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李仁甫 《师道》2004,(4):42-43
《庄子: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是一篇美,是中学语教师最喜欢的课之一,同时也是在上升到研究层面(如集体备课)时,最困惑人心的章之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快意于庄子的自由精神时,又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作究竟叫我们干什么?叫我们学庄子逃避责任?难道无路可走的时候一定要想起庄子,而不能想起孔子和孟子?  相似文献   

2.
【导读】庄子思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源头,失去了它,我们将“无路可走”。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我们深受庄子思想的熏染,但理解庄子却很艰难;大家都喜欢写庄子,却从他留下的只言片语中难得其思想的精髓。陈所巨先生巧妙地选取了“庄子的草帽”这一视角来解读庄子,则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3.
读到“曳尾涂中”的庄子,我想起了另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时》,我的脑海中于是浮现了一棵树的影像:孤独地看守心灵月亮的一棵树——不让月亮在我们昏睡中丢失,不让精神家园在我们的懵懂中荒芜。  相似文献   

4.
张武慧 《文教资料》2011,(28):66-67
先秦诸子最奇特的著作是《庄子》,其思想、文章奇诡美妙,历史上罕有其比。但在阅读中,学生对其不断追求最高人生境界的思想,那种在人生绝境中实现突围的精神力量认识还是模糊不清。教授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再次引发了作者解读庄子的兴趣,作者和学生共同阅读《庄子》课内课外的一些篇目,对庄子的形象进行了整理归纳,并从形象中更感性认识了庄子独立的人格,清洁的自由的精神;通过质疑讨论更深刻认识到《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习<庄子: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我说:"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人格的光芒,穿透时空,在我们的心中闪耀.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难解;他的文章恢诡谲奇,荒诞无稽。面对这满纸“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鲍鹏山先生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一语道破:“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此言如拨云见日,让我们眼前庄子的天空变  相似文献   

7.
教学《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这篇课文,其中有段话:“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引起了我研读《庄子》的极大兴趣和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8.
先看几个例子: ①随着诸侯们剑锋的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高中《语》第五册《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解读庄子,我们需要读一读高中语文课本中《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庄子具有一种清洁的精神,“庄子钓于濮水”表现了庄子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清洁精神,他以荒唐来对付诸侯的荒唐,以偏激来对付黑暗到极致的世界。在庄子看来,天下黑暗而污浊,没必要用实实在在、正大堂皇的言语同世人讲论,他更多地运用寓言与神话,运用想象与虚构,以极富神采之笔,描绘出了一个个超现实的艺术形象,完成了他的十余万言巨著《庄子》。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2003年5月印刷的高中语文第五册(以下两则出处与此同)第3课《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后面方框内附录刘梦溪的短文,文中引述《庄子·天下篇》道:“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难解;他的文章恢诡谲奇,荒诞无稽。面对这满纸“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鲍鹏山先生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一语道破:“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此言如拨云见日,让我们眼前庄子的天空变得一片澄澈。细细读来,这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可不都是一位竭力超脱却终究不能忘情的哲人对人间苦难的深深怜悯吗?庄子的悲悯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对社会黑暗、人间苦难的深刻认识和剖析上。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他是对社会黑暗洞察最深且惟一具有平等意识的…  相似文献   

12.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使用最广泛的人教版、苏教版这两套中学语文教材中,《庄子故事两则》之《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人教版九年级下),《秋水》(苏教版必修三),《逍遥游》(苏教版必修五、人教版必修五),庄子以四篇作品占据了一席之地。在配套《语文读本》中还选有《山木》《运斤成风》《庖丁解牛》《佝偻者承蜩》等文,与庄子有关的现代散文有《庄周买水》《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文章堪称独树一帜.他很少从正面直接阐述其哲学观点,而是擅于运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漄之辞”的形式,借助形象和故事来寄寓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即寓言论“道”.具体而言,《庄子》中“寓言十九,藉外论之”的论“道”方式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显著特征:“不言之辩”,《庄子》寓言论“道”的独特话语;“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寓言悟“道”的不二法门;“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寓言论“道”的“形而上”意味.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2002,(6):26-26
阅 读第一单元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人是什么(赵鑫珊)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孔孟(黄仁宇)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16.
“真”是《庄子》一书的要义所在,而庄子对“真”的追求主要表现在“真性”上。“真”是一种朴素的状态,“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关”,就将“真”与“美”联系在了一起。庄子关于“真”与“美”的思想,不仅对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民族性格、审美品味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五册收入鲍鹏山的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篇文章,从题目到结构,从内容到论证,问  相似文献   

18.
怀宁 《新作文》2004,(12):30-31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是鲍鹏山先生发表在《美》的一篇佳作,现选人人教社高中语第五册教材。作化简为繁,通过解读《秋水》中的一个故事来解读庄子的心灵,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9.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是鲍鹏山再读圣贤的系列文章之一,课文从阅读庄子的感受说起,接着解读《秋水》中的一个故事,最后用庄子的心灵和庄子所面临的世界来解释《庄子》。本文有两处难点,两处重点。难点在标题和首段;重点在文章的第七段和尾段,即对庄子其文、其人、其精神的解读。阅读本文,只要抓住了这两处疑难点,就能据此突破重  相似文献   

20.
“大方之家”最早见于《庄子·秋水》的“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一句.用来表示自己的知识短浅,见笑于博通大道之人。该句中的“大方”与《庄子·山木》的“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中的“大方”一词相同,都指的是“大道”;成玄英在《庄子疏》中也指出:“方,犹道也。”由此可知,“方”犹“道”,而“大方”即“大道”,“大方之家”则引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