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视听感官并以直观、具体、鲜明的形象进行表达的艺术语言。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采用麦茨的套层结构,在戏中将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交错结合,在电影、电影中的电影、现实这三个时空中反复切换。影片通过摄影机位的移动和不同镜头的组接(剪辑)产生的叙事蒙太奇手法形成了银幕形象的构成法则,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和修辞规律。此外,不同语系、音乐以声画蒙太奇的方法进一步促进了电影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2.
温庭筠的词具有情景交融的词境,其形成主要通过两个手段:一是铺陈华丽的意象,一是组合跳跃的意象.温词意象华丽,在秾丽香艳之中衬托展现幽微的情感心绪,达到情与景的融合;温词意象组接具有较大跳跃性,其打破了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用跳跃的意象组合来传达人的心情,营造不同的词境.因此形成迷离隐约的审美感受,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词境.  相似文献   

3.
舞蹈与镜头语言的结合创造了多维度的视觉审美,而当镜头组接技术运用于舞蹈影像创作中后,舞蹈本体的时空性再次被重新解构,镜头画面组接的方式在舞蹈视觉传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镜头组接中的切、叠化、淡出淡入、划变或任何其他由镜头到镜头的转换策略都将成为舞蹈传播的载体,并逐渐形成符合舞蹈特性的运动规律。文章将论题锁定在舞蹈镜头语言的组接运动上,重点结合多种形式的舞蹈影像个案逐步深入分析舞蹈与镜头组接运动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并在微观分析基础上,探讨了舞蹈镜头语言运用的学术含义与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后期制作是完成作品的重要一环,不仅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节目作必要的技术处理的过程。通过后期制作,以最佳的方案将镜头重新组接,从而创造出感染力更强的时空境界;可引用背景资料,以丰富作品内涵;可以通过裁剪视听语言等手段来完  相似文献   

5.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历史上享有很高声誉的表现主义戏剧家,他的戏剧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他将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段与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法以及象征主义、自然主义创作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独特的表现主义戏剧艺术特征。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戏剧善于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现代人在现实中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时代氛围、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曹植对以“立功”为主要内容的人生境界孜孜以求,并将这种境界通过艺术形象做了多侧面、具象化、立体式的极富魅力的展示。这多种形象重叠、组合起来就构成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同时,立太子失败带来的困窘镜遇迫使曹植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里找到了一个可以让心灵得到暂时慰适、精神略为宽松的虚幻境界──游仙幻境,作为他追求的美好人生境界的折射.此外,曹植作品中体现出的人伦亲情与谐和乐群的心绪,是他的诗受到读者称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意境凄婉博大,感慨深邃、哀痛无比;感情深挚充沛,言愁说恨直出肺腑,撼人心魄;注重心理时空的描写,主观心理与现实景象相互组接,凸显艺术张力;追问人生哲理,洞悉古今,感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在取象与造境上匠心独运,技法高妙。他善于剪取寻常景象、时空意象及历史典故入诗,从而形成了凄清隽永、豪健悲慨和意切情真等不同的意境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鉴赏》2009,(7):59-62,109,110
他思接千载.天马行空,对历史、对文化渗透着领悟力;他俯仰古今,见微知著,从尘封的史料和那平淡无奇的山水中挖掘出深厚的内涵,进而做到历史与现实相沟通,哲理与形象相交融;他善于从文化和历史的大视角出发,着眼于小至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大至一国一朝乃至整个历史的长河,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10.
罗振亚在诗歌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善于将史与论结合起来,通过历史的考察与理论的阐释发掘研究对象的价值与局限;善于运用客观辩证的态度分析研究对象,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研究对象的个性差异;善于将情感体验融入诗歌分析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了融感性体验与理性评判为一体的研究风格。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词创作为主,而在词学理论方面遗留下来的材料比较少,因此向来被人所忽视。但作为南宋词坛巨擘,辛派词人领袖,缺少思想和理论支撑的辛弃疾是难以令人置信的,辛弃疾对词体的观念大概有以下几点:以气论词,人词为一,风格雄健;词以陶写,记写行藏,不平则鸣;书寻旧锦,词裁新碧,锤炼出新。深入探讨辛弃疾的词学思想,对于研究其人以及辛派词人的创作乃至南宋词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词多为组词,以情感的复合性、结构的跳跃性、用典的丰富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典范,在其生前身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同代唱和与异代追和之作数量很多,呈现出与辛词相近的艺术风貌,成为词坛一种风行的创作现象。通过考察辛弃疾《贺新郎》词的特点及历代传播与接受情况,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稼轩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屈原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和高洁的人格,成为后代文人士大夫学习的典范。辛弃疾用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发展着屈原精神及其创作上的艺术手法,屈原及其骚赋已深入到辛词内部,成为辛词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一切都源于辛弃疾对屈原更深层意义上的相承关系,即辛弃疾身上浓厚的屈原情结:两人都有着执迷求索的悲剧人生,有着功名与诗名之间的理想困惑,都有依附与独立的矛盾人格。  相似文献   

15.
陈健 《茂名学院学报》2009,19(5):60-62,65
辛弃疾的俳谐词,寓庄于谐,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丰富,表现出作者独特的个性气质、博大的精神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辛弃疾作俳谐词,发挥了与诗文同等的社会功效,极大地提高了俳谐词的品位,使俳谐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归隐后,词作题材扩展,写了许多乡村田园词和政治抒情词。虽仕途坎坷,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始终 没有泯灭。他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曲笔寓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志向和有志不获骋的愤慨和悲叹;其词风也由豪放 俊逸转为委婉含蓄、苍凉悲壮。  相似文献   

17.
辛词用典之丰富及自然巧妙,历代词人无出其右。通过对辛词用《史记》典的量化分析,结合辛弃疾“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并对使用频次较高的《史记》篇目具体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出辛弃疾对《史记》的接受情况及运用《史记》典故与其人生经历及心态历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爱国词人辛弃疾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其身上有着深深的儒家思想烙印,如伴随其终生的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和强烈的入世情怀。但由于其人生坎坷,仕途不顺,他身上又表现出与儒家相背离的反儒家思想,表现为安贫乐道的归隐情怀和叫嚣怒骂、粗露直豪的性格以及崇尚力田的观念。辛弃疾与儒家思想的这种相亲相离关系与其人生遭遇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是一个血性汉子,很有"侠之大者"的气度与风范.他敢担当,又能担当,是一个儒家所谓"圣之任者"一类人物,可惜终其一生,宦途多舛,有才不获骋,发而为词,颇多英雄失路的沉郁悲歌,满载爱国情怀,风格刚柔兼济,不主故常.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词创作为主,而在词学理论方面遗留下来的材料比较少,因此向来被人所忽视。但作为南宋词坛巨擘,辛派词人领袖,缺少思想和理论支撑的辛弃疾是难以令人置信的,辛弃疾对词体的观念大概有以下几点:以气论词,人词为一,风格雄健;词以陶写,记写行藏,不平则鸣;书寻旧锦,词裁新碧,锤炼出新。深入探讨辛弃疾的词学思想,对于研究其人以及辛派词人的创作乃至南宋词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