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湖北档案》2002,(4):43-44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远东军总司令兼"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曾多次建议并邀请蒋介石派兵参加朝鲜战争,蒋介石也先后三次准备派遣其第52军入朝参战.  相似文献   

2.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远东军总司令兼"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曾多次建议并邀请蒋介石派兵参加朝鲜战争,蒋介石也先后三次准备派遣其第52军入朝参战.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急欲出兵朝鲜参战真相 台湾“国史馆”收藏有民国时期各类档案70余万件,包括南京国民政府各院、部的重要档案,还有胡汉民、阎锡山、何应钦、王世杰等人的日记、文稿、函电.其中就有揭密蒋介石急欲出兵朝鲜参战真相的档案. 1949年12月,蒋介石悄然登上美制“江静”号军舰,向中国东南方向大海中的岛屿——台湾逃亡而去.惊魂未定的蒋介石在被海水包围着的台湾岛上反复强调“台湾一定能守得住”这句话.  相似文献   

4.
1937年8月开始,蒋介石曾先后五次邀请毛泽东进行谈判。由于当时局势复杂,蒋介石的前四次邀请毛泽东都没有应邀与之谈判。1945年8月23日,蒋介石第五次邀请毛泽东谈判。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磋商,最后确定毛泽东赴渝谈判。  相似文献   

5.
漫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战"胡耀亭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人战历时6年,战场遍及三人洲、四大洋,先后参战的国家有61个,参战军队达1.1亿多人。由于新式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战争具有现代化的特点。这是全世界反法酉斯力量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武文婷  丁萨 《大观周刊》2010,(44):20-21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0周年的日子,一名普通的公民——杨诚用特有的方式向这群勇敢的战士们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他在玉溪博物馆举办了纪念展览。  相似文献   

7.
刘维荣 《档案天地》2006,(5):22-23,20
蒋介石于1927年4月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后,曾三次下野。第一次是1927年8月13日至1928年1月4日.第二次是1931年12月15日至1932年1月28日.第三次是1949年1月21日至1950年3月1日。蒋介石每次下野.都要回家乡奉化溪口作或长或短的停留.第三次下野停留时间最长,共3月余。当时主管蒋介石警卫和侍卫工作的总统府军务局局长俞济时记录下了不少珍贵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8.
雷文彬 《湖北档案》2002,(11):44-46
200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50周年的纪念日.笔者专程采访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87团英雄9连一排原文化教员、排长郭安民.郭安民曾经与邱少云等战士一道出国赴朝作战,经历了上甘岭等五次战役.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杨两将军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义主张。“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历史转折。发动“兵谏”,逼蒋抗日是杨虎城首先提出。张、杨两将军共同商定、共同执行的,这是目前史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那么,采取“兵谏”逼蒋抗日是杨将军的个人主张,还是其他方面策划的结果?张学良方面事先是否就逼蒋抗日也做了策划与酝酿?史学界对此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著作之“最”毛泽东著作里提到过多少个人名?最多的是谁?在正式出版的15种毛泽东著作中涉及人物305人。涉及次数最多的是蒋介石,共提过1044次;其次是马克思,913次;列宁,663大;陈毅,188大;邓小平,184次;彭德怀,180次;恩格斯,...  相似文献   

11.
穆欣 《新闻爱好者》2001,(10):27-28
随着内战规模的扩大,《大公报》继续替蒋介石帮凶。当时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向我军大举进攻而将其战略重点放在东北。“这一时期的旧大公报,从日本投降,蒋介石电邀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起,中经政治协商会议,和平破裂和解放战争的几大战役,它的言论主要地追随着蒋介石政权的命运,倾诉着一个走向灭亡的阶级的情愫,进步的因素已经很少。特别在一九四六年初叫嚷东北问题的时候,大公报成为反动言论的急先锋。”①《大公报》配合蒋介石“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军事行动制造舆论,仅在1946年2月中、下旬10天当中,即就东北问题连…  相似文献   

12.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什么会“兵不血刃”地突破蒋介石在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文史资料,破译了陈济棠为红军的“让道”之谜。  相似文献   

