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心理健康调查袁”调查了895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心理健康和基本健康;有各类神经症的人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0.96%;在控制的各种因素中,年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最为明显,文、理科及男、女性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韩师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心理健康调查表”调查了我院1113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心理健康或基本健康;判断有各类神经症的人只占被调查人数的8.9%。在控制的各种因素中,年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最为明显,文、理科,文化背景及家庭住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学生面对的外部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归因风格会明显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如何通过合理引导大学生的归因风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对全国6000多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实施测查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考察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状况和发展变化的特点。结果发现,体艺类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要明显高于理科类和文科类大学生,城市来源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来源大学生,而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写作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写作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写作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然实验法,用《写作心理调查问卷》及《大学生健康统合人格量表》对实验班被试和对照班被试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在写作心理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有更多项更具写作心理优良品质及更富心理健康意义的因子达到显著性变化;在健康统合人格方面,实验班共有多项因子发生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班则没有一项达到显著变化。结论:写作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写作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有力地促进他们健康统合人格形成与发展的成功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运城学院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是否有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部分维度有差异;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不足,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习倦怠状况,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采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丽水学院5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被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年级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学习倦怠总分及行为不当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河南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发现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体育爱好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非体育爱好者。由此可见,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以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洛阳地区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体育锻炼目的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关系,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 SCL 一90精神卫生自评量表对长春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效度,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尤其是在强迫因子、焦虑因子和敌对因子上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非常显著。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研究和分析比较等方法,对部分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积极效应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就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主效应显著;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能更好地预测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状况对心理健康没有明显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4.
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资料,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阐明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及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高等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理念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自编问卷对上海市3所高校不同专业、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状况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的性别、专业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问题表现、心理健康内涵、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研究和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我省部分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积极效应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云南贫困地区小学校长和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与心理健康教育观,并与内陆山区重庆等地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贫困地区小学校长和师范院校大学生已具备现代心理健康教育观,与内陆山区的中小学教师的观念差别不大,并无明显滞后。(2)在对躯体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关系,心理健康的标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一些具体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的认识上与内陆山区的小学教师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了六所高校434名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女性,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这几个方面;低年级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高年级女大学生差,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生活事件量表”,调查了我院145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占调查人数的12.2%的韩师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以下不健康症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性别、经济对高师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使用国际通用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人格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调查表,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理工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个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且男性较女性突出,一、二、三年级较明显;(2)生活事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年级、性别影响因素的内容不同,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现状也存在着年级和性别差异:(3)应从开设讲座、课程、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