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正>引体向上是克服自身重量的一种力量练习方法和能力,它所表现出的力量是相对力量,相对力量强的人一般动作灵活,控制自身的能力强。引体向上动作简单,但锻炼价值高,通过练习,能够增强人的上肢肌肉力量、悬垂和攀爬能力,在生活中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14,(Z1):80-82
<正>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该项目动作简单,练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练习兴趣往往不高,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影响教学效果。如何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使每次练习都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笔者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简单有效并能提高学生立定跳远兴趣的练习方法供大家借鉴及参考。一、拓展教学方法,通过观看视  相似文献   

3.
徒手姿态训练是形体训练中的组合练习,又是充分表达形体美、姿态美和动作美的一种方式,也是检验形体训练效果的一种方法.端正的姿态、优美的动作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参加形体训练的兴趣。练习时可采用单人、双人两种形式进行,这里只介绍单人练习。1.手臂基本位置训练  相似文献   

4.
所谓逆向练习法,就是指教师要求学生按其动作口令(或指示)的相反方向和位置去完成动作的一种练习方法。如在原地队列练习中,教师发出“向左转”的口令,学生必须完成“向右转”的动作。同样,教师口令“向右转”,学生动作“向左转”。又如在徒手体操练习中,教师喊“臂前举”,学生做“臂后举”。另外,在篮球的运球练习中,教师作“高运球”的手势,学生做“低运球”的动作。实践证明,这种逆向练习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但使学生感到新颖,兴趣得到激发,精神愉快地  相似文献   

5.
在技巧鱼跃前滚翻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在初步掌握动作之后,会出现一种自足或厌倦的情绪而影响动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消除这种不良心理,采用以下几种腾越的趣味性练习,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练习兴趣,达到提高练习情绪和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以引体向上技术动作为核心,分析引体向上动作过程和肌肉用力顺序,结合学生完不成动作的现象,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肌肉力量练习、单杠兴趣练习、同伴助力和负重练习,从而稳步提高学生引体向上的练习次数。一、引体向上的动作肌肉用力顺序首先分析引体向上的动作过程。学生双脚跳起后,双手空中正手抓杠大拇指扣  相似文献   

7.
健美操趣味教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在健美操教学中,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呢?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摸索、积累和总结出了几种健美操趣味性教学方法,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l. 趣味语言、口令提示练习法趣味语言教学提示法是用简短的语言、口令,以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练习的一种方法。趣味语言用准确、恰当、简单的语言或口令提示动作的姿态、节奏、方向、路线和连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掌握正确的动作。趣味语言或口令练习要随着音乐的节奏,其语言要符合音乐和动作的性质,语言应该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起伏而变化。在健美操动作教学的过程中,常用边喊节拍边…  相似文献   

8.
<正>一、案例:双手胸前传接球(一)指导思想学生能说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动作要领,8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做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在练习中,学生表现积极主动,对篮球练习体现出较高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信自强、愿意展示自我的品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教学步骤1.课堂导入(1)语言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熟悉球性的玩法。(2)通过变换不同的玩球方法,多次进行练习使学生更加熟悉球性。导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相似文献   

9.
棍棒操是一种轻器械体操,它与徒手操有类似之处,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学生的体质情况来编排各种练习。所不同的是做练习时借助一根一米左右的木棒(或竹棒)使练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动作造型更优美、多样化,并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锻炼效果。棍棒操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和姿势。如低年级学生由于肌肉感觉能力较差,做各种徒手操练习时,往往两臂的动作和躯干动怍不够准确。如果两手握捧(握棒的宽度可按各种动作的要求而定)来做各种练习,能帮助克服做动作时屈臂和两臂不对称的错误。又如两臂屈肘在背后央棒行走或  相似文献   