13.
经贸信息     
美国宣布今年最后一次免除钢铁产品高关税迫于来自全球很多国家的反对和压力,美国政府8月22日宣布今年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解除对部分钢铁产品征收高关税,涉及产品种类有178种。美国政府称这次宣布的免税钢铁产品是国内供货商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免除这些产品的关税不会削弱美国政府对国内钢铁工业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共宣布免除727种钢铁产品的关税。美国政府称今年5月20日截止日之前申请免税的所有钢铁产品都已经过审核。新的申请可以在今年后期提出,并将在明年3月得到考虑。今年3月5日,美国…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生逢鼎革的知识分子来说,1949年是短暂而漫长的一年。在这新旧政权更替之时,他们注定要进行一次地震般的分化与聚合,面临着激烈的文化抉择和人生选择。这一年,在政治、军事大幕背后,蒋介石利诱文人赴台,中共则诚邀名士北上,演绎了一场20世纪中的文化名人争夺战。  相似文献   

15.
千年伊始,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便以其极大的阵容及对全球网络业足够的影响力轰动了整个世界。接着,微软终于被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方法院判决一分为二的消息则让人们在惊诧的同时更多了几分迷惑。试想微软数亿美元的税收和一个时代的创业神话都没能挽救被割上一刀的命运,“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这一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并购案又何以能够得到美国政府的默许?难道美国政府未曾考虑到这一并购可能会在未来的国内市场中形成新的垄断吗?究竟为何美国政府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及微软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区别呢?要想寻求问题的答案,就…  相似文献   

16.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9天内连续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家大计”,对于蒋介石的意图,毛泽东、党中央十分清楚。要不要理他呢?中共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时局也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一般善良的人们特别是国统区的老百姓,是不了解蒋介石的真实意图的。1945年8月22日《大公报》发表评论说:“日前得知蒋主席致毛先生的寒电(指8月14日第一电报),大家为之兴奋,希望由此启开政治解决之门。现在又读到蒋主席致毛先生哿电(指8月20日第二次电报),更感到一片祥和之气,真使人既感慨、又兴奋。”评论称蒋介石的电报“蔼然诚坦,溢于言表”。又说:“我们相信全国同胞的心情都与蒋主席相同,殷切盼望毛先生不吝此一行,以定国家之大计。”上述言论,反映了人们的良好愿望,期望中共顺从民意;如果不去,无以揭穿蒋介石的阴谋,这是促成毛泽东应邀前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33年和1934年,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塞克特(Hans Von Seeckt)曾应蒋介石的邀请两次前来中国,第二次来华后担任了蒋介石的总顾问。关于塞克特这两次中国之行的缘起及其主要活动,多年来一直为海峡两岸民国史研究者所关注。现将《德国外交政策文件(1918—1945)》C辑第1至第3卷中,关于塞克特赴华的部分史料译出刊载,其中包括德国外交部同驻华、驻日使馆的往来函电、会谈备忘录等。这组史料对于研究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与希特勒德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渠冉 《湖南档案》2013,(7):10-11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9天内连续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家大计”,对于蒋介石的意图,毛泽东、党中央十分清楚。要不要理他呢?中共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时硒也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一般善良的人们特别是旧统区的老百姓,是不了解蒋介石的真实意图的。1945年8月22日《大公报》发表评论说:“口前得知蒋主席致毛先生的寒电(指8月14日第一电报),大家为之兴奋,希望由此启开政治解决之门。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战时信息中心”看公关与新闻的二元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动新闻媒介一同“参战”是美国政府战时公关传播的基本策略 ,意味着公共关系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日常职能。公共关系与新闻传播的二元互动 ,对现代美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昭显 ,更在某些领域改变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没有美龄,蒋会变得更糟糕"蒋介石在经历三段有失败、有成功的夫妻生活后,1927年,他又与宋美龄缔结百年之好。蒋介石曾为他们的结合岁月撰写《我们的今日》,在结婚感言中有一段话是蒋介石的心声:余第一次遇见宋女士时,即发生此为余理想中佳偶之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