对话题作文的接受不够顺利,以致于产生了认识上的几点误区。  相似文献   

5.
正从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来看,新材料作文是目前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选择和作文写作的主要考查形式,这一作文命题方式渐趋成熟,渐显优势。但是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来源十分广阔,且不限定写作的角度和主题,因此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写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想丰富学生文章的思想内蕴,提高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就要引导学生利用多棱透视的方式,尝试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入手,折射出材料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对材  相似文献   

6.
热点时事     
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热点、时事,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特开设“热点时事”栏目,每期将近一个月内最值得关注、最具备考价值的热点、时事按时间顺序进行集中展示,并配以多角度的解读,以期为大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提供帮助。与此同时,这些热点、时事还是新鲜实用的作文素材,在写作时加以运用,能充分彰显大家视野的广度与思考的深度,让大家的作文远离宿构、套作的嫌疑。  相似文献   

7.
<正>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方向近两年高考作文都在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试题往往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展示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7,(11)
自1999年的高考中出现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就以其内容的开放性和写作的自由度立即受到考试命题者和广大考生的青睐,它可以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在高考的影响下,话题作文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渐渗透到中考作文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所谓"话题作文",就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然后限定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它不同于以前的半命题、命题及材料作文,是一种崭新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作文样式。话题作文一般有三部分组成:提示性文字材料、话题范围、注意事项或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全国普通高考作文中出现了话题作文,这就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它的要求往往是: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考生可以自由发挥,驰骋想象,写作更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考生可以按命题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写作实际,发挥特长,使文章写出个性,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而更客观真实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就多设置了一个"发展等级",分值为10分。要求作文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和创新。要在高考中取得作文高分。必须重视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中、高考作文命题的引导下,话题作文逐渐兴盛起来,也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的舞台,可以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辩证、发散、聚敛等多种思维能力,还可以运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少学生在写话题作文时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但也有不少学生对话题作文的接受不够顺利,以致于产生了认识上的几点误区。一、将“话题”和“题目”混为一谈话题和题目不是同一概念,二者有较明显的区别:一般说来话题作文只是提供了一个写作范围,所供话题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而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11.
从恢复高考到2005年,高考作文经历了“三部曲”: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开始几年,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近几年来,在我国普通高考的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显著的趋向。例如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皆为话题作文。诚然,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展的一种必然,它克服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弊端,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式与写作理念。正因为这种灵活性,话题作文使高考作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写作风貌也有了极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以来,新材料作文正逐渐受到各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亲睐。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中提到"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它不再强调在中心角度立意,主张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对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一视同仁,都视为符合题意,这样便降低了审题的难度,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可是,在现实的写作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考作文的趋势是理性化写作,而理性化写作毫无疑问应从理性化的命题开始.孙绍振先生在纵评2014年高考作文题时说:“作文命题如果不能提供考生理性思考的空间,可能养成学生片面性的思维定式.”①对材料型作文而言,“理性思考的空间”当指作文材料,如果作文材料弱化甚至不具有理性的品质,那么,学生的理性思维就会受到挤压甚至难以开启,而当一个学生不是借助“概括”“判断”“演绎”“归纳”等逻辑方式去体现对客观现实认识的深化,理性化写作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两年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只给出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不给话题或者命题,由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这种命题形式因有别于以往的材料作文而被称作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文字: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  相似文献   

15.
在2006年的高考作文中,全国卷(共三套)、湖北卷、山东卷采用了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即只给出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不给话题或者命题,由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学生作文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题意(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的把握,我们称这种命题形式为"题意作文"。不难看出,这种命题形式融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作文的综合水平。作为一种新的、正在发展的作文命题形式,务必引起师生高度重视。——编者  相似文献   

16.
当今高考作文命题无外乎新材料作文题型、新命题作文题型和话题作文题型三种。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不管是哪一种作文题型,最终都要归结到命题作文题型上来。例如,新材料作文题型,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炼出一个话题,从而把新材料作文题型转化为话题作文题型,这样在写作选角度时就不可能出现偏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现象了。  相似文献   

17.
从2006年高考作文开始,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作文命题组,为了贯彻以“能力立意”的考试原则,一改已经使用了七年之久的话题作文的命题思路,以材料命意作文的崭新思路取而代之,对广大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经过近三年的高考全国卷材料命意作文的写作实践,这种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确实对提高广大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话题作文是1998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新举措。因其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才华和语言表达水平,能充分显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阅卷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使评分公正合理。以往的纯命题作文,特别是记叙文体的纯命题作文,由于题材的多样化,写作风格的多样化,再加上评卷教师的好恶,评分的随意性较强,往往有失公正。为此,在后来的高考试卷中,作文命题逐渐加大限制,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为一种给材料的命意作文形式,简称为“供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固定形式。这种作文命题形式以所给材料的内容限定作文的立意,并明确规定必须把所给材料用在文章里,文体就限定在杂感的范围之内。这样命题固然有利于公正评…  相似文献   

20.
素材是作文内容的重要依托,写作是不能离开素材的。这应该是很多老师、学生的一个共识。而从近几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命题者始终在做着向作文本质回归的努力。他们将作文命题置于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语境下,既与学生日常生活链接,又使学生没有现成素材可用。这样做的目的是杜绝考场作文的抄袭、宿构与套作,比较准确公正地检测考生的真实的作文能力。而这种命题方式对于那种靠死记硬背作文素材拼凑的作文备考来讲,无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