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文湘,原籍广西合浦县,幼好象棋,不久即名扬乡里,但因乡间缺乏好手切磋,所以棋艺未能迅速提高。曾战胜朱德源,但一局并不能说明他的棋艺已高过朱德源,如果他们续奔下去,邓终是处于下风的。所以邓来穗(1953年春)后,并未立即去当时广州棋人集中之处同珍茶楼争雄,而是在文化公园门前摆起了棋摊。 1953年秋,广 州文化公园前门 外,当时是一块空地,其间不少棋人在此摆棋档。邓文湘为了糊口,也在此落脚。邓文湘以让子出名、一般摆棋档的,大都让双单马。而邓却别开生面,能让双单炮。下排局和残局,邓的功力最为深厚。就…  相似文献   

2.
棋摊韩老板     
在南京文津桥下一侧的秦淮河畔,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老韩棋摊. 摊主老韩,从小就爱上了象棋,长大后当过兵、干过矿工,还开过十多年的货车与出租车.无论到哪里,他的挎包里少不了的是棋书与象棋.后来,一度下岗做起小生意,尽管能赚到些钱,但离棋桌相行渐远.所以,退休后摆棋摊既有偶然性,也是他为了延续一生的爱好. 老韩棋摊就在街头公园的一角,紧靠花鸟市场,人气不错.不过,老韩了解到不少棋摊本身简陋,雨天无法开张更是通病.所以,在省棋王刘玉忠等朋友的支持下,一次性投入近万元购买了帐篷、饮水机、板凳、椅子、棋具等,这样的棋摊建起后,就让广大棋迷有了一个安心、宽心、相对舒心的欢聚场所.  相似文献   

3.
老张下棋去东北,到了;棋摊老板雇棋托,输了。多亏一个东北人,揭发骗局情义真,美了。解排局50元老张请他吃顿饭,喝得少了他不干,他说……俺们那嘎都是东北人……俺们那嘎高手真如云……俺们那嘎国荣聂铁文……俺们都是活雷锋……俺们那嘎没有这种人……摆棋摊哪能去骗人……俺们那嘎棋德嘎嘎的……那个人他不是东北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小崔 @张磊  相似文献   

4.
【拾阶而上】说陶汉明的棋野味浓,大概就是因青少年时代常年泡茶馆,蹲棋摊所受的熏陶。一个时期,陶汉明对象棋确实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对每天去茶馆对弈的棋局,他都会在晚上返回家的火车上反复摆,回到家往往要十点多,匆忙吃完饭后接着继续摆棋。在鞍山市少年体校棋班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天天  相似文献   

5.
迷上象棋 谁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上中学的大中一下迷上了下象棋。在他每天上学放学路上必经的江汉桥下,有一姓高的老头,人称高老爹,摆了一个棋摊,共有十几副棋盘。武汉素来棋风炽盛,江汉桥下又是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高老爹的棋摊上整日里棋朋满座,敲棋声不绝于耳。大  相似文献   

6.
棋摊情绪     
每到周末,我都要街边的棋摊过过棋瘾,可是没有想到前两天再去的时候,发现这个摆了一二十年的棋摊竟然不知去向了。一打听,原来市里为了搞文明创建,将这个  相似文献   

7.
广州“四大天王”中,年龄最大、资格最老者即为冯敬如。冯敬如,初名冯能,曾改名冯泽,广东番禺人。冯泽早年曾于香港从事补鞋行业,以后钻研棋艺,水平提高,遂以棋为生。冯泽来广州,先后在河南光华庙、老城城隍庙、河南伍家花园等地摆棋摊。冯泽喜摆的江湖排局为“七星聚会”、“十三太保”等。冯泽身材矮小、面容稍黑。为了糊口,  相似文献   

8.
马路七星     
朱鹤洲 《棋牌世界》2004,(10):36-37
江苏省徐州市的吴庆生先生给我来信说,他在马路棋摊上见到如图一局棋,觉得红方只要平炮去卒,再进车照将,就可杀将。但他没有与棋摊主交手。他问,这么简单红方就能取胜,是不是摆局有问题。  相似文献   

9.
江湖日记     
初战《四郎》 (1994年10月18日大一) 风很大,也很冷。这样的天本是不想出去的,可是室友老A来约我去看电影,只得陪他去了。老A去买电影票,我无意中看到电影院门前的一个江湖棋摊。摆棋者是位六十多岁的老艺人,穿着十分破旧,他一共摆了三盘棋,其中一局是《四郎探母》,恰好是我昨日刚从秘籍中学会的,于是我就偷偷地告诉老A:“看来今天的电影票有人给报销了。”说着老A就去和摊主讲彩金,等到老A叫我,我知道该我表演了。既然是按谱行棋,自然不会有纰漏,棋很快就赢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七袋烟:棋丐一我认识棋丐,是在锦州马家镇的一个棋摊上。每当天气暖和的季节,马家镇的街头树下就会出现许多棋摊和围观的棋迷。我课闲无事时常去的那个棋摊,是其中水平最高的。这个棋摊很有擂台味道,开始时两个棋迷分出胜负后,输者就主动走开,赢者担任擂主,由一旁等  相似文献   

