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态工业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多种企业和嵌入关系组成,园内各生态企业间构成“产业生态链网”,链网中的企业相互促进,互惠互利,构成了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系统。为分析生态工业园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的发展水平,应用灰关联模型对油气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经济、环境、物质减量循环和网络结构关联度分析能反映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生态效率的总体水平及网络稳定性状态,进一步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生态工业园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工业共生网络是生态工业园内企业合作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生态工业园形成的路径不同,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也各有差异,但不同的运作模式面临的风险和具有的效率不同,会最终影响整个共生网络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结合国际范围内生态工业园发展趋势提出依托型共生、平等型共生、嵌套型共生和虚拟型共生四种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分析其形成机理、运作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顺利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既可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社会效益,又可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园区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基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和系统科学的理论,提出在循环经济范式下的三类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而后分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的特性。最后,提出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生态工业园的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两个方面来反映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共涵盖了24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生态工业园稳定性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商华 《科研管理》2012,33(12):142-148
生态工业园稳定性是生态工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工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是特征出发,提出了基于优势度、循环度和调节度三个维度的生态工业园稳定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评价体系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管理水平与园区稳定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生态工业园中两种工业共生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王兆华  武春友  王国红 《软科学》2002,16(2):11-14,18
本文运用工业生态学理论对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工业共生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丹麦卡伦堡和中国贵唐集团生态工业园的介绍,提出两种工业共生模式:自主实体共生模式和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并对这两种共生模式的运作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成功建设生态工业园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突破传统的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工业园的外部性特征,将其产品分为私人品和公共品,并分析了政府所能够发挥的激励作用,进而构建生态技术经济评价模型,设计了生态工业园技术经济评价的三个主要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可以用于生态工业园的项目评价,而且为政府最大限度的支持生态工业园建设从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定量测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刘慧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0):61-65
从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入手,介绍镇江新区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建立新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镇江新区的生态工业园建设绩效良好并提出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工业园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产业共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产业共生的"技术创新悖论"问题,通过对产业共生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辨析,揭示了当前生态工业园效率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理论的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是对生态工业园进行多目标的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信息的不确切和不完全性,决定了评价系统的灰色性。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灰色评价具有可行性。本文根据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多层次灰色理论设计了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工业共生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文章运用工业生态学理论对生态工业建设过程中工业共生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丹麦卡伦堡和中国贵糖集团生态工业园的介绍,提出两种工业共生模式:自主实体共生模式和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并对这两种共生模式的运作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成功建设生态工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宋叙言  沈江 《资源科学》2015,37(3):546-554
以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发展水平为研究内容,基于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活动过程中物质投入、利用和输出的系统视角,建立了包含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3个评价要素、14个评价指标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13个省级及以上生态工业园区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集对分析方法对各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绩效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13个生态工业园区根据其生态绩效可分为三类,且排序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合理性,且主成分分析法与集对分析法适合用于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的耦合正是集群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以及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等问题时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生产模式。本文根据国内外生态工业园与产业集群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耦合的概念;从低成本交易性、差异化互补性和集中化规模性角度系统研究了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的耦合驱动机理;结合武汉青山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实际,通过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的耦合研究,揭示了生态工业园集群式供应链的形成过程。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向生态工业园改造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王兆华  尹建华  武春友 《中国软科学》2003,(10):149-152,148
在生态工业园内,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各种在业务上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生态产业链,其中一家企业产生的废物可能成为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生态产业链的结构是决定园区整个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生态产业链的结构进行研究,提出其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从而为顺利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资料统计,我国自2005年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以来,到2014年3月,其试点总数已达429处。其中湖泊型湿地公园占总数43%;河流型占44%;沼泽型占10%;滨海型占3%。与湿地公园建设快速发展相比,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其中,如何科学评估湿地公园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与关注的热点。研究显示,我国国家级湿地公园具有类型多样、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功能多样以及多尺度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湿地公园既有明显的生态支撑功能,能够提供各种服务,同时湿地公园景观结构以及周边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对公园也具有明显的生态约束作用。国家湿地公园能否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如何协调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态约束与生态支撑之间的矛盾关系。为此,本研究从公园内部景观尺度、生态系统尺度、周边区域尺度以及管理层面,通过对不同要素生态约束与支撑作用分析,构建了具有定量化评估湿地公园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导我国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以及科学评估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态工业园集群式供应链生成机理与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随着我国各类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何有效治理“工业废弃物”,实现集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根据产业集群和生态工业园的特点,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环境治理的概念和内涵,从集群式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生态工业园运作的机理,并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实践总结出三种集群式供应链运作模式,即依托型循环运作模式、共生型循环运作模式、动静脉循环运作模式,分析了每一种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向生态工业园改造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于冲  钱宇  杨思宇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30-134
通过深入调研广东省云安县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出发,将云安县建设工业生态园的实践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在企业层面上,依靠科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开展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产业层面,以振兴现有支柱产业和培育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以硫化工、水泥、石材为核心的三大生态产业链;在园区层面,促进三大生态产业链之间资源互补,构建生态产业链网,提高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