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打破作文与生活空间的“厚障壁”,让学生头脑中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生活是写作之源。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作文可以借以认识生活和再现生活,但传统作文教学,教师都是花费很多精力指导学生构思、立意、选材、布局等,很少倾注精力引导学生怎样向实实在在的生活探究写作的源泉。因而大部分学生没有对生活的真正领悟…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听到学生叹息“作文难,作文难……”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是引起写作动机的关键,而写作兴趣又是写作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明确写作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一切事物,所见、所闻、所爱、所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作文,离不开作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 无内容可写,是学生最棘手的事情,让学生有话可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核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顺应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辟这条“绿色通道”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在开放型的活动中挑拣——解除“写什么”的心理障碍许多孩子一提起作文便发怵、害怕,孩子对作文的害怕并不在作文技巧上,而在于无内容可写。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觉得有东西可写呢?1.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组织《春》的习作课,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说春;也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春的古诗,通过…  相似文献   

4.
写作实际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作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目前有好多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平平淡淡,毫无新意。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语言可表达,写作的热情消失殆尽,听到做作文就双眉紧锁。那么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写精彩,具有生命活力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 ,而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关键所在。在平时就作文而言 ,教材中有范文 ,有写作知识 ,教师甚至也要就如何写作喋喋不休地进行“指点”和“辅导”,但许多同学在布置作文后 ,张口“没啥可写”,闭口“不知写啥”,有的干脆称作文为“榨文”,而纵观各类大考小考作文和平时作文 ,总是无法避免普遍存在的、令人头疼的雷同和跑题现象。为什么呢 ?是学生都没有生活基础吗 ?是学生的思路、生活、观察、身心发展都相同吗 ?显然不是。那么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呢 ?又该如何解决上述困惑呢 ?…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感到无内容可写,写作时不是照抄就是胡编,难以表达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乃是教师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写熟悉的内容,以“熟”激趣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什么样的文字。”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珍惜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回忆过去曾参与过的游戏、劳动、辩论、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写作兴趣,开展活动作文目前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现象。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一方面是因为受环境的局限,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很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间接获得生活经验的指导,所以学生缺乏写作材料,无话可写。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倡的“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这一思路,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也启发了我们要给学生以亲身实践、体会的机会。所以,通过活动作文这样先实践后作文的作文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说且言…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一项高雅,但难度比较大的学习活动,作文教学现状却令人忧思,一上作文课,学生叫苦连天,唉声载道,不愿写作,写作应付,令语文老师也头疼。《课标》中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之乐于动笔写作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1.作文选材要新颖,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写作文,主要是因为他们自认为学习负担繁重,没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没有可写的东西。学生在写记事的作文时,往往选择“捡钱包”、“让座”等早已写滥的内容,好像这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其实学校、家…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感到无东西可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也不例外。是学生缺少生活吗?显然不是。而是学生对生活没有较为丰富和深切的感受,哪能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情趣的习作呢?成功的真正秘诀是情趣。如何培养学生习作情趣呢?我们只有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着手,追本溯源,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情趣而打开学生的思路,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相似文献   

10.
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让学生找到写作“源头”,那么就能达到“文有源头意不竭”。学生作文内容方面的“源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生活与实践作文教学中,常听学生说的一句话是“没有什么可写的”,果真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吗?其实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学生的生活,比成年人是贫乏一些,应让他们有自己的一个生活世界。在家庭,在学校,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接触,许许多多事情曾引起他们的好奇与兴趣,或高兴或生气,或欢乐或哭泣,可写的东西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中拾取值得笔之于文的东西。一次比赛,一次游览,一个亲人,一个朋友—…  相似文献   

11.
农村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米”下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做到“锅”中有米可“下”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之前,首先得教会他们积累写作素材。一、在农村日常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不能离开生活。因此,要热爱生活,认真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边的老师、同学、父亲、母亲,都是写作中鲜活的素材;街坊邻里,平常小事,也是作文的内容;悄然改变着的农村给我们展现了广阔的写作环境。不仅如此,大自然同样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花草树木、虫鱼…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对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过一次作文问卷调查。其中一题是这样的 :在写作过程中你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 ?有63 9%的学生选择“没有内容可写”。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 ,表达思想情感的过程 ,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都是学生写作的对象和内容。为什么学生会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熟视无睹 ,对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毫不动心呢 ?究其原因是 ,在为“应试”而作的目标驱动中 ,学生的作文反映的是“伪圣化”、“超现实”的东西 ,表达的是他人的情感 ,无需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现象、分析现象。久而久…  相似文献   

13.
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总觉得自己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而有的教师又望"龙"心切,在命题、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拼命灌输,希望一蹴而就,结果却事与愿违。那么,如何写好作文呢?兴趣。兴趣是事物成功的源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培养阅读习惯,积累写作材料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学生一写到作文就“头痛”,作文成了学生难以攻破的“堡垒”。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文难的是素材的搜集,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犯难。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阅读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乳汁,在大自然的七彩阳光中寻找写作素材。每年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习作内容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早晨,人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早晨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在家里、街上、公园、学校、集市、田野又会有哪些场景?看来,早晨可写的内容很多。请你以“早晨”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发生在早晨的事情或某个场景,也可以写早晨的景色。注意写出你对早晨的感受。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2.围绕“早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表达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3.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设计理念注重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指导小学生到生活的源泉中去,多看、多听、多做,对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是有益的。作文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材,学生在习作时就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充实具体,有真情实感。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写真情实感呢?我们是这样做的:写学习生活的真情实感。有人认为这方面的命题是最得心应手的。什么《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攻克了难关》等,可是学生写来往往内容枯燥,空洞无物。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主要是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话题作文是提供写作范围不提供其它内容的作文形式。它的写作范围相当宽泛,要求写作者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如我布置给学生参加“新作文杯”全国中学师生话题作文擂台赛的话题是“时间”,写作范围也就是“时间”,相当宽泛,文体也没有作任何限制。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呢? 一、要“大题小作”。也就是要将话题的范围缩小到话题的某一点上或某一方面。如以“时间”为话题,就可写与时间有关的人或事;也可写对时间的情或悟;还可写对时间的爱或恨,等等。二、要拟好标题。话题作文最好不要把话题当作题目,那样会太大而无法操作;题…  相似文献   

18.
李云艳 《河北教育》2005,(13):37-38
作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可要写好一篇作文谈何容易,听,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教室里便“唉”声一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们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撷取生活中的浪花,对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会写文章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在的学生喜欢写作的人不多,原因是学生没话可写,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爱写作文,有话可写呢?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要教给学生方法,才能让学生喜爱作文,有话可写。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要想做到写作时言之有物,就必须要留心生活。现在的学生不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生了有趣的事,他们不留心,很多好的一手材料都从身边溜走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都知道"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没有材料可写,这是作文中最大的困难,如何解决呢?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