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舌尖上的河南》、《舌尖上的广东》、《舌尖上的重庆》等地方美食类节目充斥荧屏。在这股跟风潮中,地方台美食类节目暴露了很多问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以为,地方台美食类节目要想突围,形成特色,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是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2.
梁娟 《视听界》2007,(3):62-63
电视美食节目是一个投资小、影响大、收益高的项目。节目以美食为载体,以服务为表现形式,将饮食文化、实用信息、生活情趣、健康安全等元素有机融合,可以满足观众的各种收视需求。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同样的,要想做出广受欢迎的电视美食节目,就必须扎根群众,“‘食’以民为本”,走出一条平民化路线。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真的是中年人的好朋友.人生遇到什么事情了,读读苏东坡,总能挖到点宝藏,获得一点释然. 作为"饕翁",与他有关的美食包括"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羹"等等.世人皆知他爱美食,美食能抚慰人的心肠.我对美食不感兴趣,倒是觉得他在专研睡眠方面对我很有益,遂想写点体会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4.
广州,逾2,200的历史为其沉淀了别树一帜的美食文化,其品种之繁、烹饪之巧,味道之美名闻天下。每次到这座美食之都出差,即便行程排得再满,我也要挤出时间去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不曾想,再次造访,居然能有幸在这座老城一试"饕餮闪客",这种走俏欧美的美食体验方式,着实让人惊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从广播美食节目、电视美食节目和互联网美食等方面回顾了美食节目的发展历程,然后接合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谈了新媒体时代美食节目面临的挑战、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10,(45):40-40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的名句千古流传,讲述的正是中国餐饮的顶级美食——河豚。河脉由于其特殊的生活习性,西南地区的食客想一品河豚的美味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7.
好吃是什么     
《全国新书目》2022,(1):82-87
<正>本书介绍了百余种作者亲自尝过的美食,囊括了中国八大菜系、日本料理、南洋滋味、欧美菜式、甜品点心等,提及国内外多家知名餐厅,记录着作者对美食、厨师、食肆等多角度的切身观察,带领读者置身四海美食盛宴。陈晓卿老师的《风味人间》开启了一场美食文化之旅,他在央视时所拍《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全民的美食狂欢,各电视台纷纷推出美食节目,讲美食的自媒体也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拍片子是随着自己的状态而变化的,自己早过了那个住集体宿舍的漂泊状态,现在,他更想拍拍美食。如果那个年轻的陈晓卿见到二十年后的自己,会满意吗?“不满意,太不满意了”。他说  相似文献   

9.
一座城市一本杂志如果您想看武汉最好的美食,请看《大武汉》;如果您想看武汉最美的宠儿,也请看《大武汉》。创刊已5年的《大武汉》,始终秉承"一座城市,一本杂志"的定位,目前发行量稳定在10万份左右,影响力跻身区域市场前列,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0.
肇燮 《新闻世界》2011,(5):77-78
本文拟从国内美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史谈起,介绍美食类节目的发展脉络,归纳、总结主持人在美食类节目中应具有的职业素质、核心作用。主持人负责掌握美食节目的进程,调控节目的氛围,主持人的表现关系到饮食文化的传播效果和受众对节目的接受效果。本文将对美食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构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丹 《视听界》2014,(5):61-64
欧美美食节目相较于国内起步早,发展快。本文通过对欧美热播美食节目特征的归纳概括,从主题、形态、元素三个方面分析欧美美食节目火热的原因。纵观欧美美食节目,有个共同特点即接近生活和受众期待。本文对这些节目的创新和主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国内美食节目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食节目满足人的饮食需求,与生活息息相关,受众广泛。1993年11月,以美食广播网(FoodNetwork)开播为标志,美国电视美食节目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美食广播网,是美国第一家全天候24小时播放的美食专业频道。在美国,美食广播网家喻户晓,截止到2010年,拥有超过9000万订户。近年来,该频道节目多次获得美国电视最高奖之艾美奖。短短几年时间,美食广播网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老牌的报业集团斯克里普斯公司,即美食广播网的母公司,2010年又开播了第二个24小时的美食频道——烹饪频道(CookingChannel)。美食广播网的美食节目类型多样,多姿多彩,集中体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饮食这个最基本的生活元素.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美食节目也有了自己的专业频道,中华美食频道、美国美食频道、西班牙美食频道和亚洲美食频道这世界四大美食频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青岛电视台如今也有了《健康新食代》、《美娱来了》、《大小S爱厨房》等美食节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进步与受众对美食节目需求的变化,国内美食节目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电视美食节目的趋于饱和,网络美食节目异军突起日渐强盛,以《拜托了冰箱》的中国版为例,本文分析节目的文本,探讨网络美食节目的创新性,分析美食节目转型的原因以及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餐饮消费的多元化,外出就餐已经成为都市生活必不可少的选择。在各类媒体中,广播可以做到更快速、更便捷。这与听众关注美食、分享美食的兴趣正好对应,美食节目因为贴近生活、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因此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特别是满足了"移动收听"人群关注美食的要求,做到了为听众服务。广播美食节目的发展需要更全面、更多样化,以快速的、灵活的、生动的各类元素,不断地满足收听人群,特别是移动收听人群的关注。做好一档有影响力的广播美食节目,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6.
刘越 《中国广播》2006,(11):67-67
《美食娱乐街》是陕西延安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1月开办的一档以介绍延安的饮食、饭店及娱乐场所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性栏目,每天17:00~18:00播出。《美食娱乐街》以介绍延安的美食、饭店及娱乐场所为主要内容。下设“嘉宾谈美食”、“精品推荐”、“主妇厨房”、“美食小贴士”、“风味也留香”等五个子栏目:“嘉宾谈美食”:每天请一位嘉宾做客直播室,介绍自己喜欢的饮食及其特色、地址,要求每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琳 《新闻世界》2013,(9):166-167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的纪录片,但它与传统的美食节目不同,它是以美食作为媒介,从而对美食背后的中华饮食文化进行深入解读。《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但火的不仅仅是这部纪录片,其片中介绍的一些美食、人物、城镇等,同样也火了。也就是说,这些介绍在无形之中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做书如煲汤     
我们做美食图书已经将近十年,若是算上最开始第一本书的筹划,那么时间还要更长一些。这期间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本《煲一碗靓汤》,是《美食堂》杂志在今年准备重磅抛出的精品图书系列中的第一本。这个策划团队曾经制作过将近20本美食畅销书籍,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超越过去的所有,为每一个爱生活、爱美食的读者,奉上更高水准的、具有《美食堂》风格的美食图书系列。  相似文献   

19.
杨淑君 《视听》2023,(3):78-81
城市美食纪录片致力于为城市打造自己专属的美食文化名片,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当地的美食,从而对城市形象进行构建与宣传。美食纪录片《寻味贵阳》以全新的叙事视角带领观众领略贵阳的美食文化和复杂风味,通过板块式的叙事结构、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多样化的叙事语言等表现手法,不仅使人们深入了解贵阳当地的饮食习惯和风俗,还为探索“寻味”系列美食纪录片的多元化叙事研究提供了有益参照,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事关民生根本和电视服务属性的美食节目一直在电视节目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经过一系列发展历程之后,形成了重服务、重文化审美和重娱乐的几种不同美食节目类型。在短视频平台上,多种风格迥异的美食内容也吸引着广泛的新媒体用户,体现出当下受众对美食内容的全新需求,与电视美食节目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在此背景下,电视机构制作的美食内容不仅要服务电视观众,更要在各新媒体平台获得传播和影响力,也正因此,应该从全新的立场和角度进行美食内容的策划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