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树理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上的著名创作家,同样是一位展现出较高秘书素养的作者。本文主要从秘书学的视角对作家赵树理的服务意识、求实意识和劝谏意识等"秘书意识"予以分析,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个认识作家赵树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赵树理研究中,有的学者由于过分看重赵树理的"农民作家"身份,过分强调赵树理对"五四"文学的反思,忽略了赵树理创作在反封建精神上与"五四"文学的联系.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赵树理创作中表现出自觉的反封建意识:赵树理在小说中涉及了反对封建思想的诸多领域;他将"五四"新文学的本质特点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反封建的重大背景上表现农民的生活;分析赵树理在观察视角、作品的基调、思考方式上,与"五四"作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评价有多次起伏。赵树理的写作动机主要是为了教化大众。而并非启蒙。所以,贬低赵树理者,更多来自于持启蒙立场的知识阶层。赵树理的被批判,源自于他为农民写作的执著和他的问题意识。教化主题的时效性必然导致作家的不适应。由于中国大众主体的城市转向.使得赵树理的农村题材作品被一度轻视。只有启蒙与教化保持一定的张力,才有利于大众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赵树理是鲁迅启蒙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真正传人。赵树理早期形成的以科学与民主为魂灵的现代意识和人格理想,使他终生自觉坚持人民本位的民间文化立场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大众化方向。他以极具独异风格的、现代性精神品格与民族化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创作,书写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光辉而不朽的篇章。“赵树理现象”研究对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与和谐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三月,人民作家赵树理故乡(山西省沁水县),出刊了一期《赵树理专号》,这家由该县业余文艺创作组编辑的名为《沁水》的文艺季刊,封面设计醒目,文风泼辣大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两个“重新”:即“重新认识和评价赵树理”,“重新举起文艺大众化的旗帜”。它尖锐地批评了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文学创作中漠视甚至放弃大众化、通俗化的错误倾向,大声疾呼重视赵树理的创作理论及其经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何申和赵树理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和地域,但是在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有坚定的现实立场和为农民而写作的自觉意识,强烈的人文精神和适应农民趣味的审美意识。何申不仅继承了赵树理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也发展了赵树理的创作风格,为"山药蛋"的承传和延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何申和赵树理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和地域,但是在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有坚定的现实立场和为农民而写作的自觉意识,强烈的人文精神和适应农民趣味的审美意识。何申不仅继承了赵树理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也发展了赵树理的创作风格,为"山药蛋"的承传和延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赵树理与五四新学的关系研究,梳理作家对五四启蒙主题的传承,探讨赵树理选择疏离“五四”主流意识话语走向民间的可能性,以及在政治与民间的双重视野中,实现民族化、大众化的独特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孙女赵飞燕记录了赵树理女儿赵广建几次回晋城老家及捐献从未面世的赵树理笔记本的过程。当事人与赵树理是直系亲属,特别是女儿赵广建曾经随军,并与赵树理一起在北京及太原生活,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赵树理的研究较普遍注重了赵树理现象的文学史宏阔性意义的考察,而对赵树理创作自身的文本意义却相对忽略了,对创作主体的认识也存在着简单化倾向,不少有影响的论著也依然不能说准确把握了作家创作的文化心理机制。比如赵树理“艺术迁就的悲剧”论,就依然是从一般社会学环境决定论出发,忽视了创作主体自觉意识的追求,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自觉认同的心理机制导向作用。再比如有人认为赵树理小说叙述方式的大众化选择的原因就是为了“政治上起作用,老百姓喜欢看”,却没能深入追  相似文献   

11.
公共意识是当代生活世界中使用较频繁的一个词汇,培育现代公共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既是改善公共生活、建构公共秩序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其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时期,作为中国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化模式,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当代中国公民的公共意识,促进人的社会化,夯实社会和谐发展的人学基础,基于此,分析和探讨文章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意识培育中的价值、应把握的原则及应然路径是亟待探讨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品德心理结构观是人类德育心理思想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包括佛教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因素。佛教的品德心理结构观闪烁着中国人道德智慧的光芒,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德育心理思想体系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并提供给现代德育很多深刻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视知识学习,提高道德认知;倡导"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提高德育的实效;倡导自觉自悟,培养道德自我。可借此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心理体系,并以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振兴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化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方向,对科学教育乃至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影响力催生了现代教育制度,促进了现代科学教育诞生。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教育的改革,引导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科学教育工作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应把握以科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为导向的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以科学文化引导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态度,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时空中,一方面,公共意识呈现萌动与异化、觉醒与混沌、理性与勃发的历史嬗变;另一方面,公共意识促进着“国家-社会”关系的新型重构、公共生活参与的主体互动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领域的形成,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基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演进,国家与社会关系不仅可视为一种历史的解释范式,也可视为一种实体建构的规范范式,从而得出公平正义的社会结构是公共意识生长的轴心空间。  相似文献   

15.
张謇与近代博览事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謇系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开拓人之一,但过去对张謇在这方面的贡献论述不多。本从张謇对1903年日本大阪博览会、1906年意大利米兰渔业赛会、1910年南洋劝业会的参观和参与,以及创办南通博物苑等活动,具体说明张謇在推动中国近代博览事业方面的巨大贡献及其对举办近代博览事业的思想主张。本认为,张謇所从事的近代博览事业,不仅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观察张謇之近代“绅商”、“儒商”性格的一个绝佳视点。  相似文献   

16.
上海医界春秋社是我国近代中医史上著名的中医学术团体之一,先后创办了《医界春秋》、中国医药书局、中国制药社和上海国医讲习所,历时长达11年,是中医近代史上持续时间较长,活动范围较广,有着重大社会影响的中医社团。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角度考虑,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的反思,将有利于当代文化的精神建构。从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现代性要求考虑,反思其男性中心意识符合“历史观点”这文学批评标准。倡导男女两性主体性平等,在主体性平等的前提下尊重性别和个体的差异性这一价值立场,包含着对封建性别等级文化的批判,也包含着对以平等为名义用政治化的男性类特性压抑性别差异性、压抑个体生命差异性这一历史的反思。这一种性别立场是对男权文化传统的本体性否定,而不是男女轮回式的反叛。  相似文献   

18.
本从现代汉语教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作用,认为该词典是教学中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的规范工具书和最重要的辅助性工具书,并指出其收词、注音和释义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试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是在继承传统中国山水画审美取向的基础上,并对外来文化的吸取与包容,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艺术家通过大胆探索创新,拓展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领域,极大丰富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从中我们会清楚地看到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观是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的,它反应着特定时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日益丰富,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愈加深远,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了解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以研究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以及探索高校从现有条件出发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