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之所以只写高粮同志的采访事迹片断,是因为我只跟着他采访了一段时间,不可能了解更多的事迹。然而,就在这段采访的过程中,高粮同志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的采访作风,不为名利的高尚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3年5月,当年63岁的高级记者高粮来到云南边防采访,有关部门介绍他到中越边境某团采访指战员们五次扑灭山火,保护国家森林的事迹。当时,我刚调到团里当兼职新闻干事.高粮同志一到,我就向他介绍了扑灭山火的有关情况。我认为:凭着高级记者的手笔,又有我介绍的那些情况,他足  相似文献   

2.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位身经百战的军人。他亲身参加过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石家庄战役……直到上甘岭战役,他是著名的新闻摄影家.他的作品反映了抗日战争以来各个时期的生活场景,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他还拍摄了相当数量的领袖照。他,就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高粮。  相似文献   

3.
高粮同志是我国老一辈著名军旅摄影艺术家。1921年生,河北易县人。红军时期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摄影记者是在用照相机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用照相机关注并记录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照相机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一名称职的新闻摄影记者,他会时刻关注民生,经常站在百姓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把镜头对准社会,对准百姓生活的热点、难点和焦点。把握正确方向,用"社会眼"讴歌时代  相似文献   

5.
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勇敢+技术敏感+速度文字+摄影这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高粮对我谈当一名好记者的标准时列出的公式。其实,高粮同志本人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记者。高粮1921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易县。1936年在河  相似文献   

6.
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士、人民日报的老记者高粮同志的摄影作品,从4月4日至18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余秋里、杨成武以及首都许多新闻单位的领导同志、文艺界知名人士等共约5万余人观看了这个展览。一些外国摄影爱好者也参观了展览。高粮同志从抗日战争时期即开始新闻摄影生涯,迄今已有40年。这次展出的150幅照片,是从他拍摄的万余张照片中选出的。这些作品真实地记录了我党我军的部分战斗历程,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许多参观者边看边发  相似文献   

7.
这位身背照相器材、正在接受别人采访者,是新华社新疆分社主任记者武纯展。今年52岁的武纯展,在新疆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已经33个春秋了。他热爱新疆秀丽的山山水水,更爱那里勤劳勇敢的人民。透过照相机的镜头,记录了许多生动感人的先进人物和巨变的边疆。如今,一辈子采访别人的他,成了别人采访的对象。他艰苦朴素、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受到新疆新闻界同行和当地人民的赞扬。现在,武纯展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新疆分会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委员。从50年代初到现在的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武纯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摄影家高粮的摄影作品选集《历史的脚印》最近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在北京老舍茶馆举行的首发仪式上,杨成武同志盛赞了高粮摄影作品政治性和艺术性,也称颂了辽宁美术出版社为人们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的功德。《历史的脚印》荟萃了作者在40余年摄影采访活动中的拍摄的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作品,其中包括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各种活动的照片,记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激烈战斗场面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黄河的联想     
黄河是世界上起伏、温差、水量波动变化最大的"浑河"。新华社记者唐师曾用照相机拍下了这河的雄伟和沿岸人民的生活。图片的解读是由他的200多位朋友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61年前在福建参加红军的苏静(图一),是我党我军新闻摄影工作的开拓者。他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将军衔,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军事摄影委员会近日召开的“传统与创新”军事摄影座谈会上,83岁的苏静讲述了他1934年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开始拍摄新闻照片,到1935年才冲出胶卷,1936年冼出照片,历时3年有余,经过25000里长征的曲折而奇异的故事。苏静是福建人,幼时在缅甸谋生时学会照相,1932年回国参加红军。1933年2月他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他在遂川县天主教堂里搞到了一台老式的、只能照6张底片的照相机。此时,他所在的军  相似文献   

