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文学科自主性的实现,体现为人文学科学术身份的回归,以及人文学科对人文教育和人文学术双重使命的担当。在人文教育中,人文学科表现出对意识形态的适应性;在人文学术中,人文学科有超越意识形态的一面。人文教育的实现和人文学术的建构,都依赖于人文知识分子的生成,都要求人文学者在问题研究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和超越情怀。  相似文献   

2.
温汉华 《高教论坛》2014,(7):107-109
在非人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知识的传播,是高职人文学科教学实现途径的有效拓展。这不仅由我国高职院校学制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师本分职责所决定,也是促进学生对具体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有利因素。可以通过挖掘课程中的人文知识内涵、适当对课程中与人文学科的交叉点进行引申、寻找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等方法,将人文知识传播融入非人文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人文学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变革的重中之重,人文学科的变革又最终落实在其课程的变革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大学人文课程的变革,一方面表现为大学公修课由原来的通识课转变为纯粹的政治课,另一方面表现人文学科专业课的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走向了窄口径、专门化的培养模式.这一转变大大削弱了人文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热点,人文学科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知识源".但人文教育的课程化操作、教学知识化、考评形式化以及对人文学科的过度渲染极易导致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的"两张皮现象".反思中国传统人才培养的"文人化"倾向及其严重后果,笔者认为必须摆正人文学科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位置,建议通过学科整合、创新教学形式、改革教学考评制度和非正式渠道等发挥人文学科功能,推进大学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文学科边缘化现象严重,文史哲成为大学文科中最冷的专业。人文学科教育的宗旨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社会。在大学通识教育中,文史哲学科异常重要甚至居核心地位。目前,我国各层次的人文学科教育过于侧重于科学性,大学文史哲学科的教学存在随意和浅薄的弊端。人文学科需要建立自己的专业基础,人文学者要充满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优势,使其在人文学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必将大有可为。近二十年来,研究型大学纷纷设立人文学科实验班,实施"大类、自主招生""大类培养""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重"等,对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研究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在人文学科世界排名中能一直居于前列,关键在于其将"以学生为中心""科学与人文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等教育理念切实贯彻到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去。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市场导向的反面效应使人文学科在教育体系中地位下降,加之人文学科自身的特殊属性又使其社会价值备受争议,人文学科逐步走向没落,并最终导致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因此,振兴人文学科,广泛开展人文知识的教育,尤其是要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传统,弘扬大学精神,才是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的人文教育路线。  相似文献   

8.
基于西方形而上学哲学理念和传统经济学观点来理解知识经济必然忽视知识经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理念.知识经济时代应以人文学科为知识学的基础,应以人文学科、学科张扬和建构的人文性、价值规范进行价值整合.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世界经济、政治新格局的建立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文化生产领域借助资本一方面优化了资源配置、扩大了产出规模,另一方面也生发出许多乱象。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负效应不仅发生在可与资本直接挂钩的自然科学领域,还蔓延至无法直接进行市场变现的人文学科中。当资本驾驭学术,人文学科的科研管理过程难免异构;人文学者经常在学术理性与资本理性的心理博弈间徘徊。资本逻辑支配作用若不被及时关注并加以约束,人文学科陶冶人类精神的初衷很可能被消解。因此,建构一种既符合人文学科的文化逻辑,又适应并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价值方针,应该成为改变当下人文学科式微和人文学者衰变境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术文化有着悠长的人文理性传统,随着近代西方昌盛的科学思潮的传人,导致科学在当代中国备受推崇,产生“泛科学主义”乃至“唯科学主义”的强大影响,由此产生学术转型期的史学科学化追求。但无论就认识层面还是研究方法层面分析,史学都显示出了强烈的人文特征。因此,史学应摆脱长期以来“科学主义”的控制和影响,向自身独立和人文学科的本质回归,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国文化固有的人文理性传统,从而使史学的人文学科特征更为完善和彰显——这就是近代以来的发展所昭示出的现代史学学科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医学院医学人文学科课程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把人文学科融入到医学课程中去 ,加拿大达尔豪斯医学院从 1992年开始设置医学人文学科课程 ,根据JockMurray教授报告 ,这一课程的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设相同的医学人文学科选修课程 ,并向学生提供研究的机会 ;第二阶段重点放在进一步将人文学科融入到医学课程中去 ;第三阶段是开发医学人文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以培养更多的教师将人文学科融入到他们的教学和教育计划中去。  相似文献   

