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市报业是我国报业的基层成员单位,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地市报业要以高度的文化产业自觉和文化产业自信,抓住机遇,着力突出主业,不断增强报业品牌的影响力、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着力强化多元经营,不断扩大地方报业的规模和效益,从而把地市报业做大做强.成为地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为文化产业成为地市经济支柱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顺应大势,择机而上。作为传统报业,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报业转型?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报业?如何形成更有发展后劲的产业结构?等等,这些一直是地市报社的社长、老总们思考的问题。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选登了与地市报做大做强主业、开发文化产业、实施报业转型方面相关的两篇文章,供地市报同仁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势头强劲,建设文化支柱产业的“云南模式”传遍全国。在风起云涌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潮中,各地市报,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市报不得不深思如何应对这场来势迅猛的改革大潮,不得不谋求做大文化产业做强地市报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地市党报是我国数量众多、覆盖面广并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媒体。进入新世纪,网络传媒方兴未艾,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地市党报的生存和发展又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促进新发展,这是地市党报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地市报要做大做强,最有效的办珐是实行市县联办,组建准报业集团,采取集约化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也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中国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故发展难度较大,发展空间也较大。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包括报纸、电视、出版、网络在内的传媒业具有先天优势,理应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报业集团,很有必要将自身发展放到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中实现报业新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这为地市报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报业要创新,就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抢抓机遇,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形势下,加速报业的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要做好地市报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多媒介产业融合,不断壮大我国地市报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前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不仅维系着一种核心价值体系,而且文化产品的输出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潮流。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顺应大势,择机而上。作为传统报业来说,在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中正引发着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做强报业主业基础之上抓住传媒变革的新机遇,如何积极发挥文化产业在创新发展中迅速提高自身竞争力打造新报业,实施报业转型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必须面临的新课题。这些问题也一直是地市报社的社长、老总们思考的问题。《鄂尔多斯日报》自2006年全面改革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用实践向世人证明:只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改革创新,打造文化产业,地市报就完全可以办出特色,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经济、文化的重要一环,文化产业的发展早已被确立为发展重点。报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具有政治、资源和人才等方面优势。然而,在现有大环境下,全国各地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尚属摸索阶段,究竟是做强主业,以纵向延伸传媒产业链为主,还是多元发展,横向跨行业开拓空间,各家媒体各有说法。结合过去一年多来本刊在全国各地采访的资料,本文尝试加以分析探讨。把长处发挥到极致,再拓展外延苏州是全国经济强市,地处这一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应该说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具有近水楼台、得风气之先的优势,完全有条件大力发展多元经济。但苏州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商丘日报报业集团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同时,紧紧抓住商丘作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的良好机遇,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路子,为做大做强商丘报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行,文化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报业集团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电子通信、互联网等新产业的发展迅速,全球纸媒体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依托互联网这一平台,信息传播及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传播技术革命使传播信息的数量呈爆炸性增长,而被传统媒体人认为最有价值的版面和时段将因“产量”过剩而弱化,从而减少了传统媒体的市场占有率,降低了利润率。报业要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这就要求报业必须走产业化和资本化运营之路。只有顺利开展了产业化运作,才能以此壮大报业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傅绍万 《传媒》2012,(9):16-18
正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是个再老不过的话题。因为报业本身就是文化产业,而且是一个很大的文化产业。国外的报纸也好,国内的报纸也罢,从创办之日起,就从事产业经营。像1939年1月1日创刊的《大众日报》,创刊号上就有商业广告。但是,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又是一个新课题。一方面,面对新形势,需要抢抓机遇继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许多报人已经丧失信心,准备放弃报业,另起炉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市报人》2004,(10):24-24
7月29日至8月2日,来自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广西等省、自治区的28家报社的社长、总编辑及代表,云集被称“中国凉都”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参加了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在这里举办的“西部地市报业发展论坛”会,就西部地市报如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迅速做大做强西部地市报业的议题进行了广泛有益的研讨。与会代表交流了办报与经营的经验,介绍了企业改革改制的作法,以及区域性经营联盟的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让记者站适应新时期新需求,把自身做强做大,让其在报业媒体的发展中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本文对此试做论述。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需求在纸媒体向多媒体、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转变时期,记者站作为报社向地市延伸的触角,驻站记者触觉应该更敏锐、更现代。报业如今正着手改革现有的昨日新闻的采编模式,建立适应报网互动的新闻生产运行方式,并逐渐涉足音频、视频领域。这方面,记者站掌握的新闻面广、量大,如果光停留在报道以往地市领导关心的领导活动新闻、政府动态新闻上,势必会造成媒体人员资源及新闻资源的双重浪费。  相似文献   

14.
六盘水日报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地市报不走改革的路子,那么报纸的发展将是死路一条。在这一漫长的改革过程中,我们报人应该思索些什么?我认为,不要政府养,不靠广告增,要走市场经济的路子,靠发展非报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5.
沧州日报社作为一家地市报社,从几年前开始转轨,主要做法是依托报纸和报社的品牌优势,全面推进“五个转变”,即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由传统报业向多元化经营转变,由投资型向资本运营型转变,由机关型向企业型转变,由行政主导向市场化转变,做强报业主业,做大文化产业,促进了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武华峰 《新闻窗》2008,(1):86-87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开发地市级报业市场,实施地市级报业市场振兴计划。笔者以为,振兴地市级报业市场首先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重视报业后备人才培养,促进地市党报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地市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往往地市所在地的新闻较多,而辖区内的县市等地方新闻较少。如何争取做大做强县市地方新闻,是地市媒体扩大传播力、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课题。地市媒体在做县市等地方新闻时。应着力融入地方,赢得地方受众。从而大力提升地市媒体在地方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面对省级都市类报纸的冲击,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面对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地市党报如何才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如何才能让发展的生命更好地为新闻的使命服务?近年来,河南省焦作日报社通过四轮驱动做大主业,积极探索区域报业经济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内陆中小城市党报快速发展的路子。对内陆欠发达城市来说,地市党报的主业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目标达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进一步加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报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地市报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做大做强地市报业,并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地市报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地市报的一员,结合自身实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20.
李晓晔 《传媒》2002,(5):18-20
目前,全国已成立26家报业集团,这标志着中国报业进入了集团化发展的新阶段。怎样把报业集团做大做强,是所有报业集团面临的世纪性重要课题。最近,我们走访了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熙玉,请他就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 问:报业集团怎样才算做大做强? 答: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