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状况正引起中央、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成为困惑学校教育的难题。今天的孩子怎么了?今天的学校德育到底怎么办?这些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问题,似乎并没有伴随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以及政府出台文件的增加而有所改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期盼着德育理论给我们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状况正引起中央、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成为困惑学校教育的难题。今天的孩子怎么了?今天的学校德育到底怎么办?这些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问题,似乎并没有伴随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以及政府出台文件的增加而有所改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期盼着德育理论给我们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3.
临近高考时,各校基本上都在进行模拟考题训练,但学生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学生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与考纲的要求还有多远?学生对老师的期待是什么?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以南阳市一中高三学生为对象,根据学生需求分析理论对物理学科进行了考前需求分析,以期对考前物理复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学校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我们校本教研的原点到底在何处?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起点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考试》2007,(9)
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师生投入多,收效却很低。制约中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到底在哪里?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主义"新"在哪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凯  胡伟 《教学与研究》2006,26(5):65-69
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到底“新”在哪里?这是任何一个从事新制度主义研究的学者所不能回避的基本命题,也是任何一个想要了解新制度主义的人所最想认知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政治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在重点阐释了何谓新制度主义的“制度”与“制度主义”的基础上,着重回答了新制度主义到底“新”在哪里这样一个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7.
难堪的画面     
我们所见过的画可谓有千千万,看了右面这幅画,让人似乎很不爽,甚至有点难堪。到底哪里让人不适呢?是他的悠闲?是他的漫不经心?还是他的随意放纵?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赶紧发一下你的头脑“BBS”吧。[幽静思考]画面到底不爽在哪里呢?[友情提示]这个头脑“BBS”肯定要从画面的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走进课堂时,我们关注的的目光应投向哪里? 不要以为优秀的学生就不要关注,他们同样需要肯定;不要以为问题学生无法肯定,他们更需要关爱的阳光。问题也就出来了,都要关注,那我们到底关注谁  相似文献   

9.
黄昏     
黄昏从哪里来的呢?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又有谁说得清呢?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从哪里来。从东方吗?东方是太阳出的地方。从西方吗?西方不正亮着红霞吗?从南方吗?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是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象里描画出:白茫  相似文献   

10.
这里发表了两份材料。一份是读者赵兰驹同志对山西省某专区初中招生试题的意见,另一份是专署文教局就专区各地对试题的反映所做的说明。两份材料各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同当前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办法的精神,很有关系。究竟应该怎样出题?这份试题到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是否仅仅是个出题问题,还是和教育思想有关系?等等问题,都希望读者发表意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中国文学批评从批评观念、方法、话语、活动方式等层面建构现代范式。其中西方与本土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文学批评审美独立性追求与社会关怀意识的关系、文学批评自身价值体系与文学商业化的关系等,是贯穿始终的课题,不仅当时大多数批评家必须面对,他们的所思所为至今仍然值得批评界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和定义的出现,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苏联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中国文学的观念、理论批评和创作,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纵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坛近70年的理论行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它的接受和评价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为认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实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是检测中国文学和俄苏文学关系的一张晴雨表,并从特定层面显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自身演变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和网络批评也呈现众声喧哗之势,但是繁荣背后是肤浅化和过度自由化的危机。专业批评家介入网络批评是必要的,但也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好在网络文学与批评和传统文学批评有内在的承继关系,可以成为专业批评家介入网络批评的有利条件。另外,专业批评家也应该积极地适应网络文学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4.
形式与内容是中西文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论述,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经典论述的梳理,阐述这一问题的渊源变化。并对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与黑格尔辩证形式论进行初步的比较,意在推崇辩证形式论,揭示辩证形式论对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典文学的现代研读存在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两种不同路径。京派以现代批评的方式介入古典文学,在批评测度及其表述、批评方法、批评视域上都显示出文学批评进入“现代”之后的鲜明特色。在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中,京派批评家立足民族审美传统、同时积极将文学和文学批评推向现代的思考和实践,迄今仍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大潮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为内蒙古文艺批评实践增添了生机,打破了以往社会历史批评一统天下的局面。新时期内蒙古文艺批评实践值得深思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的“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原则在多元化的批评语境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文艺批评家一种不可取代的选择。总结回顾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所走过的历程,发现成绩和经验时,也看到了许多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与批评尊重人性、直面社会、宣扬真善美与社会道义、追求和谐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但是否艺术的表现世界、富有审美价值、注重艺术性与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力度来公平、公正的判决、注重现实性意义是两者的不同。殊途同归的是:文学与批评都是为使人类得以自由健康发展而努力。因此批评与文学相互制衡: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决定了批评必须具有审美判断性;批评使文学更多的关注现实性意义;批评者与作家不同的价值观让位于主流的真善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艺理论的借鉴与文学批评的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文学是人学,由此各种文艺理论之间相互交流、借鉴是可能的,其次,文艺理论的相互借鉴能促进双方的文学批评,再次,批评家的个性与文艺理论的有机结合能形成批评特色,最后,批评家在理论借鉴中都具有能动性。以上几个方面告诉我们,要发展文艺理论,我们应该首先重视文学批评,并在文学批评实践中不断促进文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神话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罗普·弗莱于1957年发表《批评的解剖》,标志着它的成熟.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中,他以文类对应四季,对于文学形式之一的“传奇”也有深入的探讨.本文以他的另外一部著作《世俗的传奇》为启示,希冀通过对弗莱的“传奇”这一文类的研究进而分析中国小说“三言”中的女性传奇故事的结构,意义以及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与文学批评一直是文学发展史的双生子,长期以来,受限于传播媒介,民间受众的批评表现为自发性,在主流批评史上难以留下声音。新传媒出现以来,个体受众的批评声音得到广泛的呈现与传播。以对《红楼梦》的个体解读为个案研究,网络时代大众对经典文学在认知上存在考据式、带入式、反拨式等多元性的个体解读方式。新兴的个人批评话语臆舍当代文学批评标准的演变,对传统批评话语局面有所打破与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