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篇名文同样写贬谪,同样是遭受打击激荡出来的回声,范仲淹比欧阳修表现得更旷达超脱些。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已五十七岁,晚年后对一己之升降荣辱得失就看得淡了,而对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的事业则看得重了,自然胸襟博大;而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才三十九岁,正当奋发进取有所作为的年龄,对这一次贬谪他自然十分在意,所受的打击自然格外沉重,反应自然较为消极。  相似文献   

2.
陆游的很多诗都是反映他爱国忧时的思想感情的。晚年闲居山阴时爱国热情毫不减退。即使他遭到排挤,或年老多病。以身许国的决心仍未动摇,其家喻户晓的三首诗《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示儿》便是证明,我们从中听到强烈的爱国之音。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对于《诗经》及《诗经》研究的论述虽然没有严密的系统,但确可视为“诗经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分《诗经》为“南、风、雅、颂”四体,并分别作了详细的解释;他将《诗经》作为研究周史的重要史料,并认为通过《诗经》研究可以寻绎当时中华民族的心态与生存状态;他从学术史家的高度,对诗经学史进行了论述;在《诗经》的文学研究方面,他也有独到见解。综而观之,梁启超在《诗经》研究方面所做的除塞拓通的工作为后人开辟了广阔的研究天地。  相似文献   

4.
《客至》与《宾至》是两篇写到晚年杜甫的待客之道的诗歌,“客”与“宾”之差委婉揭示杜甫晚年时期的真情实感。两首诗歌感情基调的更迭与意象色彩的突转,揭示杜甫心中渴望归隐静谧的喜悦之矛,刺破了诚惶诚恐待宾的无奈之盾,诗人心境外化为突转的意象色彩,心境内化为苦冥生命终隐的理想归处。探寻“归隐”道德桎梏与“落叶”生命真谛之平衡,亦是联读《客至》与《宾至》之要旨。曾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历经人情“寒冬”,终即踏上“归根”之途,能否坚守“归隐”真谛,破解“归隐”之矛盾,平衡悲喜,杜甫须更广阔的胸襟及高远的视野来实现生命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社会对他的热衷超过了任何一位与他同时代的文人。20世纪80年代初《鲁迅研究月刊》创刊,鲁迅研究热兴起;世纪末反思鲁迅研究,鲁迅研究再度热起来。鲁迅被阐述之广泛及深入,鲁迅被褒贬的频率之高,在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匹敌。姑且不对此种种现象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证实两点:一是社会需要鲁迅;二是社会缺乏鲁迅。惟其需要,鲁迅才被如此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6.
杜甫,在中国诗歌创作中,起着集大成和承前启后的作用。《登高》是他晚年的写心之作,也是一首身世悲歌。全诗沉郁悲凉,气势磅礴,以天地为背景,生命意识空前突出;内容丰富,用意曲折,字句凝炼,把痛苦描述得非常具体;忧国忧民,伤时感世,宽严结合,对仗工稳,实为“旷代之作”,谓之“独步古今”,当不为过。  相似文献   

7.
赵羽 《现代语文》2007,(6):9-10
《诗三百》自汉代以来即被奉为经典,《诗经》之说沿用至今,然而其中却有大量离经叛道地表现男女情爱的作品,《国风》中,特别是《郑》《卫》诗中,此类作品尤多。前人文字对《诗》之情”,即爱情诗的论述很多;而对《诗》之“色”,即涉及性爱的作品研究尚有不足。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诗经》中表现男女性爱的部分作品,也就是以往评论者所谓“淫诗”,进行粗浅的赏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8.
孙犁的作品素以清新脱俗、自然醇厚而著称,他的晚年之作更是冲淡从容、洗尽铅华、《民工》就是这样一篇纯净隽永的美文。  相似文献   

