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西方列强分裂中国的阴谋陆家希,王风君,罗瑜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英勇不屈、前赴后继、为维护国家统一与西方列强斗争的历史。经过将近110年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把西方列强赶出了中国大陆,实现了除港、澳、台外的祖国统一。然而,西方列强...  相似文献   

2.
“会审”是中国近代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侵华特权,是列强在华行使其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会审法庭最先创设于上海外国租界,并陆续扩展到鼓浪屿、汉口的外国租界和东清铁路,列强通过会审特权的行使,扩大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同时,列强在会审法庭中,不以中国法律为审判依据,干预法庭诉讼程序,不仅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独立性,而且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会审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共同侵略,列强在宰割、争夺中国权益中充满了矛盾斗争,也有着妥协“合作”。本文从海关历史的角度对这一过程和这种关系进行论述,阐明列强对中国权益的争夺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4.
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自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到新中国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清除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100多年问,西方列强利用取得的特权,疯狂地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掠夺资源是其主要手段。列强的经济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越来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近代前期,列强为了把中国永远变成其殖民地。为了维护侵华权益,极力破坏和镇压中国革命。维护其侵华工具——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在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这一问题上,列强和中国反动政府的政策是一致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国革命的镇压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马学松 《新高考》2005,(9):33-37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列强先后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美国扶蒋反共;列强攫取的侵略权益;勾结和扶植反动势力,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和反帝斗争等。明确本专题的重点:主要的侵华战争,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及特点;难点: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征及其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列强侵华势力的消长、如何认识列强侵华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52011年第6期的补白部分有篇小文《列强为什么没有瓜分中国》,认为“中国没有被列强瓜分显然与他的过于庞大有关”。但当我们联想到地域广阔的非洲被列强瓜分时,就要作进一步的分析了。  相似文献   

8.
一、向西方学习与列强侵华 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的学习,都发生在西方列强对华进行侵略扩张的过程中。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腐朽没落,对内不断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对外不断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列强的支持以求自保,造成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时,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入,中国掀起出国留学热潮,翻译、宣传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热潮,中国人开始将眼光瞄准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与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有关:如地主阶级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是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近代能迅速崛起,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欧美列强扶植日本的结果。近代日本的对外政策与欧美列强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意图相吻合,日本在19世纪后期的发展使它具有充当英美等国远东扩张“急先锋”的实力,因此成为远东国际政治格局的一枚重要的“棋子”。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遭到过列强的侵略,美国与其它列强相比更注重精神化方面的侵略,主要方式有在华传教、办学校、办医院、吸引留学生等。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对中国政治及远东局势的重大影响石志新中日甲午战争不仅对中国和日本造成巨大和深远影响,而且对远东地区也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中国在这次战争中的惨重失败,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迅速膨胀,同时也改变了远东局势,助长了欧美等帝国主义列强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还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疯狂的传播西方宗教。以此来麻痹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为其政治、经济侵略服务。宗教侵略与政治、经济侵略紧密配合,相辅相成。宗教在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大致发挥了以下几点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门户开放”政策(1899~1949年),是美国为分享侵略权益,争夺中国市场而提出的侵华政策. 19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向海外扩张,中国潜在的市场令他们垂涎欲滴.但在西方列强和日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对中国的争夺.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其注意力转向中国,此时中国几乎被其他列强瓜分殆尽.美国军事力量相对薄弱,也无力同欧洲列强争夺中国.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其他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4.
马学松 《新高考》2006,(12):31-35
【考点引领】 一、鸦片战争 战前中国与世界{清朝统治危机四伏{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思想 欧美列强迅速崛起{政治 经济 外交 军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发生在甲午战争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它兴起之初轰轰烈烈,但却如昙花一现般迅速失败。变法失败的原因错综复杂,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的心态,无疑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组织要求加快资本输出,重新分割世界,在这一背景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以做中国债主,夺取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与此同时,他们又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为了各自的利益,列强问出现激烈的争夺,以至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在列强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中,对铁路权的抢夺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中叶,西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已历两个世纪,即将进行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相当迅速。此时的中国,正值清代鼎盛阶段,在国际上与列强作横向比较,虽然相当落后,但在国内与元、明作纵向比较,却是空前繁荣。如果能够抓紧时机,急起直追,发展经济,改革政治,当不失为东方头等强国。但因最高统治者妄自尊大,因循守旧,虽想励精图治,但是决心不大,以致坐失良机,浪费财力;特别是所用居高位、享厚禄者,不少为纨绔子弟,既无宏略远图,更乏实干精神,长率只知酒绿灯红,醉生梦死。等到鼎盛阶段过去,国内民穷财乏,列强凭坚船利炮,破…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批评实质上乃是一种政治话语,它同中国的强调“美刺”、“教化”的学批评的传统,具有某种亲和性;它的反帝国主义的理论框架,契合了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国人的反抗心理,由此在中国迅速形成蔓延之势。但却潜流着民族主义,既把现代性与所谓“中华性”相对立,全盘否定来自西方的东西,用知识领域的权力概念取代了客观真理性内容,一切都成为中西之争。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最惠国待遇是列强获得各项特权的重要环节,这方面的研究尚很薄弱。本文对其产生、内容和特点作了系统探讨,认为:这一制度直接导源于列强们利益均沾的需要,以及在清政府畏惧列强,缺少国际法知识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各国所订最惠国条款,内容包括概括性的和各种特定事项,这些条款基本上是片面的、无条件的,并还具有概括和滥用的特质,超出了它的适用范围。这些特点体现出它是一个西方列强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平等特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从1840年到1949年这100多年是一个黑色的世纪,是中华民族备受列强的侵略和蹂躏的屈辱史。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关系和中国政局的变化以及列强实力的变化,其在华的侵略势力也此消彼长,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逐步形成并陷入深渊。我们应该深刻分析列强在华势力消长的原因和导致的格局变化,侵华的特征和方式以及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