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笔者从新宁县旅游局获悉,2006年湖南省旅游节活动之一的“三湘同唱崀山红”演唱大奖赛,于9月16日在崀山风景名胜区将军石下的何家湾民俗文化村举行。湖南崀山龙凤公司、新宁县、湖南电台经济频道、湖南电台生活频道、芙蓉国网站、潇湘电影频道、以及各市州广播电视台组成的20个代表队近千人参与了本次活动。为全面提升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打造“崀山红”旅游品牌,发展崀山和邵阳的旅游事业,新宁县人民政府和湖  相似文献   

2.
一、《湘学新报》《湘学报》《湘学新报》又名《湘学报》,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创刊,是湖南第一家报纸,以鼓吹变法为宗旨。该报由当时的湖南学政江标创办,唐才常主编,每十日出版一册。《湘学新报》分六栏:史学、掌故(后改名时务)、舆地、算学、商学、交涉,每栏最初多为问答体,以后则有署名的专文,每栏各有专人负责撰述,而唐才常一人兼主史学、掌故、交涉三门。他广泛地征引了当时可能得到的材料,向读者介绍西方国家和日本的历史,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介绍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议会制度。《湘学新报》  相似文献   

3.
曲辰 《档案时空》2006,(5):33-33
谭延门(1880-1930),字祖安,别号畏公。清末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民国时期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他三次督湘,对发展湖南实业作出了一定贡献。民国元年(1912年),他第一次督湘,任湖南都督。上任伊始,即积极兴办实业,拨款20余万银元,先后在长沙新河创办“湖南模范缫丝厂”和在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1988,(4)
一、湖南地方志的沿革湖南古楚国地也,地介荆楚,域接川吴,汇洞庭汪洋,聚南岳峰麓,南屏五岭,北带长江,山川形胜,华夏著称。自秦置郡后,累经变革,汉代封王,晋置湘州,宋为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元为湖广行省地,明属湖广行中书省,湖广布政司。清康熙初,北南分省,湖南省名自此始。湘省土地丰饶、物产繁众、人文荟萃、史事宏富,典籍浩瀚,久而弥盛。而图经志乘,更灿若列眉。宋元以前,因其年代久远,传世甚少;明清以来,又因兵连祸结,散佚亦多,然仅就留存者观,其功不泯,是应该加以研究的。自公元前六百一十多年的楚庄王时期,湖南就有了地方史志楚史《祷杌》。秦汉以迄民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以后,借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基督教传教士涌人中国各地开展传教活动.在遭到种种抵制之后,传教士们选择了创办学校作为入侵中国的突破口,湖南教会学校应运而生.甲午战后湖南人民的求变心理为传教士在湘办学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9月5日下午,集中反映了我省过去不平凡一年发展历程的59件饱激情的新闻力作,在长沙荣获湖南新闻最高奖——第十二届湖南新闻奖。通过专家、评委们为期两天的认真评选,由湖南电视台选送的作品《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荣获特别奖;人民日报驻湘站《湖南切实做好城镇再就业工作》、等12件作品获得一等奖;湖南日报《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等17件作品获得二等奖;由株洲市委宣传部选送的《王奶奶的遗嘱》等20件作品获得三等奖。湖南日报选送的《情切切意绵绵——亲人眼中的郑培民》等9件作品获得重大报道奖;湖南电视台选送的《湖南新闻联播》等10个栏目获名牌栏目奖。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全省新闻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后,借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基督教传教士涌入中国各地开展传教活动.在遭到种种抵制之后,传教士们选择了创办学校作为入侵中国的突破口,湖南教会学校应运而生.甲午战后湖南人民的求变心理为传教士在湘办学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特别奖电视理论文献片:《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湖南电视台集体) 作品一等奖 1.消息:《湖南切实做好城镇再就业工作》(人民日报吴兴华) 2、通讯:《湖南工业冲出重围》(新华社张春保易红) 3、通讯:《为民书记——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光明日报唐湘岳) 4.评论:《三个代表铸辉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湖南发展成就述评》(湖南日报尹汉生) 5、专题:《见证幸福》(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周昀) 6、消息:《温家宝郴州察灾》(湖南电视台陈瑜帅) 7、系列报道:《2002湖南防汛启示录》(湖南经济电视台杨力夏飞帆) 8、通讯:《谁能帮他进"清华"》(三湘都市报邓桂明) 9、消息:《橘子洲不能成为贵族天堂》(潇湘晨报  相似文献   

9.
张万雄 《新闻天地》2007,(11):63-64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千年忧乐情贯古今。9月12日上午9点08分,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在古城岳阳拉开帷幕。这是一次自然与人文共生、旅游与经济共荣的盛会,也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确立旅游业为湖南支柱产业,并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后举办的首次旅游盛会。场景波澜壮阔,  相似文献   

