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婴儿成长纪述”已发了6期。作者以母亲的情怀描述了自己孩子的成长,又从幼教专业学者的视角阐释了婴儿的成长规律和教养方法。以这种形式来介绍一个婴儿的成长,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从本期开始,作者将以“法法的世界”、“理解篇”、“教育、发展篇”三个方面来描述法法1岁至3岁的成长过程。应作者要求,总题目改为《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尊敬的《中学生阅读》高中版编辑:您好!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我自中学起开始订阅《中学生阅读》,至今已有17个年头了。17年来,《中学生阅读》见证了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与语言文字结下不解情缘的语文教师;而我也见证了《中学生阅读》从月刊到上下半月刊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心语     
星星姐姐:你好!还记得我吗?上次我给姐姐写信,怎么没有回音呢?嘻嘻,逗你玩呢!这是我从接触《小星星》以来,第二次给星星姐姐写信。从二年级开始接触《小星星》,到现在已经六年级毕业了,在我成长的足印里都似乎可以找寻到一些闪亮的、璀璨的小星星,它们好奇地探着脑袋,我便一颗一颗数着。其实在我成长的同时,《小星星》也在成长,不是吗?从“大眼亮亮”到“巫婆村”,从“胖叔叔”到“幽默大师小豆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知不觉我的手里只剩下2006年7、8月的最后一本《小星星》了。度过我小学生涯中的最后一个暑假,捧着最后一本心爱的《小星…  相似文献   

4.
正少年作家、儿童写小说近几年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少年作家韩寒于2000年出版第一部小说《三重门》,引发"韩寒现象"讨论。2003年,刚满13岁的邹琳虽不如韩寒、郭敬明一般星光耀目,但也是一个足以令人瞠目的文学怪才。10岁时邹琳发表童话小说《露茜梦游奇遇记》,随后又发表长篇武侠小说《踏莎行》和《少年英侠》。一、写小说,起源于连载日记笔者班级的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写日记,日记里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到六年级,他们已经不再满足记日记,而是用连载的方式写起了他们喜欢的小说。一  相似文献   

5.
毕淑敏简介: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及注册心理咨询师。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半岁随父母进京。16岁赴西藏阿里,1980年转业回京。从医20年后开始职业写作生涯。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代表作众多,《红处方》、《血玲珑》……最近,毕淑敏又推出了一本新作《心灵7游戏》,趁着这个机缘,笔者电话采访了她。从她的成长经历到新书一直谈到职业……谈来谈去最终竟然落脚到三个最普通的问题上: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毕淑敏说:“如果说我是一棵树,…  相似文献   

6.
又一个80年后的少年作家,13岁时出版26万字长篇小说《雪球滚太阳》,14岁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15岁时被评为中国十大小作家,18岁被选为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今年19岁的刘冬阳从11岁开始写作,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表了《雪球滚太阳》《123~走》《择校生》《丫  相似文献   

7.
《学心理学教程》一书自1987年出版问世以来,至今已经18个年头了。假若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18岁也已经是到了应该成熟的年龄了。而这正是我们在这次修订过程中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8.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湖北人。出版有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之歌》等。他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开始发表作品。是在抗日救亡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一名平凡的新闻记者,成长为《人民日报》的副总编; 从一名普通的文学青年,成长为多次获奖的散文名家; 从写作新闻与散文开始,到创作出新闻三部与科普小说等多种作品; 当代著名作家、《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老师向你坦言昔日课余时间的读书故事…… ——记者手记  相似文献   

10.
匆匆又一年     
伴随着即将而来的期末考试,同学们一学期的紧张学习生活也将告一段落。2003年将永远的同我们告别了。匆匆又一年。2003年留给同学们很多很多:送走了一岁,结识了新朋友,学习了新知识。《语文世界》也和同学们一样,长大了一岁,认识了不少新朋友……2003年,同学们对《语文世界》印象最深的也许是《语文世界》移到北京编辑出版了!因为你们的每一封来信,每一篇来稿,都从四面八方邮到北京。北京从此和同学们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山西到北京,对《语文世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从组建班子、改版组稿,到出版发行,《语文世界》在北京开始了全新…  相似文献   

11.
苏紫 《当代学生》2011,(9):42-45
眼下最火的电影《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哈佛出了19个诺贝尔奖得主,15个普利策奖得主,2个未来的奥运选手,还有1个电影明星!"那唯一的电影明星是谁?——娜塔莉·波特曼。出生于耶路撒冷,成长于纽约;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系,喜欢读书胜过演戏;热爱小动物,从8岁开始吃素,不穿任何天然皮革制品;会说英语、希伯莱语、法语、日语、德语五种语言……她真的是一个好莱坞明星吗?是的,从12岁惊艳世界,到29岁荣获奥斯卡影后,她的明星之路璀璨辉煌。  相似文献   

