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头戴盛锡福,脚蹬内联升”这句流传于北京的俗语,不仅是老北京人时尚衣着的象征,也反映了“盛锡福”帽庄作为京华老字号的影响力。盛锡福作为中国著名的老字号,不仅历经百年沉浮至今仍充满活力,更是在每次面临困境时都能化险为夷、重获新生。盛锡福于1911年初创于天津,之后在北京、上海、青岛、武汉等城市开办分号。北京的盛锡福帽庄于1936年至1938年间,分别在西单北大街、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和沙滩开设门店,  相似文献   

2.
天津是杂耍名家荟萃之地,在上世纪30年代的艺人中.曾流传着“到天津镀金”的说法,也就是说,艺人只有得到天津观众的认可,才能在全国的杂耍界站稳脚跟,故此,天津这块宝地一直被艺人们视为“龙门”。1936年7月,骆玉笙从南京来到天津。一举跃过这道“龙门”。“金嗓歌王小彩舞”的美名红遍了天津卫。  相似文献   

3.
拍案天津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勇鸿  王平  李鹏 《今传媒》2005,(7):34-52
天津报业由于种类稀少,使之缺乏主动参与竞争的思想和动力,加之在某种程度上“刻意”回避竞争,这极不利于天津报业自身的发展。当大资本进入天津后,现有平衡格局将被打破,竞争的非常现象自然会逼迫“两集团”生存方式发生改变,也使未来天津报业的市场格局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4.
梁波 《天津档案》2007,(9):53-54
历史学家曾把用马牛或人牵引车轮进行运输的时代的文化叫做车轮文化,因此,可以说道路交通是随着车轮文化出现的。明永乐二一三年(1404—1405年),鉴于天津是北方沿海水陆交通的枢纽和漕运的咽喉,清朝当局决定设立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专事漕运、屯田、戍边、巡捕之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廊坊地处于北京和天津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四通八达,素有“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的美称。“大树底下好乘凉”,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助推了廊坊经济发展。然而,对报业来说,这并非好事。因受南北两个直辖市的辐射,也可以说是“南北夹击”。很多北京和天津的报纸直发廊坊,  相似文献   

6.
曹锟,清同治元年(1862)出生于天津大沽的一户贫寒人家,少年时代贩过布,成年后投奔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升任总兵之职。1923年以贿赂国会议员手段,登上北洋政府总统宝座。但好景不长,一年后被冯玉祥软禁,后来回天津作寓公。[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严修和他的蟫香馆捐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历史文化名人严范孙先生,不仅是一位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也是一位近代颇具声望的津门藏书家。他的蟫香馆藏书曾先后4次损赠图书馆,化私为公,嘉惠学人,对近代天津图书馆事业大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8.
文章详述天津图书馆仿制孙犁先生早期作品的工作始末,并深感孙犁先生对历史典籍爱惜之深、研究之精、保护之重,列举感人事例予以说明。首次发现了孙犁先生的另一重身份——书籍的修复者和保护者。  相似文献   

9.
有了海河,才有了600年前地处“海运、商舶往来之冲”的天津卫,才有了近代天津这座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和港口贸易城市。所以说,海河是天津的血脉,是天津的母亲河,是天津的主要象征。  相似文献   

10.
“飞飞飞”     
“飞飞飞”原名曹鹏飞,天津人,不到二十岁就带着两个弟弟来北京天桥撂地卖艺,因有空中绝技,故得绰号“飞飞飞”之盛名。  相似文献   

11.
选题优化中的依据和个性杨锺贤【天津】制定选题计划,是出版工作全过程的先导,它不仅对出版工作全过程起规定作用,而且还起使出版工作全过程成为一个有序化系统的作用。从选题计划的这两种作用来看,出版方针之能否贯彻,出版任务之能否完成,总体编辑构思之能否圆满实...  相似文献   

12.
在流动的社会里,离开家乡在外流动的人们需要寻找到一种与家乡相似的社会环境,以解决在外流动过程中对“家”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在外流动的商人把“家”的“习俗”带到异乡,用建筑物的形式再裁出一定的空间,成为团结同乡,联络同乡感情的聚集之所。清代至民国年问,山西商人在天津设立三处会馆。可见,山西与天津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而且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全,是侨居天津其他地区的商人所不能比的。  相似文献   

13.
解“爨”     
四月底,《天津档案》编辑部到北京郊区召开了一次笔会。本栏刊出的一组文章,即为采风之后所写。文章排列无先后之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906年10月24日,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和巡警部尚书徐世昌奉慈禧太后之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东三省查办事务,并拟定经天津乘专车抵沈阳。10月26日,载振和徐世昌抵达天津新站,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史料为依据,对天津图书馆协会成立情况、历史渊源及发展脉络予以阐释,旨在进一步填补《天津图书馆志》之缺遗。  相似文献   

16.
天津博物馆是2004年落成并开放的。天津博物馆是天津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是一座大型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万件,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千件,其中天津地方文物、近现代文物、文献、历代书画、瓷器、玉器、殷墟甲骨等最具特色。藏品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馆  相似文献   

17.
《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创办人是英敛之。到1916年9月,英敛之把《大公报》售与王郅隆、王接办至1925年11月27日停刊。9个月后、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组成“新记公司”、决定接办曾红极一时.如今却因经营困难而巳停刊的天津《大公报》。“新记”是标志与前《大公报》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史料为依据,对天津图书馆协会成立情况、历史渊源及发展脉络予以阐释.旨在进一步填补<天津图书馆志>之缺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南北贸易的发展,天津消费习俗呈现南北融合之势;晚清开埠以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浸润之下,天津城市消费又呈中西交汇景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前半叶天津报业张扬的帝国触须既因政治鼎革而致断裂,20世纪后期天津出版业虽有过短暂的拓土开边却后继乏力。总体上说,天津文化产业版图呈内敛之势,而作为城市重要象征符的文化产业的内敛,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天津外埠形象的含混、模糊,甚至于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