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课堂生态,是一种教育环境下的特殊生态系统。教师、学生与环境,是高职法律课堂生态系统的三个重要的生态因子,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动态的课堂生态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生态学视野下分析当前法律高职课堂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法律高职课堂生态的若干优化策略,以构建健康的法律高职课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对高职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现象进行了分析,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了高职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途径,旨在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构建高职英语生态教学体系,实现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提高的根本融合。  相似文献   

3.
李佐玲 《科教文汇》2015,(2):203-204
本文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对高职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现象进行了分析,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了高职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途径,旨在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构建高职英语生态教学体系,实现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提高的根本融合。  相似文献   

4.
依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高职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现状,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创造语言环境、创建和谐师生生态位、控制班级规模、改革教学模式等策略,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共生性、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英语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5.
依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高职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现状,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创造语言环境、创建和谐师生生态位、控制班级规模、改革教学模式等策略,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共生性、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英语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不可忽略的生态要素之一,教育环境在教育生态中也占据看不可或缺的一席。生态型课堂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教学环境: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自由地生长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追求自然和谐的环境,旨在构筑良好的生态因子;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重在架设学生与知识的桥梁,旨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创造生态型课堂。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当中英语和谐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优化策略:第一教师在和谐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第二充分发挥学生优化生态课堂的作用,第三学生的学习环境及教学手段在优化和谐生态课堂教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谭夫民 《科教文汇》2009,(22):181-181
“生态”是指一定时空内,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形成的个体生态和生态系统具有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患流。跟生态理论的接触学习使我们这些位于教育生态学“源头”的人们,大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杜郎口中学生态课堂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引起了我的深深的思索。课堂教学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的生态要素教师、学生、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在身心愉悦的条件下才容易实现知识、能量和信息的流动。生态课堂能焕发人的生命潜能,目标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育生态学的子系统,外语教育生态学是外语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主体,由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外语课堂生态系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外语教学带来了挑战,外语课堂教学生态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本文试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探析信息化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育生态学的子系统,外语教育生态学是外语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主体,由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外语课堂生态系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外语教学带来了挑战,外语课堂教学生态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本文试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探析信息化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智娴 《科教文汇》2020,(14):116-117
绿色教育理念不仅强调环保教育,更是注重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绿色教育理念融于药学类高职班级文化建设中,从班级环境建设、班级管理及班级活动三方面入手,探索及构建健康且具有生命活力的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形式分为萌芽、准备、建设和高级四个阶段,制度化的生态责任和义务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必要步骤和重要途径.因此,构建生态义务制势在必行,生态义务理应成为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从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视角,文章界定了生态义务制的法制内涵与特性.作为新型的义务形式,生态义务制可以与其他宪法规定的义务制有效联结起来.文章认为,生态义务制的实现关键在于:一是从法律关系明确生态环境的责任客体和责任主体;二是从制度上设计出履行生态义务制度的框架与运行机制.生态义务制度的实行,需要动员包括政府在内的全民责任.政府作为公权力组织,负有生态规划、管理与购买三大政治责任;不同形式的个体与组织,基于法定社会责任或基本伦理道理,也要依法履行与承担各自相应的生态义务.  相似文献   

13.
高校知识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靠知识生态环境保障运行。该系统的健康状况将影响到高校教书和育人的效果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由于高校知识生态系统环境具有除知识生态系统特征以外的属性和特征,必须对高校知识生态系统的环境进行分析,本文在应用生态学和仿生学的理论按照高校内部和外部的角度对该系统环境进行分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高校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张风帆  夏园园  计彤 《科教文汇》2013,(30):104-105
学术生态与自然生态类似,学术生态各生态因子应和谐共处、协同进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只有达到并维护学术生态及其系统的动态平衡,才能保持我国创新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才能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肥沃土壤,才能促进我国自主型科技创新的突破和发展。建设和谐的学术生态系统,既是我国学术发展自身的需要,又是培养创新人才、实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包庆德  邱滟霞 《科学学研究》2006,24(Z2):448-453
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绿色科技正是伴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其实质是一种可保持人类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是当今时代对科技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引导和生态化规范,它要求一切有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受到严格限制直至淘汰出局,而无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得到高度重视直至推广普及,从而加速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进程。  相似文献   

16.
肖秀林 《大众科技》2014,(10):234-236
高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领头羊,肩负着带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构建生态型社会的重任,而班级高校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细胞"单位。新形势下,应当将生态文明融入高校班级软文化建设中,使其朝着建设环保、绿色、生态、自然的美丽班级而努力。在此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环保"班级管理;重视情感教育,构建"绿色"人际关系;强调自主学习,营造"生态"学习环境;加强自我管理,创造"自然"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课程的学习是学习者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的过程。生态学为人们研究网络课程学习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分析了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的特点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网络课程的生态系统结构及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构的生态分析,阐述了基于生态学的网络课程特征。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矿业开发是一种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政府应完善矿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撑体系,完善矿业生态环境立法,建立和健全矿山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和监测体系,引导矿业开发过程中重视生态保护。矿业战线干部职工应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科学管理和治理,完善各类制度,将矿山环境成本纳入矿业成本,实现矿产综合利用,减少尾矿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走生态矿业之路。  相似文献   

19.
窦云莲  李昊青  张鹏  王斌 《现代情报》2018,38(11):33-38
[目的/意义]旨在从舆情生态视角提出微信政治谣言的治理对策,从而为我国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微信政治谣言的传播特点,并从舆情生态视角剖析治理微信政治谣言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微信政治谣言生态治理的主要对策。[结论/结果]微信政治谣言的生态治理,要充分把握微信政治谣言的特点与演化规律,加强人防与技防的深度融合,从"主体—信息—环境"整体上推进微信舆情生态的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态系统中的制约与应变概念,分析了技术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所受到的制约,以及可以采取的应变策略。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制约来自于系统内的制约因子,即技术因子、市场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制度与政策因子。技术创新主体的应变策略是对各种“因子”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自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