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洁 《上海教育》2012,(35):58-61
我们在芬兰为期21天的培训活动分为四个主题:芬兰的教师教育、学习型组织与教育领导力、芬兰的在职教师教育以及教师培训学校的观课、座谈和对话。培训期间的所见所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芬兰的培训分为四个主题:师范教育、在职教师教育、教育领导力项目以及教师培训学校的参观与座谈。教育领导力项目培训主题是“广义教学型领导”,其中,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教育领导研究院院长尤卡·阿拉法博士的报告《广义教学型领导的重要性》对我深有启发。本文拟在介绍芬兰“广义教学型领导”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对芬兰学校的实地考察和个人思考,提出关于校长教育领导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在芬兰紧张的3周培训课程按照教师入门学习、入职实践、职后发展的线索展开,穿插了教育理念、职业品质、教育研究等理论研究和实地观摩模块。给我们上课的教师,有高校教授、研究项目组成员,有基层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也有研究单位的学者,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共同完成了这次"芬兰教师教育大型宣讲"活动。当然,他们也从与我们的交流中寻找自己的"短板"。学习地点的安排具有象征意义,前两周在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教师教育的发源地;第三周在赫尔辛基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4.
芬兰职业教育发展日趋成熟与完善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好坏,芬兰为此不仅设置了专门的职业教师教育机构,还有严格规范的录用机制、规范职业教师任职资格和准入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马骉 《上海教育》2012,(35):66-67
芬兰人本色朴实,不事张扬,但他们对本国教育的自信和自傲却毫不掩饰。芬兰考察之行告诉我,芬兰之所以成为PISA的"常胜将军",根源在于国家发展策略对教育的依托和期待:在于对教育和教师足够信任和重视的社会氛围;在于拥有教师入职的高标准  相似文献   

6.
芬兰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在强调专业发展与不断强化绩效考核与评估的背景下得以实施。它通过开放性高等教育机构、普通大学的继续教育中心、民间院校以及一些其他教育机构和组织, 以多样化的形式实施培训课程,并辅以完备的评估体系,为芬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7.
芬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通过多项改革举措实现了研究型教师教育体系的转型,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关注到教师的价值实现与社会福祉.芬兰研究型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得益于其严格的入学选拔机制、"研究为本"的课程体系设置、基于反思的教育实习实践以及完善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既切实满足了基础教育改革对高水平师资的需要,也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继《芬兰教师的自治与责任》《一所在思考与行动中发展的学校》《芬兰教育的“特殊”与“公平”》之后,作者试图以2012年9月14日考察培训内容作为主体,结合三周培训的相关内容以及与专家的交流了解,介绍芬兰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的做法,并探讨这些经验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优秀教师需要培养,专家型教师更需要培养。为此,要创生"催化"机制,做大"校本培训",做优"校本教研",做强"校本科研"。这样,才能打开教师审视教育的视野,生成教师行走教学的智慧,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培训中,和学生共同发展,去超越过去、超越经验、超越积累。一是用机制激活教师。"请名师引领、和同事对话、对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策略。要缩短教师的成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芬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办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取得的显著成绩引来许多国家对其教育的广泛研究。犹如芬兰教育与文化部长桑尼·格兰-拉索宁所说,芬兰的高质量教育得益于高质量的教师,因为所有芬兰教师至少要拥有硕士学历。分析芬兰教师教育培养策略,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为我国教师教育提供可借鉴之处,促进和完善我国教师教育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芬兰的21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整个芬兰教育的专注、温暖和宁静,体味着尊重、责任与自治……我所看到的都是那些用耐心、激情和专注力去雕琢教育艺术的芬兰教师。芬兰教育的"慢的艺术",体现在从教师选拔、培养到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教育是一门艺术,应该给予"园丁"更多的自主  相似文献   

