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莫莉 《文教资料》2009,(36):9-10
由于受传统大众解读方式的影响,鲁迅作品《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胜利”成了作品揭示国民劣根性的主要思想。文章作者全面研读作品,从恋爱、情感这一角度.对封建礼教中的两性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作品中“恋爱的悲剧”不仅仅是阿Q的,而是像阿Q样的一类人悲剧.也是那一代人或更多的中国人情感悲剧,从而将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加深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也加强了作品的讽刺力度。同时,也为我们研读作品指明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揭露和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代表作,被选进了高中语文教材。在短短三万字的小说里,鲁迅先生为我们塑造了阿Q这个文学史上独特、鲜明又光辉的典型形象,也创造了假洋鬼子和赵秀才这样的读书人形象。本文试图对两位读书人的特点作一些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阿Q悲剧命运的根源,以及现代国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研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先生笔下的阿Q形象。《阿Q正传》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自1921年发表以后,便轰动了中外文坛,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近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阿Q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阿Q正传》高度概括地表现出千年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性格的弱点,体现了鲁迅先生“要画出这样的国民的魂灵来”的创作目的,显示了  相似文献   

4.
高宁 《现代语文》2010,(6):156-156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阿Q是一个贫苦农民,只能靠打短工来维持生活,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连一个姓名也没有,受尽了剥削和欺凌。但是,他却不正视现实,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笔下两个悲剧人物阿Q和祥林嫂都有着传统美德--忍辱,但他们忍的形式、内涵存在巨大差别.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形象。阿Q性格中的突出特点概括了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在不同阶级人物身上广泛存在的弱点:阿Q性格有一个突出的特征:精神胜利法;阿Q形象的悲剧意义在于:其具有广泛的针砭作用。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从“出生”于世的第一天起就倍受人们的关注,这个承载着鲁迅笔下国民劣根性的人物身上也充斥了令人同情的悲苦情愫。  相似文献   

8.
本文抓住小说开篇所言"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探讨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的三个原因;分析了阿Q恋爱的悲剧根源;并探讨了小说结局"大团圆"的悲剧因素,深入地分析了阿Q的悲剧命运及小说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抓住小说开篇所言“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探讨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的三个原因;分析了阿Q恋爱的悲剧根源;并探讨了小说结局“大团圆”的悲剧因素,深入地分析了阿Q的悲剧命运及小说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些论者认为阿Q是悲剧人物的观点 ,明确认定阿Q是喜剧人物 ,并对其喜剧性进行较为深入的开掘 ,结合鲁迅创作动机 ,分析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对把阿Q形象误读成悲剧人物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两大经典叙事文本《祝福》和《阿Q正传》写的是旧中国“奴隶”的悲剧,分别叙述亍,劳动妇女祥林嫂和农民阿Q的悲剧命运,祥林嫂与阿Q性别不同,但身份和遭遇却极为相似,两个人同属于社会的最弱势群体,几乎面临着人生一切的不幸和痛苦。  相似文献   

12.
又一次读《阿Q正传》,又一次被鲁迅先生感动和震惊。他深邃的目光,犀利的语言,直指人心的思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穿过阴霾的黑夜,飘荡在世纪的上空,撞击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早已成为国民的一面镜子,“是中国人品行的结晶”(周作人语)。阿Q欺弱怕强、欺软怕硬、既凶恶残忍又懦弱卑怯,既自高自大又自卑自贱,既圆滑诡辩又笨拙讷口,既精神胜利又现实失败。在阅读中,笔者特别注意阿Q的语言。在《阿Q正传》中,阿Q说的话很少,约40余处。其中断续的、即兴的、应酬式的就有25处,剩下的16处中,属于被迫式的有“打虫…  相似文献   

13.
在《阿Q正传》一文中,鲁迅为何要用一百多字详尽地写阿Q画圆的过程?有人认为鲁迅这样写是因为圆滑是中国国民性特征之一;有人认为阿Q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有人认为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我认为鲁迅写阿Q画圆圈时的心理和一系列言行,其目的在于运用细节描写揭示国民的精神麻木、愚昧和至死不觉醒,“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鲁迅为何要写阿Q画圆呢?一方面,阿Q被抓入狱、临刑前按惯例要签字画押,但阿Q却不识字,所以只能以画圆圈来代替画押。由此观之,阿Q画圆是故事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元旦前后,电视屏幕上那位穿着破衣衫、戴着旧毡帽、拖着长辫子的"阿Q"又和观众见面了.千万观众除了对阿Q付之一笑之外,恐怕多数人无暇思考关于阿Q形象典型性的争论问题.笔者不妨在这哆嗦几句.鲁迅先生于一九二一年十二月至一九二二年二月以辛亥革命前后江南某农村一-未庄故事为背景,写出了著名小说《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个典型人物形象.《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但对小说中的阿Q这一文学  相似文献   

15.
《阿Q正传》作于1921年,是鲁迅先生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同时也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这篇作品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就是悲剧色彩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喜剧的外形中包含了悲剧的内涵,让读者在欢笑中悲泣。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的"阿Q...  相似文献   

16.
《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作品。鲁迅在创造阿Q形象中成功地选择了创作主体,并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鲁迅选择阿Q作为传主,主要是借阿Q的“躯壳”,来塑造他的“国民魂灵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由对阿Q自我实现途径的分析 ,认为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揭示了阿Q“人”———“非人”的现实悲剧处境 ,并由此完成了对阿Q及“阿Q们”自我实现方式的否定。  相似文献   

18.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在这部小说中,鲁迅用他的惊人的艺术才能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不朽的形象。几十年来阿Q一直活在人民心间。因为阿Q不仅充满精神胜利,更反映出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在文学史中焕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也给中国文学史上这些不朽的篇章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是对阿Q悲剧性格的初步分析,从社会历史根源上探讨这种悲剧性格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得出,阿Q的悲剧性格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性格.同时,把阿Q的这种悲剧性格与现代人进行对比,得出现代社会中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阿Q式悲剧性格.  相似文献   

20.
在《阿Q正传》一文中,鲁迅为何要用一百多字详尽地写阿Q画圆的过程?有人认为鲁迅这样写是因为圆滑是中国国民性特征之一;有人认为阿Q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有人认为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