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李强 《收藏界》2011,(5):118-119
中华民族是一支崇天法祖、天人合一的民族,故对与神佛交流沟通、清神以至于增添生活品味、提升嗅觉享受的香料有特殊的感情。自古迄今除多方拓展香料来源及其种类与制作方法外,其能生香的器具亦多全力考究发明制作,成为文明史上的一项特例,其中又以明清铜炉为香具中之翘楚。国人在室内焚香自战国时代已开始,但专为焚香而设计的炉具却迟至汉代才出现。汉代的香炉中最著名的是"博山炉",多用青铜铸成,偶有陶器成品出现。薰炉上有孔使香气发散,  相似文献   

2.
夏顺 《钓鱼》2005,(10)
我曾在南京的园林香料厂工作过,对于香料,无论是食用型香精,工业香精,还是其它用途的香精,不管是檀香、奶香,还是香兰型,我都能仔细地辨别出来。上世纪80年代,我迷上钓鱼后,常常借用我对香料认识的优势,针对各种鱼的食性、习性以及鱼类的觅食特点,在使用的诱饵和钓饵中,配以不同香型的香精来作为饵料的添加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南京珍珠泉钓鱼时,考虑到河岸边有一大片桃树林,我猜测鱼可能对桃树叶感兴趣,于是我就用水蜜桃型香精掺在钓饵中,每次都能钓到嗜香的草鱼和鳊鱼。此后我对鱼饵香型味型的看重日甚一日。2005年4月,我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夏顺 《钓鱼》2005,(10):54-54
我曾在南京的园林香料厂工作过,对于香料,无论是食用型香精,工业香精,还是其它用途的香精,不管是檀香、奶香,还是香兰型.我都能仔细地辨别出来。  相似文献   

4.
茶叶蛋(五香蛋)蛋壳做打窝饵,主要是蛋壳本身带有各种香料的香味。具体是:蛋壳30%,要磨碎(约3平方毫米小碎片)。麦麸50%,用小火炒香。小米20%,用小火炒香。然后将它们混匀。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商品钓饵的使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在平时的休闲垂钓中,我发现有不少钓鱼人不善于使用商品饵料,往往是饵料用了不少,但鱼获量却很有限,从而失去了对商品饵的信任。今借杂志一角,就手竿休闲垂钓怎样正确使用商品饵的问题和广大钓友谈谈体会。区分饵味巧施钓按香味的浓淡区分,商品饵有浓香、清香之别;按香味的性质区分,又有谷物香、腥香或各种各样的中药等香料之分。在天气寒冷时,应该用掺有动物性原料的浓腥味饵料,也可以用浓香的饵料;气温较高时,则可多使用味道更接近自然谷物香味的饵。在水中杂鱼较多的地方,应完全避免使…  相似文献   

6.
君山竹韵     
位于烟波浩渺的东洞庭湖中的君山,有着独特的风姿和梦幻般的色彩。君山之神奇,在于它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山上特产众多,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竹子。君山自古多奇竹,而且随处可见。“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多画竹,爱竹如命,他说竹为龙种,神龙变化见首不见尾。又把竹子比为君子,“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但是,板桥先生所画之竹大多为一种,少有奇种怪类。在君山这  相似文献   

7.
郅辽 《钓鱼》2013,(8):61
手竿钓鱼其实就两类:传统钓、悬坠钓;野钓、池钓;休闲钓、竞技钓;钓慢鱼、钓快鱼。然而,不同方法、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钓鱼却在鱼饵上趋于一致了。以鲤鱼、鲫鱼为主要目标鱼,鱼多用拉,鱼少用搓,味分腥、香、腥香三类。至于饵的松黏、大小、软硬、轻重等等则由个人习惯和鱼情、鱼口而定。不过尽管如此,钓手的认识、见解不同,即使是同一款鱼饵,也会因不同的炼饵过程和用法而效  相似文献   

8.
万青 《武当》2006,(6):48-48
花椒为芸香科木本植物,以四川产者为最佳,它实大、色红、味香,故又称蜀椒或川椒。花椒果皮不仅是辛辣味香料的主要原料,还是一味驻颜遐龄的良药。  相似文献   

9.
麝香     
张炎冰 《钓鱼》2014,(22):12-12
麝香是动物性香料,系雄麝(又名香獐)麝香腺分泌物,贮于紧靠肚脐的腺囊中。为灰黑色颗粒或粘块状,味腥臭而苦,干燥后研末入药,内服兴奋神经,外敷有镇痛、消肿等作用。列为野生保护动物后,麝禁猎禁捕了,自然资源近于枯竭,代之而起的是人工合成的麝香。  相似文献   

10.
花疗花是天然的“保健医生”。我国民间流传许多谚语,如“花中自有健身药”;“赏花乃雅事,悦心又增寿”;“七情之病也,香花解”。花香,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它能净化空气,抑制病菌,驱除蚊虫,某些花香对人体疾病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天竺花香能镇定神经;迷迭香和熏衣草的香味能治疗哮喘;紫薇和茉莉香能有效地杀死白喉和痢疾杆菌;菊花香对感冒有一定的防治疗效。故此有“常在花间走,活到九十九”之说。  相似文献   

11.
丁香,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长球形,有香甜味。果实可以榨丁香油,做香剂。桂皮,即桂皮树。生长在我国南方山区地带。常绿色乔木,叶呈卯形,花黄色,果实黑色。分普通桂树和肉桂树。肉桂最好,整体都有浓香味,其中皮特别香,可人药和做香料,也可榨桂皮油,油含有些辛辣味。取这两种植物做配饵,垂钓效果特别好。  相似文献   

