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中,古代西亚常被视为人类文明史的开端,但课堂讲授中以专题板块为主的教学体例让学生们在主观上对古代西亚的历史产生了割裂感。因此,文明交往的视角应该被引入古代西亚史的教学理念中。基于文明交往理论,楔形文字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有着自己的文明发展轨迹和特点,其内部诸文明也相互交往。这种区域整体性视角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世界古代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古代西亚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
范佳薇 《文教资料》2014,(25):165-166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期”。就中学历史课程而言,专家、学者们开始关注文明史观在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线教师也有意在教学中应用文明史观进行教学。本文从文明史观的概念、内涵及文明史观如何指导中学历史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临贺故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学校教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近几年来,在商业化大潮中,如何利用临贺故城文明进行历史文明教育并传承文化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临贺故城优势、历史文明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更为理性、更有智慧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生活的环境,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世界历史》涵盖了古希腊文明的相关内容。然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迹象表明,教师若拘泥于教科书所给出的信息,就无法满足学生对不同文明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诉求。基于此,  相似文献   

5.
历史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向学生传达我国上下五千年以来的灿烂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承。同时通过对世界历史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世界历史的灿烂文明成果。随着这些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口号越来越深入人心,尤其是时代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在的学校课程中,历史课程愈加受到学校教育者所重视。正是因为这样的变化,所以在现在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还需要对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教学。本文将立足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初中历史深层次教学的践行与思考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高瑜  刘晓科 《四川教育》2023,(Z2):53-54+58
高中历史课程是学生全面了解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大势的载体,能够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上,教师可运用“冲突化解、概念牵引、价值塑造”三大策略,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历史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国际理解能力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7.
吉云 《学子》2014,(13)
历史学科属于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课程,历史教育对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初中是历史教学的起步阶段,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尤为重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不断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索,发现将地方历史文化与历史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许俊丰 《考试周刊》2012,(44):136-136
1.教材整合,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教材不是历史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在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高一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完善历史知识体系,并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科技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世界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在世界史教学中突出文明史观,重新调整课程的内容,使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过程中突出文明史观,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尤其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现实生活之中,历史是那么地贴近人们的生活,从而引发学习、研究的兴趣,进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宋俊蔚 《甘肃教育》2020,(6):178-178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下面,笔者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开展历史教学应以厚植爱国主义为目标,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育理想信念,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当前环境下,高校历史教学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主,内容范围狭窄、缺乏地方特色、课时安排紧张、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较为突出,无法为思政教育提供深度支撑。基于此,高校应通过开设“大学历史”公共课、开发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增加历史教学课时、创新历史教学手段等举措,拓展历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与素养支撑。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也就是说,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作为课程重要载体之一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越来越引起历史同行们的关注,乡土历史对历史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历史课堂教学中若能较好地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加强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丰富历史教学内涵,更可以扩展历史教学的外延,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其热爱乡土的情怀,最终达到传承社会文明,凸显乡土文化特征,真正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王丽 《新疆教育》2012,(6):70-71
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和推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动性,是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历史教学与电教媒体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历史教学脱离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一个既陌生又隐约浮现的轻松、生动、富有朝气的崭新世界,使学生在浩淼的历史烟云中自由徜徉,在激情与愤慨中领略中华五千年文明带给我们的惊奇与震撼。  相似文献   

15.
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文史修养的主要课程,通过学习初中历史,能够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常识,掌握并运用历史史料分析方法去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透过历史课本这扇窗,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与世界各国历史文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历史现象及规律。为适应新时代对培养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历史史料这个角度作为出发点,阐释了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分析了培养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几点借助历史史料,提高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黄河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黄河文化的论述也被纳入初中地理课程当中。在实践教学课堂上,为了呈现波澜壮阔的黄河奔流场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母亲河文化,教师可以在跨学科教学理念引领下,将地理课程与历史、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多个课程融合到一起,并通过正向引导、场景构建、团队合作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  在历史教学中 ,我们应当从原先的老师传授、学生背诵所谓正确的历史知识转为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历史学习拥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体察历史规律 ,明确人生价值 ,树立公民意识。理想的历史教学应当是穿越时空的对话 ,思维火花的碰撞 ,文明薪火的传承。围绕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之原则 ,教师示范、启发、鼓励 ,学生反思、探究、辩论。(一 )教师示范 ,学生反思 :本本迷信的破除根据新课程观 ,教材是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平台和依据。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被动接受者与忠实执行者、等待被“填充”的无…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意味着求变,对一线教师而言,首先要学习课改理念,而课改理念只有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落实、有效转化。从历史新课程教学看,随着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现代化史观在教材与高考试题中的体现,一线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史学观念和史学评价的禁锢,借助课堂相关问题的分析探讨与认识交流,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多角度理解历史,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历史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