12.
《广东第二课堂》2016,(Z1):74-75
小豌豆是谁?小蜜瓜又是谁?她就是你的妹妹,他就是你的弟弟,她或他,也是曾经的你。《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是儿童文学作家商晓娜姐姐为一年级女生、男生量身创作的幼童成长小说。这两本书都巧妙地选择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时段予以聚焦,以清新、温暖又充满怜爱的文字,分别描写了一个六岁女孩小豌豆、男孩小蜜瓜从刚刚迈入校门到一年  相似文献   

13.
杨奥  徐莹莹 《英语广场》2020,(16):17-20
英国作家查尔斯·金斯利的《水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儿童成长的童话故事,更是一个充满了心灵净化与成长的文本。本文将以《水孩子》这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解读这部经典的儿童文学,具体分析汤姆从扫烟囱的小孩到水孩子再到陆地孩子的人格蜕变与净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古老的《诗经》到浪漫的《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在诗歌中成长。诗歌。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浸润着中华儿女的才情。  相似文献   

15.
朱永新 《教师博览》2013,(11):I0008-I0008
<正>《教师博览》20岁了。应该为他举行一个"成人礼"了。当他还是一个8岁的孩子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了。那个时候,他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孩童,洋溢着勃勃的成长的气息。由于喜欢这种气息,我把自己关于理想教育的一组文章,交给了他首发。那个时候,在文摘性质的期刊发原创文章,还不多见。从《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到《中国教育缺什么》《我心中的理想体育》《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等,《教师博览》连续发表了我十余篇文章,我也因此与他结为忘年交。记得在他10周岁庆生的时候,薛农基兄将10年期间发表  相似文献   

16.
马飞老师的成长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师成长的途径可能有多条,而积累"课堂作品"是最切实有效的一条。从他第一次执教《吆喝》,到后来执教《老王》《三峡》,再到获奖的《伟大的悲剧》《风筝》《王几何》参赛课,马飞老师经历了复杂艰苦的磨课过程,认识到一堂好课须经千锤百炼。这其中给人的启迪颇为深刻。  相似文献   

17.
一新美南吉(1913 ̄1943),本名渡边正八。于1931年出生于爱知县半田町东山86番地。他成长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家庭。南吉4岁丧母,6岁时父亲再婚,之后弟弟即出生。因与继母不和,所以8岁时,南吉到外婆家作了养子。将姓氏由渡边改为新美。外婆早年丧夫丧子,饱经生活磨难,孤独麻木,因为从外婆那里丝毫得不到关心疼爱,所以最终不出半年,南吉就跑回父亲的家。中学时代,南吉便开始投稿,展现出他在儿童文学写作上的才华。《小狐狸“贡儿”》是南吉的优秀代表作,1932年发表于日本《赤鸟》1月号,当时年仅18岁。南吉一生创作了大量乡土气息浓重,情节感人的…  相似文献   

18.
18岁的罗伦·柯林斯是电视剧《狄加西》中的明星。她向你述说她的真实故事……“我从10岁起就开始工作,就因为这原因以及爸爸的病迫使我更快成长。”-Lauren Collins/罗伦·柯林斯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有部电视连续剧叫《成长的烦恼》,任何人都有着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今天从成长的故事说起。人家说我是个怪才,或者说我是“化学脑袋”。因为我本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后来在上海作家协会当专业作家。搞文学的人毕业于大学理工科的很少,所以我是作家里的“稀有元素”。在我成长的故事里,第一个故事就是11岁时投稿的故事。我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很偶然去投稿,第一次投稿就成功了。我是浙江温州人,在我家附近有家报社,叫做《温州日报》(当时叫《浙南日报》),在报社的门口挂着一个箱子,上面写着投稿箱。开始我也不知道这投稿箱是干什么用…  相似文献   

20.
《你就是风景》是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男孩女孩成长文学系列”中的一本,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的书。作者是青年作家孙卫卫。《你就是风景》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出来的,写出了“我”从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一直到毕业找工作、参加工作的点点滴滴。语言风趣幽默,描写生动活泼,读着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可以说这是一本写成长过程的书,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点腼腆、羞涩但又顽皮可爱的小男孩、小机灵鬼怎么成长为一个有作为的青年作家的全过程。这本书中有“我”12岁当小记者的经历、有“我”在中学时对文学的疯狂爱好和追求,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