12.
河南钓友李金满来信问:现在钓鱼,大家都讲究使用香料,请问香饵究竟灵不灵?如何选择和使用香饵?在探讨使用香饵的问题上,首先应明确地回答一个问题:鱼能嗅到香味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我国古代钓者,就曾提出以“桂”为饵,“芳其饵”等,指的都是钓饵要香。鱼的感觉就是凭视、听、嗅和触等感官,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嗅觉功能相当灵敏,许多钓友都知道鲢鱼喜酸,鳙鱼喜酸臭,鲤鲫爱甜,草鱼喜微酸等。在可钓的大多数淡水鱼中,都有嗜香的习性,只是对香的浓淡和香型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香”,就成了众钓友寻觅的对象,总要千方百…  相似文献   

13.
王建防 《钓鱼》2012,(19):50-51
海钓用饵种类繁多,既有真假之分,又有荤素之别。本文着重讨论真饵(即天然饵中的动物性钓饵)以及“半路亚饵”在海钓中的应用。目前,青岛地区最常用的天然海钓饵主要有三大类:沙蚕类、虾类、其他海洋和淡水生物类。  相似文献   

14.
鱼开胃     
张炎冰 《钓鱼》2014,(19):17-17
鱼开胃是酵素和天然果香型香料配制的添加剂,红色液体,微酸。开启后散发革莓型香味,适用夏秋水温20~30℃时招鱼、留鱼。台湾钓手首先使用,作用是提高饵料适口性。引入大陆后先在竞技钓鱼中流行,后被内地鱼饵企业接受,成为生产鲫鱼饵不可或缺的辅料。  相似文献   

15.
严实 《钓鱼》2010,(15):16-17
11.特效饵 随手取 鲤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然而野生、半野生环境下长大的鲤鱼因底摄沉积在淤泥中的腐烂食物,形成偏腥特点,而池塘养殖的鲤鱼吃惯了人工投喂的粮食类饲料,形成了偏香特点。不过有些池塘因季节不同,饲料是变化的,这样鲤鱼嗜腥还是喜香就不确定了。如江苏、浙江靠着太湖的池塘都是鲤、鲫、草、鳊、青混养,冬春喂饲料,夏秋喂青饲料和螺蛳,于是鲤鱼有了倾向,夏秋吃螺蛳,贪腥,冬春吃饲料,喜香。  相似文献   

16.
金铭 《中国钓鱼》2004,(8):26-26
丁香,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长球形,有香甜味。果实可以榨丁香油,做香剂。桂皮,即桂皮树。生长在我国南方山区地带。常绿色乔木,叶呈卵形,花黄色,果实黑色。分普通桂树和肉桂树。肉桂最好,整体都有浓香味,其中皮特别香,可入药和做香料,也可榨桂皮油,油含有些辛辣味。取这两种植物做配饵,垂钓效果特别好。  相似文献   

17.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5,(11):33-33
北京钓友刘先生在电话中说:他每年出钓的次数虽不多,但从钓的时间较长,钓龄超过20年。近年有个问题越来越疑惑:以前垂钓,钓饵就是窝头,如果说要加什么香料的话,至多也就是滴几滴曲酒,这在当时就算是最讲究,也是最出效果的钓饵。可如今用窝头的人少了,鱼的嘴也刁了,不吃粗粮吃细粮。要是走进渔具店,香气扑鼻,无饵不香。刘先生说难道窝头真的就钓不上鱼,要从鱼的食谱中消失?  相似文献   

18.
香港地处中国的南大门,有着“东方明珠”的美誉,关于她的得名曾有诸多传说。有人说是因为岛上有一条美丽的香江,也有人说这里曾是古时销售香料的聚集地。当然最直接的解释还是来自于字面,“香”即芳香,“港”即港口。总而言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她在经济、通讯、科技、交通、娱乐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发展水平的前沿。  相似文献   

19.
天然饵料在垂钓中的魅力是众所周知的。在自然界天然饵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如何临场合理应用,则不一定人人皆知。天然钓饵由于品种繁杂,用法很有讲究。使用天然钓何的原则是就地取饵,依季节、环境和水情、鱼情而定。选用恰当,犹如万应灵丹,可以大显身手;如果用法不郎不秀、则会背道而驰,适得其反。常见的天然钓饵可划分为荤饵和素饵两类。荤饵中包括动物型和昆虫型。诸如蚯蚓、小虾、蚂蚱、蜻蜒、苍蝇、胡虫。飞蛾、飞蚁、油葫芦、蟋蟀、青虫、丝瓜叶虫、蚌螺肉、面包虫、蜂蛹、鸡鸭肠管、动物肝脏、肥肉等。素饵有:桑警、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06,(2):80-81
运动型人造草坪是用现代化、专业机械设备将人造纤维等化工材料加工合成的一种满足专业体育设施需求、并可以替代天然草运动性能的一种化工制品。通常用于足球、曲棍球、网球、跑道等场地的建设。结合天然草坪的不足和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在北方和西部区域,天然草坪几乎无法在秋冬季节存活,所以,人造草坪已成为国内许多学校的最佳选择。一、学校如何选择优质的人造草随着国内教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建设校内体育运动场地设施方面特别关注先进的技术。人造草以它自身优良的特性很快和塑胶跑道一起成为学校运动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