10.
湖南《开明日报》是抗战期间一家进步报纸,1939年创刊于湖南茶陵,次年初,迁衡阳出版。该报是中共地下党员黎澍。骆何民等与民主人士刘岳厚合办的,廖沫沙同志也曾在该报工作过。它在湘、赣、粤、皖(南)、浙等省均有较大影响。该  相似文献   

11.
接触湖南出版界■马斗全一谈到出版事业,人们便自然会想到湖南出版界。湖南出版界多年来的成就和影响,几乎可以说尚没有一个省市的出版界能与之比肩。想到湖南出版界的同时,人们自然还会想到“走向世界”的钟叔河,想到不但有才华而且更有思想的朱正,想到其他一些以编...  相似文献   

12.
李运宗 《传媒》2012,(5):51-52
无湘不成军。自本世纪初,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电视湘军声名鹊起,成为中国媒体的一股新锐力量。在此期间,湖南广播也从未停止过对品牌打造的探索。上世纪90年代中期,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红极一时,  相似文献   

13.
俗话讲“无湘不成军”。上海市湖南商会作为在沪湘商的集合,打造新“湘军”品牌。1993年湖南省在沪企业协会成立时,仅有12家会员单位,到现在已经发展到近300家会员。14年的时间,在沪湘商的企业已经涉及航运物流、文化传媒等几十个行业。如今成为沪上响当当的新时代的“湘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为何诞生于湖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从戊戌维新时期湖南的形势、学会、出国留学生、梁启超莅湘、粱焕奎等12人的《募捐启》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之所以诞生于湖南。  相似文献   

15.
要发展旅游事业,加强旅游宣传自是地市报宣传的题中之义。作为地方党报,如何围绕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搞好旅游宣传,可以说是一个崭新课题。近年来,《自贡日报》在办好旅游专版,加强旅游宣传,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我们认为,地方党报应把加强旅游宣传作为份内之事,主动为推动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地方党报的旅游宣传,既能为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舆论支持,也能为报纸本身培育旅游广告市场;地方党报的旅游宣传,要注重针对性、可读生、趣味性,突出特色,加强策划,努力提高宣传效果。这些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创办专版,主动为发展地方旅游事业服务。二是突出特色,努力增强旅游宣传的服务性、指导性和可读性。三是加强策划,提高旅游宣传的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备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湖南首届雨花商文化节于2006年11月16日至18日成功举行。本次文化节,贯穿“和成商道,雨润花开”开幕式和“锦绣商圈”欢乐商道巡游、“财富人生”商道心灵对话、首届影响湖南十大“魅力湘商”评选、“魅力湘商”颁奖晚会暨闭幕式四大主题活动,真正给长沙市民奉呈上一场精彩纷呈、凸显湖湘文化特色和  相似文献   

17.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华声在线重磅推出《寻湘记·历史文化名人重回潇湘》,专题梳理湖湘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他们与改革开放、湖南发展的历史关联,先后推出了三个H5,虚拟历史名人穿越场景,巧妙"邀请"云游天下的徐霞客、实业报国的曾国藩、"睁眼看世界"的魏源,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重回湖南,通过他们的"所见所感",创新传播了锦绣潇湘之美、产业湖南之力、开放三湘之势,专题点击量突破1430万,互动点赞数超过10万。  相似文献   

18.
姜蕾 《今传媒》2007,(10):8-9
在团中央书记处领导下,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青年报》主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于2006年5月19日正式启动."寻找适合年轻人的行走",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的宗旨."表达最真实的民意",实现百分之百的海选;服务我国旅游事业大局,办成百分之百的社会公益活动,是本活动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七、《湘省大汉报》《大汉民报》《湘省大汉报》原系湖北同盟会员胡石安主办的《大汉报》的分支。第8期起改名《大汉民报》。是辛亥革命后湖南第一家报纸,主办人为同盟会员杨宗实(华生)。据当时人回忆,报纸创刊于长沙起义的次日。“长沙杨宗实、浏阳雷预,组织《大汉报》,宣传革命意义,发表一切文电,初二即行出版,时人称其敏捷。”(粟戡时:《湖南反正追记》)现存的第3号报纸,为农历九月初六日出版的,可能当时并未能按日出版。报纸系四开单面印刷,  相似文献   

20.
杨苗 《青年记者》2016,(24):111-112
《清议报》曾这样评价:“日报则以《国闻报》、《湘报》为巨臂焉”.《湘报》促进了南学会、南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创办、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革新湖南社会风气,与维新变法运动密不可分.在《湘报》的推动下,湖南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型警察机构——保卫局,为推动湖南社会的稳定和戊戌变法措施的有效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湖南近代社会发展状况 清末年间社会动荡不安,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等让国人震惊.随后的列国瓜分狂潮更是让民族危机感日益加重,“英、法、德瓜分中国,各据基地.法迫使中国不将两广云南让与别国,租广州湾、筑滇铁路,管理中国邮政”.①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开始以“变通”为法探索新的救亡图存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