11.
三厂原为常乐南湾,因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而盛,为海门第二大镇.文化底蕴深厚,象棋基础扎实.聊记棋事,以飨棋友. 棋摊·棋室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厂洪中心小学(在三厂江海人家酒店后面)任教.因为爱好象棋,工作之余喜欢去棋摊闲逛.其时东厂角(掘青公路与三厂中华路交界处)邮电局旁边有个修车铺,摊主张雷池摆了个棋盘,经常有人在那儿下棋.  相似文献   

12.
棋人棋事     
当年摆棋摊的汪老头发花白,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人。残棋功夫了得,马炮兵残棋更是轻车熟路。其最大特点是瞧不起别人,如有人说有一位高手来了,他就应声答道:"高丑来了!"汪老还是象棋围棋双枪将,如果象棋与人下输了,他会来盘围棋。如有围观者说:"这步棋厉害,是手筋。"汪老马上反驳说:"手巾?还抹布呢?"类似这样的话语常惹得围观者大笑,也因此汪老的棋摊人气很旺,是许多棋迷向往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中旬,我去安徽马鞍山市观看了首届“绿洲杯”象棋赛,返宁时和家住在江宁区的棋手尹志勇同车.我与小尹在闲聊中,问他家所在地有哪些下棋的地方,他首先跟我谈起了区人民大会堂附近的棋摊,摆棋摊的是位姓郑的老人,已过八十岁.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自己陪几位棋迷也去那里玩过,自然萌生了故地重游的念头,就请小尹事先和郑老打一声招呼.  相似文献   

14.
助战记     
吾甚好棋,乃北方一边陲小镇棋王,绝对的第一高手,而且平素喜研江湖排局,镇内摆棋摊者无不对吾退避三舍。 一日,一外地棋友来访,告吾曰:“前日在镇内,见一摆江湖排局者,便上前破阵,不料损失彩金数十元,再与之弈通盘,仍是不敌。” 吾闻之大怒,暗想:在吾地盘竟有此等大事,便欲带友前去讨还,不过当  相似文献   

15.
因为工作忙,很久没去老何棋摊了.不久前路过,未见其摆摊,问旁人,才知老何已经病故,心底不免唏嘘.陪伴了棋友们欢声笑语的老何棋摊,就这样随风而去了,我不禁回忆起老何棋摊赛的往事.  相似文献   

16.
棋摊上的对手越来越少了,我的功课却越来越重,这样一来,我去的次数自然比以前要少了许多,但我与棋摊那里的人已有了感情。我的棋  相似文献   

17.
还有一次,我去 多伦路小学参加象棋 夏令营,发现又新出 了一个棋摊,摊主是夫妇俩,棋都是新的,桌椅  相似文献   

18.
所谓街头棋摊,就是个人经营的供人在街头巷尾对弈的场所。因为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旧时在夫子庙等处就有这种棋摊,但全市究竟多少没做过考证。我从小看父亲与别人下棋后也爱上了中国象棋,那时候先后光顾过不少棋摊。如鼓楼下方的棋摊,不过在那里玩的人不多。在下关,一处是姜家园,另一处在下关百货商场门口,后者的摊子大,也更有人气。  相似文献   

19.
街棋     
来大学之前,闲暇的时候我经常看别人下象棋,就是那种马路边上的棋摊。这种棋摊最有意思,两个人下棋,却会有十几个人看热闹,把小小的棋盘围得风雨不透、水泄不通。看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种棋摊有几个规矩:一、采取打擂台的方式,一局定胜负,赢者继续担任擂主,接受下一个人的攻擂,输者让开;二、可以一边下一边讨论,对局者接受旁观者的支着也无妨,但是不能悔棋;三、对局  相似文献   

20.
第四袋烟:棋骗 上篇:棋中局 一个打扮土气的年轻人坐在离车站广场棋摊不远的 一块石头上,手捏着一大摞百元大票,傻笑着数来数去。一 个衣冠楚楚,下巴很大的中年人经过他身边时,望着他手 中的钞票,两眼流露出贪婪的神色。"傻小子"用眼角余光 捕捉到了中年人的表情,便阴阳怪气地唱了句:"咱们老百 姓啊,今个儿真高兴……"棋摊不远处的于义和摊主干咳 了两声作为回应,他们知道又有"顾客"上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