11.
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13年)。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泰戈尔及他的许多著作都被大量介绍到了中国,曾经影响了我国的几代读者。泰戈尔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的感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多次发表公开信,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而且带头慷慨解囊,发动募捐,尽最大努力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他曾无限深情地说:“相信我的前世一定是中国人。”他还在自任校长的印度国际大学中特设中国学院,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12.
某省报一版头题刊登消息:《欢迎我省参加亚运会体育健儿凯旋省政府举行庆功会》,同时配发了照片和评论员文章,宣传规模可谓不小.作为读者,很想领略一番勇夺金牌、为祖国和本省人民争了光的运动健儿的丰采,然而十分遗憾,照片的正面却是正在握手接见的省委书记和省长,而运动员只是一个背影,连男女都难以分清,更不知是哪一位了。看罢照片,笔者一时感慨颇多。近年来,报纸宣传似乎形成了一种习惯,凡是有领导同志参加的活动,都是重要的新闻,报道中总是突出领导人的活动和讲话,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镜头也只对准领导干部。召开劳模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后期,有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友人,用他的摄影机在陕北高原的苏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他就是埃德加·斯诺,一个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一个正直勇敢、勇于追求真理的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还是在少年时代,敢于冒险的他就渴望有朝一日到大洋彼岸去看一看那未知的世界。1928年,23岁的斯诺,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身挎一架旧式的柯达照相机,漂洋过海,以记者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11):25-26
<正>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条基本方略,最重要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分别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毛泽东"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论述的当代解读和思想继承。习近平的论证有其长期领导各级党的工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体现了他始终对共产党根本宗旨的清晰认识。习近平作为党的总书记谈到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  相似文献   

15.
編后記     
正确地处理人民內部的矛盾問題,是当前全党和圣国人民的一項迫切的任务,这方面的报道是新华社国內报道中目前一項重要的新的課題,也是全国新聞界所关心的問題。本期發表了本刊编者的一篇专論,对这一問題提出了初步的意见。我們希望新华社的同志和新聞界的同行們,都踊躍地参加对这一问题的討論。我們打算在以后继续刊登有关探討这一問题的文章。相信这一討論將为本刊貫徹  相似文献   

16.
在革命战争年代 ,广大群众 ,谁都相信共产党员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活在世上没有个人的私利 ,为之奋斗的就是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幸福。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共产党员还保持着这样的革命本色吗?新的时期 ,已有人已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获四川省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的好新闻《甘作改革的铺路石罗光永能官能民本色不变》 ,从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共产党员罗永光 ,在新时期 ,他牢记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当乡镇干部和当镇党委书记的十多年时间里 ,为谋人民群众的利益 ,他努力工作 ,成绩显著 ,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当机构改革即将到来 ,精简…  相似文献   

17.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他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18.
真不敢相信,安井正幸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安井走了,他对申国的情谊,对我的友爱,继续留在人间。安井先生是中国出版业忠诚的朋友,他是杰出的中日文化交流使者之一。他主持的书店,从1952年创业开始就是中国的图书和杂志在日本的一个窗口。他说:“我创立书店的宗旨虽说是进口杜会主义国家和世界各国进步努力的出版物,但是,从日申之间的历史关系来看,重点放在中国也是必访的。”果然,他的一生不辞辛劳,一直在把中国人民的声音和友情输送给日本人民,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发展和睦友好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日本出版业的访华…  相似文献   

19.
他的摄影作品摆在我们面前:一幅又一幅;他的摄影专集摆在我们面前:一本又一本;他的专著目录摆在我们面前:一行又一行;然而,这么多照片和专著,永远只有一个题材:第三世界——它的土地、人民和文化。他叫汉斯·约瑟夫·泰森,德国记者。虽然已60有8,他仍然挎着照相机,扛着摄影机.今天埃塞俄比亚,明天印度地去采访,那双德国人的大脚几乎踏  相似文献   

20.
禹菲 《新闻三昧》2007,(12):54-56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他,来自另一个国家,却同中国人民一起参加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并且为此经历了种种坎坷波折,甚至生死关头的考验,却始终坚定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并肩作战;他,是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