10.
“借力”练习法——是指借助某项易产生兴趣和注意力的练习为下一练习(不易产生兴趣和注意力)服务的一种方法。在实践中如果运用恰当,可事半功倍,获得意外的效果。例如:从前我总是按传统的方式把队列练习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学生练习起来一个个无精打采,反复多次强调动作要领,学生仍记不住,往往老师喊破嗓门,队伍还是走不整齐,“真是人吃亏戏也不好看!”后来我偶尔一次在队列练习之前做了一个游戏,再来进行队列练习时,学生个个精神饱满,听得认真,看得仔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态度,这种态度导致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获得某种知识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兴趣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它是由体育课堂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而引起的,另一种是间接兴趣,它是由体育教学目的、作用和结果所引起的,每一位教师应注意它的形成并加强对它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掌声的效用     
<正> 运用掌声来组织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方法,适时地利用掌声,可以起到引导、激励、赞许、指令、致意等作用。引导。用掌声作为动作的引导,可以使练习整齐有序,节奏鲜明;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也便于学生掌握动作。如在摆臂练习、小步跑练习、助跑练习中,用掌声作为练习的引导,学生随着掌声的节拍进行练习,不仅可以较好的掌握动作的节奏,也可以提高练习的兴趣。激励。耐力练习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成功往往来自  相似文献   

13.
“借力”练习法,是指借助某项易产生兴趣和注意力的练习为下一练习(不易产生兴趣和注意力)服务的一种方法。在实践中如果运用恰当,可事半功倍,获得意外的效果。例如:从前我总按传统的方式把队列练习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学生练习起来一个个无精打采,反复多次强调动作要领,学生仍记不住,往往老  相似文献   

14.
<正>一、足球学习兴趣的特点1.学习兴趣的选择性在足球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选择性。如学生对学习踢球,带球过人和射门等技术动作感兴趣,学习起来积极性高,兴奋性强。而对无球技术和素质练习等则不太感兴趣。但这些都是足球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无球技术,如:不提高将直接影响有球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枯燥内容练习的兴趣。2.学习兴趣的趋向性学生在足球学习中,由于对它产生了情感,而积极趋向于它。表现为不爱好—尝试—情感—兴趣。这就促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5.
<正> 限制法是指通过一些限制性手段,迫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完成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练习方法。从教学实践来看,限制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由于限制法常常要借助于标记、障碍,伴有时间、区域、技术、战术等多种限制,在运用时常需变化练习手段。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好奇、新鲜,从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例一、在投掷手榴弹练习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投弹水平,把其分成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堂教学中身体练习是主要手段,而开展身体练习,教师就要经常进行动作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其中示范、动作表演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示范有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示范,动作表演也有教师的动作表演和学生的动作表演。通过学生示范、动作表演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诱导学生运动技能想象思维,它反映的是学生通过自身的视觉、动觉结合整个练习动作表现后,以痕迹的思维形式保持记忆在大脑中,并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受到一定诱因的影响下,在头脑中把这些动作有效重现出来。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一、利用墙壁的反弹功能 在各种球类基础动作练习中,利用墙壁使球反弹回来,能有效提高练习密度和动作反应速度,通过不断地强化训练,缩短技术动作定型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单人练习 强调练习的稳定性.通过自己反复对墙练习,逐步体会击球点、落点、手指、手腕、手臂动作不同感觉,不断积累经验达到技术动作自动化.如乒乓球对墙打,排球传、垫、扣、发球练习,篮球传接球练习(单球、双球),羽毛球对墙打、网球、壁球练习等等.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技术动作练习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的动作习得. 2.双人、多人反练习 强调练习的随机性.通过多人参与同一练习,使练习环境不稳定(二人接打一只乒乓球).通过设置不同目标的比赛,来提高练习者接、打球的难度,激发运动兴趣.接近实战,有效的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19.
象形动作是运用体育运动的方法,模仿动物的动作而达到锻炼身体目的的一种练习。在体育教学中,采用象形动作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身体素质,寓教于乐的作用。下面介绍八种新颖有趣的象形动作。  相似文献   

20.
<正> 像形动作是运用体育运动的方法,模仿动物的动作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的一种练习。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像形动作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身体素质,寓教于乐的作用。下面介绍六种新颖有趣的像形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