9.
春秋称《诗》之风对孔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理念上,使孔子重视《诗》的传授,以《诗》作为教学内容;二是在学《诗》目的上,使孔子重视《诗》的政治功用,重视《诗》在伦理教化、性情修养和增长见识方面的作用;三是在引诗、解诗的方式上,孔子也深受《左传》一类解诗性质的引诗的影响。春秋时代人们称《诗》时没有文本观念,而孔子却已具有朦胧的文本概念,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求他们注意《诗》作者的本意。可以说孔子诗教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对春秋时代称《诗》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0.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麃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抵有两种见解:一是本诗有具体之所指;一是诗人“自为蜀咏,别无他意”。对于前者,已有论者考证其不合理之所在;对于后者,仍在争论之中,笔者也想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声名显赫的中兴名臣,被尊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其学问造诣之深,古今罕见。他终生以书为伴,并形成一整套藏书思想和读书之道,其内容为现代人们的图书收藏与阅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树楠清末长期在西部地区任职,其在甘肃的十余年间,兴修水利,革除弊端,开办统捐,为清末甘肃地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撰写欧洲史学著作,倡导变革,救亡图存,关注西北边疆局势。政绩卓越,升任甘肃新疆布政使,在甘肃的十年对王树楠的仕途与为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一生与书有关的实践活动可分为读书、藏书、用书、译书,这位近代中国历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少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促使其养成了坚毅向上的品德及读书爱书的情结,鳌峰书院的教育形成他经世致用的人生观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并奠定了其出仕后藏书、用书的习惯.在探索西方事务过程中,林则徐成为我国近代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考索汤显祖诗歌中出现的女性形象,有其家庭生活中的妻妾、所读书史中的奇女子、所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等三类。探究这三类诗歌的内涵,有助于了解汤显祖的生活及性情、考订汤显祖的生平事迹,并进一步深入理解其主情思想。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对日本古典文字中描写女性的传统推崇备至,在其人生旅途中妇性又予于他特殊的意义,因此,他极力地描写女性,赞美女性。川端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他倾注了全部爱怜的感情,塑造出来的美丽圣洁的少女形象,另一类是他带着复要的感情,创造的成熟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塑造中,川端既秉承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又借鉴了现代派表现方式,既他将女性塑造与自然,与感觉密切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作曲家,他的《波兰舞曲》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充满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对祖国深切的怀念之情。本文通过研究波兰舞曲起源、改变,以及肖邦投入进该类作品中的大量心血和复杂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对《波兰舞曲》op.26-Nr.1进行曲式、演奏技巧的分析,进而更好的挖掘和诠释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柳永开拓了羁旅行役词的意境,写了真景物、真感情、真语言。尤其情感意境,具有抒写情意真切自然、情意深婉感人、情意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以男性为主角的特点,突破了晚唐五代柔媚绵软的词风。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柳词意境的创造和开拓,对婉约派和豪放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翥词作融南北宋词风,于清代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清前期浙西词学推崇张翥词作姜派之风及格律音韵;清后期常州词派赏张翥词作忧时伤乱及以词为史的特点。同时,身处浙常二派交汇的张翥词风亦对介于浙常二派中间词人群体的形成及促进词坛全面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部良史,必须真、善、美兼备。历史的真实不在已经归纳的概念符合中,而在千殊万态的社会现象中。真能如实反映一代真相的记载,只能由像徐霞客那样独立不羁、好学深思之士来承担。优秀的史家,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入而复出,在洞悉事实之后,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史学同样是人学,不可能毫不动情,更无法回避社会群体的情感、民族的情感。《徐客游记》的出现,为史相通,为科学与历史的结合,提供了完美的典范作品。历史的最高目标不是实录,而是垂鉴。徐霞客撰写游记,并非要誉于一时,而是作名山事业。《徐霞客游记》是明末南方社会最直接、最真实、最生动的记载,可说是一部“游史”,一部当之无愧的信史。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审美情愫与社会理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有一个美学基点,此即他所认定之区别于动物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本质。这一基点植根于马克思本人的审美情愫,他的社会理想则是其审美情愫在人类翔之志向引导下升华的结晶。人类关怀促使马克思进入旨在改变世界的社会实践及理论研究领域,而审美情愫作为潜在的驱动力始终伴随和濡染其中。前者引导马克思在文艺批评方面倾斜于历史,后者则同时升华为普惠的美学理念而成为其献身目标。推进历史意味着走近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批评重新调整定位美学与历史这两个尺度,应当也是马克思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