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杨婷 《今传媒》2014,(1):20-2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公民新闻逐渐产生并成为新闻领域一种全新的模式。本文主要从传播内容、传播主客体、传播效果及传播渠道等几个方面对公民新闻的传播模式进行研究,阐述了公民新闻传播的新范式,对于正在走向公民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微博客(Micro—Blog)以其文本碎片化、发布渠道多样化、病毒式信息传播和社会化的人际网络等特点,迅速在全世界风靡。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正逐渐成为媒体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那么,微博客的兴起,对公民新闻的发展有何独特作用?本文以新浪“围脖”为例.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微博客的兴起推动了“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新闻理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Web2.0环境下网站的新闻传播与传统网站的新闻传播相比具有全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Web2.0代表网站掘客和微博客的传播特性对比,更好地刻画了Web2.0网站新闻传播的特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公民新闻"的概念,并且结合"公民新闻"的理念,对Web2.0网站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普通民众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自己评论、采集和发表新闻,这是近几年来国际国内新闻传播领域产生的新变化,这样一种传播现象叫做公民新闻。公民新闻强调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这种主动性带来的是突破传统的新闻自由。与20世纪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高度集中、一统天下相比,21世  相似文献   

5.
刘宏宇 《新闻界》2012,(8):42-46
以网络为中心构建的各种新媒体被视为可以释放第三代传播权的“选择性媒介”.在倾听基础上的“被理解”为传播权归属的新媒体公民新闻实践,本质上是作为公民权的新闻传播权的两种属性:既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载体,也是国家、社会、个人的舆论控制权介乎权力和权利之间的一种新闻政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刘超  金柔雅 《新闻世界》2012,(3):170-17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公民新闻始一出现就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本文从公民新闻的概念展开,从传播学视角对我国的公民新闻及其发展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聂宝玉 《出版广角》2016,(10):82-83
美国新闻媒体受到商业社会文化的强烈冲击。其中既有消费主义影响,也有新闻传播与商业传播的理念冲突。信息时代的公民新闻及大众文化传播泛娱乐化等美国商业社会文化,均与其新闻专业主义发生矛盾冲突。新闻媒体在适应商业社会文化过程时,其新闻信息传播也会出现某种偏差。  相似文献   

8.
新闻事实:内涵与外延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和新闻传播技术的改进,新闻事实在内涵与外延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有了新的界定。新闻事实既包括最近发生的新闻事实,也包括曾经发生的新闻事实、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还包括一些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9.
唐颖 《传媒观察》2015,(9):18-20
数字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可穿戴式设备等等一系列传播新技术,带来了新的传播样态和理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技术至上、新闻的独立性受到考验的现象,在内容上忽略了新闻传播应有的规律,未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本文从智慧新闻产品的生产、新闻传播人文精神的建立、全民媒介素养的培养三个方面,探索传播技术与新闻理念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然而,在新闻传播中,因为诸种原因,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案件却时有发生.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但是新闻体制改革中应考虑的问题,也是法律建设中应解决的难题.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性质和内容入手,针对新闻传播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时隐私权的保护的不足,提出在新闻传播中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浒 《新闻世界》2010,(6):116-117
照相机正在介入、组织和建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公民摄影记者是指通过利用大众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用照相机、手机拍摄的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新闻事件的公民。他们所从事的新闻摄影活动即公民新闻摄影。公民新闻摄影有其自身的传播优势,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羽  赵俊峰 《新闻知识》2006,(11):19-22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纽约到伦敦,从汉城(首尔)到东京,“公民新闻(CitizenJournalism)”正在海外传媒界勃然兴起,有关“公民新闻”的讨论已是沸沸扬扬。[1]在国内,随着媒体对在9·11恐怖袭击、印度洋海啸和伦敦地铁爆炸等重大事件中博客出色的传播作用以及对韩国OhMyNews公民新闻网站的报道,公民新闻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公民新闻也称之为“参与式新闻”,指“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2]也就是说,在公民新闻中,作为普通人的公民发挥了主动和积极的作用,而不像传统新闻时代,新闻从…  相似文献   

13.
脱胎于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报道者,在新闻传播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潜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应用,公民报道者的这一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参与新闻传播的层次在不断提高,从报道新闻事件到评议新闻事件,再到参与调查新闻事件。公众报道者参与新闻传播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对事实真相的追求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一变化对整个传媒生态格局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新闻传播的终极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是世界文化潮流发展的总体趋向,是人类理想的终极关怀。新闻传播作为大众文化,理应服从这一趋势并实现人类理想。事实上,我国新闻传播理论真正探讨人文关怀这一话题应该始于1993年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百姓故事》以及这一栏目所产生的强烈影响。如果说《东方时空·百姓故事》的这种平民视角引发了新闻传播受众本位的重新确立,那么不如说这种平民视角只是对中国新闻传播理念调整的一次契机。这次有着中国意义的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的努力远远不是全部意义的人文关怀。因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是对每个人的关怀,是一种理念,是全部…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设国际传播能力的理念由“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努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进阶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在理念、对象、模式和方式上有所调整和转变通过阐述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型,分析了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在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安娜 《新闻世界》2014,(4):117-118
微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公民新闻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微博由于门槛低、内容简单、传播速度快等特性,在推动公民新闻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公民新闻在微博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促进其良性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状  王梅芳 《新闻界》2012,(18):37-40
当下新视觉技术与媒介环境下,公民新闻的传播特征实现了新闻伦理的某些新变。基于视觉传播场域,相应传统新闻伦理的"习俗的规约"、"客观的判断"、"公有之好"的伦理表现与伦理理想,公民新闻具有动机上的"自主的德性"、原则上的"正义的情感"、立场上的"弱者的反抗"的伦理特质,这些既为传播职业新闻伦理诟病,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职业新闻伦理实践盲点的补足,具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传播技术迅猛发展,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借助微博、博客、论坛等多种媒体平台自由的发表意见、传播信息。由此,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应运而生,即由公民进行新闻制作和信息发布的公民新闻。公民新闻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媒体对于新闻传播的垄断和控制,然而由于公民新闻自身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之处,也引发了诸如虚假新闻、道德失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传播技术为支撑的公民新闻使得普通公民能够介入以往可望而不可即的新闻生产流程,并为新闻业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但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而言,普通公民在兼职化、个体化状态下传播的新闻信息除了其可信度及客观性难以保证之外,还存在着新闻信息的表层化、定格化、零散化等问题,无法像专业的媒介组织那样进行深入化、延展化的系统新闻生产。因此,公民新闻与专业新闻绝不会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更应该是一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补充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缘起的历史和社会因素可以从今天我国的媒介环境中找到相似之处,其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经验与教训,可为我国方兴未艾的公民传播提供借鉴。本文在考察当年美国公共新闻实践的兴起缘由、实践范围、实践议题等基础上,相应地分析了我国网络拍客传播所面临的媒介环境和网络拍客传播的主体、内容、特点和优势等问题。结论是在中国当前的媒介环境下,网络拍客传播是践行公共新闻理念和促进传统媒体创新的有效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