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的模糊性广泛存在于各类翻译中,并成为制约翻译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结合实例对汉英翻译中的模糊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归纳汉英模糊翻译的原则,不仅能够丰富模糊翻译研究,而且还能够对模糊翻译的处理方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翻译中,模糊性是绝对的、普遍存在的.本文通过对张培基先生两辑<英译现代中国散文>中的个案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模糊语言的三种翻译策略:从模糊到模糊、从模糊到半模糊半明晰、从模糊到明晰.同时,还提出了对于模糊语言的具体翻译方法:增译、减译、阐译和变译四种,旨在探讨汉英语言翻译中的对于模糊语言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诗歌的语言精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模糊语言的艺术。本文旨在通过对诗歌中模糊语言的表达方式的研究,探讨汉英诗歌翻译的翻译策略,进而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磨蚀了诗歌翻译的模糊美感,翻译的模糊美,是汉英两种文化共同的需要,接受美学应更加注重高译者的语言功底,以保证诗歌翻译中模糊美感的磨蚀。  相似文献   

5.
张玉 《华章》2010,(33)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奇葩,如何将其独特的风格,神韵及语言恰到好处地翻译颇受广大翻译界人士的关注,而唐诗中模糊语言的汉英翻译因其模糊性也就成为了翻译问题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将对唐诗中的模糊语言及其模糊性下定义,阐述其具体表现形式,对翻译造成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翻译与美学联姻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不同的宇宙观和不同的美学追求产生了不同的美学观:中国美学讲究"模糊",西方美学崇尚"明晰"。汉英散文翻译可从结构、意境和联想三方面体现汉英语言各自的美。  相似文献   

7.
徐徐 《海外英语》2012,(21):145-146,157
模糊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数字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这一特性。数词模糊可以分为语义模糊、语用模糊及文化模糊。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数词的模糊属性,显得尤为重要。该文试图阐述汉英数词翻译时所采取的对策,旨在探讨文学翻译中数字的模糊问题,使译文能充分展现原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文本类型理论视阈下,对实地采集到的汉英公示语语料做了文本类型分类,梳理了目前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策略混乱、逐字翻译、滥用拼音、语言繁琐、语病层出、语义模糊、语用失效等常见翻译问题,探讨了应对此类劣质翻译的策略,以期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提升双语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9.
刘鹏娇 《海外英语》2015,(6):114-115,118
在汉英语言中,数字俯拾皆是。数字通常被认为是最精确的语言,但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精确的计数功能之外,他们的意义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模糊的。数字模糊语言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关重要。因此,分析数字模糊语言的分类与异同,结合例子总结数字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能够让来自于不同语言文化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不同背景的数字文化。  相似文献   

10.
戴凤姣 《现代语文》2013,(7):156-158
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汉英思维模式与汉英语言结构,试图构建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文章最后探讨了该模式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的模糊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语言有朦胧、神秘之美学意境,模糊关之语言特征是清晰与模糊相依、具体与抽象互渗、相对与绝对转换,主要表现形式有含蓄、简要、委婉和幽默。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语言符号的所指具有模糊性,它是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的体现。造成儿童文学语言符号所指模糊性的原因:一是儿童文学语言符号所指的无意识性造成寓意的模糊性;二是艺术符号的象征性造成儿童文学语言符号所指的模糊性;三是儿童文学符号的张力造成儿童文学语言所指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3.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可靠选择,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长期困惑着众多语文老师。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模糊性”,导致语文课教什么,教学效果如何似乎没人能说得清楚。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专业理据很多,文本特性是合理选择、创生教学内容的重要维度。重视文本特性对语文教学的引领性,立足文本,把握内涵,投入感情,品出个性是确定合宜教学内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分析文学的基本属性模糊性出发,探讨了文学语言语义在词汇、文化、作品风格等方面的模糊性。笔者认为模糊性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恰当地再现原作的模糊美正是对原文本的忠实。  相似文献   

15.
模糊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现实生活中,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模糊语言在具体运用中主要体现出三个交际特征:含蓄性、包容性、概括性。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有机结合将会极大地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英语广告中大量使用语言的模糊来宣传产品、传播信息或观念,引导和感召人们去采取某种行动。在英译汉过程中可使用模糊译模糊、精确译模糊、增加模糊表达、将英语中的模糊表达译成汉语的四字词组等方法,再现英语广告的模糊性,使译文更能贴近原文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模糊在古典诗词中的体现主要有词语模糊、数量模糊、语法模糊等."三美论"是模糊英译的指导思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诗词的模糊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用模糊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的一种语言策略。通过探讨语用模糊的概念,阐述了日常语言交际中语用模糊的产生和运用及语用模糊在现实交际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新闻语言因其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作用,其“准确性”成为首要的特点。然而,这个特点不仅仅是通过运用精确的语言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来达到的。基于分析新闻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表现方式及其如何达到“准确性”,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表达,并能找出一些翻译新闻语言中模糊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语言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受到课题难度、科学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语言起源问题曾一度被视为学术研究的禁区.受体验哲学的影响,语言学界在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方面又有了新的思路,解开语言模糊性之谜也成为可能.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语言起源和语言的模糊性是同时发生的,二者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语言的模糊性根源于人类语言对实践活动反映的片面性、不完备性,同时还受活动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主体的情感因素等方面原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