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潮——“五四”时期,作为文学研究会的第一个女性会员,庐隐的创作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然而早期部分评论家认为她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半新半旧的温柔的闺秀”或“小资产阶级的纯粹旧式的女性”,“脱不了旧文学的色彩,而她本人则是一个“悲观到自暴自弃的地步”的“脆弱女性”。瑚悲哀是庐隐一些重要作品的主旋律,但正如茅盾所说“庐隐与‘五四’”运动,有‘血统’关系。  相似文献   

2.
庐隐小说的浪漫情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茅盾批评观点的影响,历来评论者总是特别关注庐隐小说"问题小说"的性质,而常常忽略她那份浓浓的浪漫情怀.想象浪漫是庐隐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也是从她心灵深处流出的清泉.庐隐小说的浪漫情怀表现了"五四"启蒙文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庐隐以独特的风采,亭亭玉立在“五四”作家的行列中。庐隐的小说,虽然呈现着现实主义的总倾向,但她主要所写的,是人的感情世界、感情生活、感情纠葛,是人们的“灵海潮汐”。她的大部分作品中,汹涌着一股感情的热流。读着它们,就如在静谧的深夜,倾听一位胸无城府的挚友如泣如诉的絮语;又如独自凭栏,耳闻远方如怨如慕渐传渐近的萧声,在你的心头逗起了莫名的伤感,甚至感到一种无端的隐痛。在庐隐的作品里,有她辛酸的眼泪、焦灼的呼号和深沉的悲叹。更有她至情至性的一颗文心。在本质上,庐隐实在是一个纯真的、浪漫的、也是痛苦的抒情诗人。她的抒情方式更多地承袭着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4.
情调哀伤、幽怨,这不只是庐隐小说的读者和研究者对庐隐小说创作较为一致的看法,同时也为庐隐自己所承认。在《庐隐自传》中,她说:“我简直成了一个悲哀的叹美者。”统观庐隐的小说创作,从最早出版的《海滨故人》到三十年代问世的《归雁》、《女人的心》,其中创作集《曼丽》虽然曾露出“转向”的端倪,但“庐隐她只在她那‘海滨故人’的小屋子门口探头一望,就又缩回去了。”所以,就总的倾向看,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潮——五四时期,作为文学研究会的第一个女性会员,庐隐的创作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然而早期部分评论家认为她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半新半旧的温柔的闺秀或小资产阶级的纯粹旧式的女性,脱不了旧文学的色彩,[1]而她本人则  相似文献   

6.
庐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早在二十年代,富有才情的庐隐与冰心一起,同为“五四”拓荒时期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的皎皎者。庐隐短暂而曲折坎坷的一生,旷达英爽萧洒而又多愁善感的秉性,特别是她始终保持着的那种创作风格及艺术特色,使得庐隐成为那一时期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女作家。本文试就庐隐小说中所弥漫着的浓厚感伤情调,进行一些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庐隐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很有才华。虽英年早逝,但她作品中的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动形象,丰富了小说艺术中的人物画廊。她的创作是现代文学的优秀遗产,值得加以总结,以示后人。  相似文献   

8.
庐隐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虽英年早逝,但她作品中的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动形象,丰富了小说艺术人物画廊。她的创作是现代文学的优秀遗产,值得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9.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她把从悲哀中求索到的人生的本质以及各种悲…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中国的文学史上,庐隐是一位有着非常鲜明个性特征的女作家,她与同时代的冰心是并驾齐驱的。″悲哀″是其小说的突显主题和主要氛围。在这种悲哀中,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一直没有放弃对于爱情的追求,她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和认识,给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安排和设计一段段爱情,让他们为爱狂,为爱痴,为爱愁,为爱忧。本文从一段段爱情故事入手,分析庐隐女士所认同和追求的爱情观及其内涵,探询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  相似文献   

12.
庐隐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坛上颇有才华的女作家,但由于自身和社会诸多原因,她未能走出其悲观的人生。本文论述了庐隐从新女性的热情到热情的滑落,从女性心灵的渴求到理想的幻灭,由此看出社会裂变过程中女性心理的多层意识的冲撞与拼博,渴望与幻灭,深刻地剖析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心理和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火焰》是庐隐创作道路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标志之作,但由于时代动荡剧变和庐隐的骤然离世,《火焰》在后世鲜被人专门论及。实际上,小说以“一·二八”淞沪战争纪实为素材,以自叙传体的写作手法在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只是由于作者的民族主义立场与世界主义观念相矛盾,才使小说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庐隐之所以在小说中建构的民族主义立场较为生硬,是因为她在经历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意识到,民族解放是女性解放的前提,尽管她的民族主义立场与世界主义的价值观念相冲突,但还是毅然以民族主义观念为指导进行创作,曲线实现自己一以贯之的女性解放理想。  相似文献   

14.
庐隐是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文坛上享有过盛名的女作家。她在自己的篇幅众多的小说和散文里,大胆地冲破了传统的封建意识的羁绊,向读者展现了许多青年男女充满生气的心灵,表达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知识妇女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理想境界的心声。庐隐——这个名字,现在的青年人很少有人知道,更少有人提起了。但是,当年她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创作曾吸引过不少的读者,庐隐曾与冰心  相似文献   

15.
庐隐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坛上颇有才华的女作家,但由于自身和社会诸多原因,她未能走出其悲观的人生。本文论述了庐隐从新女性的热情到热情的滑落,从女性心灵的渴求到理想的幻灭,由此看出社会裂变过程中女性心理的多层意识的冲撞与拼博,渴望与幻灭,深刻地剖析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心理和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陈衡哲强调女性“为人”和“为女”双重人格的平衡发展,强调女性在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和家庭赋予她们的责任,在对于女性的角色认定上,她与冰心相同,重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与庐隐相异,庐隐更强调创造女性个性主义的张扬。  相似文献   

17.
庐隐的小说散发着“五四”时代的浓郁气息。由于时代、社会的原因,加之作家本人经历、个性,乃至文学修养、艺术趣味等方面的因素,庐隐的小说以其忧郁的情愫,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潮起以后,对于性伦理性道德的关注一直是五四启蒙阵营文化批判的一个重要维度,五四文学的现代性追求中始终伴随着对于现代“性”的构建。但在性伦理问题上,理论倡导与文学表现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冯沅君、庐隐、郁达夫和丁玲等在性伦理上的暧昧态度正映现了五四伦理革命的艰难。  相似文献   

19.
万谊  乔建中 《文教资料》2008,(33):18-20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坛上风格独具的"感伤派女作家".她的小说中充满感伤情调和悲哀色彩,是时代文化心理和作家独特经历的综合产物.庐隐通过对悲哀的叹美来寻觅人类生命的底蕴.  相似文献   

20.
翻开“五四”时期出版的《小说月报》、《华严月刊》、《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等一些杂志,“庐隐”这个名字就会赫然跳在读者的面前。作为一个勇于探索文学真谛、勤于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中国新文学上第一代的女性作家,理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理应引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的注意,然而十分遗憾,在八十年代之前出版的一些现代文学史著作,却很少有人提到她的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