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4年4月20日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算起,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有15年的历史.可以说,网络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这一点可能与一些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2009网络媒体:发展态势喜人传播景象斑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互联网来到中国15年.中国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以来,整个产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这与改革开放的国策密切相关,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密切相关,与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机制密切相关.尽管全球遭遇金融风暴的侵袭,众多国家经济状况持续低迷,但中国经济迅速企稳回升,使中国互联网亦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9月1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04中国互联网大会暨亚太数字科技博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在承前启后两个十年交汇点上举行的一次国际性网络盛会.这次大会的召开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为大会发来贺信.黄菊副总理在贺信中指出,互联网进入中国十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网络规模迅速扩大.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国互联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互联网行业积极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和网络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净化网络环境,推进我国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1999年,是商业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5年. 这一年,互联网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但由于家用电脑尚未普及,上网,还只是少数白领坐在办公室里"遨游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谢湖伟  刘旺喜 《传媒》2013,(1):62-64
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年.据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在2012广东互联网大会上透露,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5.5亿人.据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0%,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0.2%,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甚多.这一年,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更加明显,"水泥+鼠标"已成为互联网融合、改造实体经济的新趋势.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2336亿元,第二季度为2684亿元,第三季度达2943亿元,同比增长均在40%左右,"双11"的网络促销更是创造了中国网络购物的记录.2012年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元年,随着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和使用的普及,手机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微信为标志的各种移动产品应用璀璨夺目.本文将用9组数字来盘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012年.  相似文献   

6.
据互联网流量检测机构尼尔森公司日前发布的流量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16日.优酷网日视频播放量突破一亿,日独立访问用户数高达1200万次.这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首次突破日视频播放量(VV)一亿大关,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网络视频产业已经步入了成长期①.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文化建设是我国近年来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中国声音"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加快我国互联网特色文化建设的步伐,增强中国互联网文化的全球渗透力,展示中国互联网文化的大国与强国地位,既责无旁贷,又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32亿,这一数字在1997年进行的首次统计时只有62万.20年来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与文化变迁.对传媒而言,互联网赋予了普通大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机会,改变了传媒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机制,也对中国传媒内容的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互联网20年的时间节点梳理互联网的发展给传媒内容国际传播带来的启示和思考,对如何更好地发挥传媒内容的文化交流作用,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是幸运的。这首先是因为整个IT行业 ,当然也就包括互联网得到了比其他行业更为开放的政策优惠。另外 ,很重要的一点是每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阶段 ,总会出现值得我们尊敬的“英雄”抓住了良机。在1985年 ,中国互联网“先行者”钱天白教授发出了国内的第一封E -mail,这意味着互联网首先是被我国的科研专家所关注的。他们是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个群体。而出于专家的敏锐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科技精英们没有漠视这一可能带来整个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几年后,中国的第一个骨干网———中国科研教育网在国内率先开通…  相似文献   

10.
兴农网体系和远程教育体系是不同政府部门推广的互联网形式,目的都是将新技术用于农村社会发展.商丘市的兴农网体系经过多次重组和变化,最近由气象部门主管.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体系由组织部门远程办主管.这两种形式的互联网目前在农村属于共存的状态,笔者通过在商丘市夏邑县为期两周的调研,比较了两种互联网形式的异同,以及各自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它们的比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两种互联网形式在当今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其次,可以从新媒介在农村发展的现状来探讨媒介形式的不同对农村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更是一个讲究实务的时代,两年来,两者在互联网世界里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 美国出版在线(www.publishonline.com)总裁Hong Tan说:“我有一个梦想——建立世界最大的电子图书馆。中国加入WTO在即,这是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黄金时期,我们要为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首届互联网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2年11月初在乌镇举行。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研究的盛会。《传媒观察》及时开辟专栏,推出相关研究,善莫大焉。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中国于1994年接通国际互联网,适逢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走向深化的关键时期。互联网的发展受益于经济改革,又为市场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互联网的发展也和经济改革一样,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素有"精神教父"之称的李开复曾说,创新也能始于山寨.同时,他在2011年提出了"微创新"这一概念,这与腾讯对自身的定位之说不谋而合,即"模仿-超越".面对互联网江湖乱象,丛林状态下的"赢家通吃"已日渐成为行业的游戏规则.与美国等西方互联网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当大的互联网公司看好某些处于创业期的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商业模式或是创意时,常会模仿、抄袭这一技术或业务,并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地位进行推广,而非通过投资或者收购的方式实现发展.用搜狐创始人张朝阳的话说,"抄袭和垄断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光海 《网络传播》2005,(10):52-53
9月1日至9月3日,2005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这是两岸三地互联网界同仁首次联手合作举办。2001年至今,中国互联网大会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已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在政策、管理、技术、产业、应用、资本,合作等方面的年度风向标,以及最具影响力、最具价值的专业交流合作平台。这也是每年一届中国互联网业规格最高的盛会。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这种网络传播行为或许是中国互联网上一个独特的景观,根据文献与访谈记录,普遍认为是猫扑网(www.mop.com)首先使用人肉搜索这一概念.至于是否发端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则无从考证.但可以确认的是,5年之后的"女子虐猫事件"真正让人肉搜索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迅速蹿红.本文根据"人肉搜索,的传播路径分析出事件的共性,并对其传播模式与传播特征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6.
自十多年前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创新一直是互联网建设与发展的主题,但也是互联网公司被外界质疑和诟病的主题词.说其是主题,因为"创新"多次成为互联网大会的主题.2002年第一届互联网大会,主题是"应用呼唤创新";2006年互联网大会,主题为"创新——互联网带来机遇".说其是主题词,因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创新乏力,无论是创新型的技术、产品,还是创新类的应用、服务,都缺失中国标签,"创新"被迫成为负面的主题词.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中国的传媒业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媒体要在互联网时代生存发展,需要有新的思维.这主要是:比信息传播更重要的是信息解读;比事实更重要的是真相;比新闻技巧更重要的是专业精神;比发行量更重要的是媒体公信力;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网络管理落后于技术发展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与其相伴而生的低俗之风与版权纠纷也一直层出不穷,尽管年年有关部门都在举行专项行动、发布相关规定,但它们仍在阴暗的角落里悄悄生长.我的观念里,互联网低俗与对版权保护的不当,尽管短期内可能因为能够迎合部分受众的心理而带来商业利益.但长此以往,势必会妨碍互联网的发展,伤害这一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并且会潜移默化地使受众的消费观念、爱好趣味发生根本性转变,这才是最可怕的.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播》2020,(1):46-47
背景从1969年阿帕网(ARPANET)诞生至今,互联网已走过50年岁月。这50年里,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2019年还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5周年,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抑或是互联网本身,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分析框架,作者回顾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研究第10届国际研讨会的背景、主要议题和研讨会交流活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也根据自己的经验研究报告了关于互联网研究的一些“被忽略”的方面.在此基础上,作者建议中国互联网研究应更关注底层广大人民群众的媒介实践经验、媒介融合及其创新,以及这种实践和创新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