12.
Do the humanities have a future? In the face of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the so‐called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of education, some educators worry that the presence of humanistic study i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s gravely threatened. In the short‐term, scholars have rallied to defend the humanities by demonstrating how they do, in fact, advance our practical interests. Martha Nussbaum, for example, argues that the humanities uniquely support democratic citizenship by 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narrative imagination — two skills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mpathetic and autonomous judgment. Defending the humanities in this manner, however, puts practitioners of the humanities in an impossible position. In this essay, Megan Laverty explains that while arguments such as Nussbaum's, which defend the instrumental value of the humanities, are persuasive and strategic, their use is double‐edged. They belie the fact that the humanities are valuable for their own sake. Such arguments imply that the humanities derive their value from their ability to provide extrinsic benefits such as critical thinking and narrative imagination. Moreover, they can prevent individuals from discovering that the value of the humanities is revealed over time and from the inside out. In fact, having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y the humanities matter puts us in an impossible position precisely because humanistic study is what Laverty describes, drawing upon the work of Talbot Brewer and R. F. Holland, as a form of dialectical activity: one in which the activity's constitutive ideals and internal goods are progressively clarified by means of the individual's ongoing engagement in the activity itself. Having redescribed the humanities as intrinsically valuable, Laverty goes on to distinguish humanistic study from other forms of dialectical activity, arguing that the humanities call upon students to imagine alternative linguistic and conceptual possibilities — thereby connecting us with others. It is in the pursuit of this question about the nature of our humanity — not its answer, but the question itself — that the meaning of humanistic study continues, indefinitely, to unfold.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教育,往往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养培养;与此同时,大学生自身对人文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亦不够深入。因此,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存在缺失现象。通过概述我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通过活动创新提高我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浅议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的服务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教兴国和高校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要,论述了加强图书馆人文建设和开展人文关怀的服务功能,对高校图书馆创新工作和深化服务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目前人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内化、不利于内化的问题。创造满足人文知识内化课堂教学的条件,在实践中必须做到:明确人文教师的职责,提高人文教师的素质;重视情感教学模式的运用,充分发挥情感教学在人文知识内化中的重要功能;强化学生主体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师人文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体育专业教师对学生传播奥林匹克人文知识的现状以及教师自身掌握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以期借北京人文奥运的东风促进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承担着塑造人和培养人的重任。教师要把正确的人文理念、人文情操、人文精神、特别是科学的价值观,加以合理地阐发,有效地渗透,使学生的心智得以健全,灵魂得以净化,生命得以闪光,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更加深刻,使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和意义。人文渗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文化观、职业观,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在现代医学高等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培养医学人才和创建和谐医院。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存在人文教育弱化现象,人文课程设置不足。医学高等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医学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实施和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9.
元典文化是近年来史学界提出的一个概念,尽管学界对其科学性仍有争议,但它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建构却极具启发意义。既往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越来越形成一种“路径依赖”,也就是注重从元典文献这一角度来构筑人文素质教育的资源体系。从整体上看,使用和挖掘元典教育资源似乎更应该把握核心性文献,以及后来者对其经典解释。设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时,可以借鉴“经——论——律”的逻辑序列来构建元典教育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David Lambert argues in support of the humanities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and underlines the contribution that they can make to citizenship education. He emphasizes but does not restrict his arguments to geography and offers a wide view encompassing the humanities as a whole. He explores the links between the humanities, moral education and citizenship and argues against the citizenship-as-subject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