12.
孙百才 《教育》2012,(32):64
在2012年,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已上升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为提高教师投入提供了可能,而将更多的公共经费投向教师,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和紧迫任务。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芬兰芬兰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的经费来源基本上是国家和地方财政。芬兰大学实行免费教育,高校学生的一切费用由政府买单,高等学校中的教师教育也不例外。事实上,教师教育专业是芬兰高校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国家财政为教师进修培训  相似文献   

13.
芬兰的基础教育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好的教育。但是在芬兰,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最短的,小学是9:15-14:00放学,中学是8:30-15:00。芬兰的基础教育,奥秘在哪里?芬兰的教师说:"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教育效果会如此地好,我们根本没有想过要得第一还是第几。"2014年,我随朝阳分院骨干研修班赴芬兰学习近一个月,对芬兰的教育有了多角度的观察和比较深入的思考。从而受到一些启发,产生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姜珊 《考试周刊》2012,(17):13-14
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实现教育公平。然而,当我们审视我国当今学校教育的状况,特别是审视教师队伍的状况时,应清楚地看到教师专业化水平还难以适应今天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师培训水平的任务比以往更艰巨。校本培训是指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教师、教学的培训活动。它以应用为目的,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通过教师的实际工作来评价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芬兰基础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为其提供专业的师资。培养以研究为本的专家教师是芬兰教师教育的中心任务,教育研究和实践训练相结合是芬兰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特征。基于"研究"的教学实践是芬兰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模式之一。本文在介绍该模式的背景、涵义、目的、途径与实施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该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宋保平 《现代教学》2012,(10):69-71
为了更好地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国际教育交流的精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继成功开辟了中小学校长、教师美国培训基地后,又拟在以教育质量著称全球的芬兰开辟新的校长、教师培训基地。今年9月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从直属部门和各区县抽调了20位同志,组成了赴芬兰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者培训团,培训团成员在芬兰于韦斯屈莱(Jyvaskyla)大学和赫尔辛基大学学习三周,深入了解芬兰校长和教师在职专业发展的理念、框架,以  相似文献   

17.
入职培训阶段是教师终身专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新手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树立终身从教理念的关键阶段,是架起职前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专业化发展的桥梁.新手教师指导是芬兰教师入职培训最常见的支持体系之一,也是芬兰教育成功的缘由之一.芬兰开展同伴小组指导试点研究项目,开发芬兰教师入职培训网,面向全国宣传和推广同伴小组指导模式.芬兰同伴小组指导模式以社会建构学习为理论基础,以综合教学法为操作原则,组建同伴合作小组,开展导师培训,在新手教师入职培训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芬兰同伴小组指导模式主要经验为:重视培养研究型教师;提供可持续的教师培训;注重教师自主性发展;构建平等的成长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心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心先后经历了"将教师教育看作是培训问题"、"将教师教育看作是学习问题"和"将教师教育看作是政策问题"三个阶段,教师教育研究的重点也随之转换.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研究的变化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芬兰研究型教师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芬兰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芬兰的研究型教师教育.新的教师教育课程要求所有的师范生都要开展一项他们自己的研究,以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能力.本文介绍了芬兰研究型教师教育发展的背景、基本特点,以及实施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在教育信息化实践中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本研究试图从一线教师的经验来考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通过审视近五年教师认知技能和观念的变化来为教学实践和师资培训提供最新的决策信息.作者调查了433名小学教师技术使用的技能、态度和再学刊途径.数据显示,相比5年前,教师的技术使用水平有大幅提高;多数教师对技术应用持积极态度,并愿意开展更多的技术整合活动和参加更多的相关培训.对多数被调查教师而言,困扰他们的主要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相关软件和应用的缺乏.在新技术应用上,数据显示出教师支持"教"的实践较多,而支持学生"学"的实践较少.教师很大程度上把教育技术能力等同于技术操作、课常演示和课件制作水平.作者建议师资培训应从技术操作层面的训练转向教学法、教学内容和技术结合的设计训练,以此来提高技术整合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