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论点     
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1)一是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质量完成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任务;(2)二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3)三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4)四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1)一是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质量完成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任务;(2)二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3)三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4)四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重点扶持一批立足实践、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3.
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山东省重点学科、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各1个;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设在该校。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人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同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等配套文件.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和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体制的重要创新,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进而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现代科研制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创新之举”的生命活力,有赖于其基本的制度设计,同时也有赖于各研究基地更加微观的创造性实践。基地建设凝聚核心理念,科学谋划战略发展,坚持标准、集成优势、创新管理,逐步把基地打造成为汇聚高端人才的平台、创新理论的摇篮、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近日,接陕西省教育厅(陕教研办[2009]18号文件)通知,根据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立项建设标准和条件及专家论证意见,经省厅研究决定,批准我校申报的“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为陕西省(高校)第三批立项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依托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独立组建,是陕西省教育厅建设和管理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围绕"远程教育的模式与应用研究、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称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是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九五"期间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十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在新世纪开局之年,如何树立一流意识,切实加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已经成为百家重点研究基地探索的中心议题,也成为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基本格局及其主要特点 1999年6月,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正式提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社政司提出了实施这一计划的细则,确定了基地建设的总体目…  相似文献   

9.
《成都师专学报》2011,(1):F0004-F0004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与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联合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办“地方文化研究”专栏,特向海内外学者征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简称史地所)设有历史地理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人口史博士学位授予点。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复旦大学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拥有教育部首批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创新基地历史地理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1.
“十五”以来,我校文科实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十一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夯实了基础。“十五”期间,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现有文科类的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文科类的省级重点学科5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原理。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新增重点研究基地5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即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即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岭南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师专学报》2011,(2):F0004-F0004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与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联合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办“地方文化与文化遗产”专栏,特向海内外学者征稿。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师专学报》2011,(6):F0004-F0004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与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联合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办“地方文化与文化遗产”专栏,特向海内外学者征稿。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师专学报》2013,(1):F0004-F0004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与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联合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办“地方文化与文化遗产”专栏,特向海内外学者征稿。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师专学报》2011,(4):F0004-F0004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与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联合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办“地方文化与文化遗产”专栏,特向海内外学者征稿。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师专学报》2011,(5):F0004-F0004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与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联合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办“地方文化与文化遗产”专栏,特向海内外学者征稿。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研究基地坚持高标准建设,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坚持为社会服务职能,成果突出,正不断提高其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辽宁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一要全面发挥基地的功能,二要构筑研究的立体平台,突出特色,三要制定发展规划,四要打造科研精品,五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2月24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规划办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首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决定》,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申报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获批为"首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万生更教授为首席专家。2016年1月19日,该基地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揭牌。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师专学报》2013,(2):F0004-F0004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与两华大学学术期刊部联合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办“地方文化与文化遗产”专栏,特向海内外学者征稿。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根椐陕西省教育厅《关于确立两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立项建设的通知》(陕教技办〔2014〕23号)文件,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被确立为立项建设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