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课,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师先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出示例题(1)“96-43”,提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口算,一位学生回答可运用96-40-3=56-3=53口算,而另一位学生回答可以用90-40=50,6-3=3,50 3=53口算。本来教师应该对两位学生都加以肯定,想不到,教师对第二位学生进行了否定,说这种方法不简便,接着就按照教材上的口算方法教学例题(即第一位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计(一) 基本方法:演示、讲解结合。一、新课口算练习后,即引入新课。教师板书“分”,问: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们会分东西吗?请你们把4块糖分给小华和小兰两人,你有几种分法?  相似文献   

3.
1郾教师出示学生玩卡片的游戏图(小红有27张,小明有张,小东有5张)。2郾教师问: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27+3)②小明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3+5)③小红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27+5)④三人一共有多少张?(27+3+5)⑤小红比小明多几张?(27-3)⑥小红比小东多几张?(27-5)……3郾教师让学生口算学过的算式。[评:通过创设玩卡片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游戏中就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产生了一种亲近感]4郾教师选择27+5,组织学生探索口算方法。(1)学生先独立摆小棒,尝…  相似文献   

4.
口算训练取得好效果的关键,在于训练要科学、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形式多样。 我在低年级口算训练中,着重采用如下4种方法: 1.视算。视算是看式口答或笔答。一般情况下,刚入学的小学生首先进行视算练习。教师出示算题卡或几何图形或数字纸条,指名学生回答。此时,学生应立即口报得数,或笔报得数(即学生把数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举起来)建立“算式——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也可采用“开火车”等形式,请一组或一行的同学来视算,一般一人一题。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计算得最准确,用的时间最短。以此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四册第1、2页例1、2、3。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几百几十加几十或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师演示用的计数板。每个学生准备3块计数板(每块含有100个小正方形),6个计数条(每条含有10个小正方形)。  相似文献   

6.
口算不仅是笔算、估算的基础,而且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经常运用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1.指名算。教师出示日算题,指名学生回答。一般可将比较容易的口算题让口算能力差的学生算,有利于调动中下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2.视算。教师出示口算题,学生将得数写在本子上(不必抄题),结束后,教师报出得数,学生自已批改。这样练习,可扩大口算面,使人人能参与活动。3.听算。教师报出口算题(可报1~3次);学生写得数和报得数,这样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计算的方法。4接力算。教师依次用卡…  相似文献   

7.
吴开道 《教师》2010,(28):49-49
口算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口算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深,对口算教学的把握模糊不清,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口算视为浅层次的、附带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教学要求,导致口算方法得不到及时巩固优化,口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学生对口算兴趣不浓,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不高,口算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了两节“用计算器计算”的课。课上,执教者都安排了让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计算器进行计算这一环节。同样的一个环节,由于处理方式的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同。案例一师:现在我们要进行一项比赛。比赛之前,请大家先选择一下,你准备用计算器计算,还是口算?全班同学毫无商量都选择了计算器。可不是,计算器计算起来既准确又快捷,还无需动脑。不选?傻了!师:(追问)真的都选择计算器吗?(教师的语气中带着期盼)一位男生充满“豪气”地说:“我来口算吧!”在他的影响下,又有五六位学生选择了口算。于是,教师出示比赛题:1.27 3.9 0.73 6.1,125×…  相似文献   

9.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训练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可见口算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不少教师用抢答式,“开火车”式,口算板式进行口算练习,注重学生算出的结果,忽视学生思维的过程,这样的做法有几个不足之处:首先单纯地注重结果,不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过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与技巧,有着明确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怎样真正提高运算速度,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算理与算法结合。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就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灵活地应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又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还要重视算理教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第一册20以内加法9+2=11之前,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三熟”,一是10的组成要“熟”,…  相似文献   

11.
口算就是边心算边口说(包括算的过程与结果)的运算,它是一种能培养学生快速计算,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加强口算能力,并且改进口算教学的原有模式,实行多元化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邓敏 《内蒙古教育》2014,(11):61-62
口算,又称心算,是指不借助工具,直接通过思维计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是学习估算、笔算的基础,在整个数与代数模块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掌握口算格外重要。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被分散,不重视口算以及教师对口算方法拿捏不当,口算训练不适等因素造成口算教学问题。为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及口算训练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算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一意外的算法 在“竖式除法”的新授课上,发生了一个意外的事情。教师让学生口算48+2,学生都能算出正确结果24,但当教师让学生将48+2=24改写成竖式时,出现了两种“错误”的结果(如图1和图2)。  相似文献   

14.
“加9”是三算教材第二册“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几加9进位加法的珠算和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这一方法正确地进行珠算和口算。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如下几点:(1)加强基础训练,复旧引新,促进知识迁移;(2)充分利用算盘的档次(数位)分明和算珠(单位)具体形象的特点;(3)用实物或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凑十(减补)、破十(加补)的过程;(4)用盘式图和口算步骤示意  相似文献   

15.
陈光美 《广西教育》2012,(29):91-91
或许是新课标的指引,也或许是教师业务素养的提高,现在许多一线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本文试图从口算教学的“孩子性”、“数学性”、“价值性”出发,让口算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相似文献   

16.
口算是小学“数与计算”教学板块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进行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实施新课程以来,一些教师由于对口算教学存在“虚化”现象,导致小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正确率偏低。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优化口算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势在必行。其实,影响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关键是他们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教师要以“算法”为突破口,让学生经历算法抽象与算法优化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口算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17.
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想方设法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在四则运算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基础。”口算教学意义重大,好处很多。 (一) 口算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进行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都离不开口算。口算练习时,学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看清和听清所要口算的具体内容,牢记口算的数字,理解数量关系,考虑和选择口算的方法。因此口算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聚精会神地参  相似文献   

19.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与起点。低年级口算教学学习的好坏,将影响到中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1.强调算理与计算方式的结合在口算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算理,才能有效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而对口算方法熟练地运用,又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正确、合理算法的同时,要把算理教学放在重要突出的地位,将算理、算法教学有机结合。比如让学生掌握“8+5=13”前,要求学生达到“三熟”:一是10的组成“熟”,二是10以内数的分解“熟”,三是3个一位数连加…  相似文献   

20.
开学不久,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课,内容是“十几减5、4、3、2的口算”。教师先复习“几加几得十几”的口算练习,接着出示例题(1):“12-4=□。”问学生:“谁能想出来12-4=?你是怎样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