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媛 《新闻前哨》2012,(3):71-72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НиколайИвановичБухарин,1888—1938),是苏共著名的理论家和经济学家,也是苏共党报的主要领导人。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F·科恩在《布哈林和布尔什维克革命》一书中说:不全面研究布哈林,就无法了解苏联头二十年的历史;他担任苏共中央党报《真理报》的主编11年,  相似文献   

2.
1、苏联《共产党人》杂志今年第2期发表了布哈林的文章,题为( )。苏联5日宣布,恢复( )等20人名誉。 2、赵紫阳1日在北京会见西哈努克,赞赏亲王同洪森会晤时坚持重大原  相似文献   

3.
俄国在革命前就出了几种大百科全书。革命后的第八年,一九二五年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内外的形势大变,必须迊头赶上并超过世界科学、技术、文化水平,旧的百科全书己不适用,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出版《苏联大百科全书》。此书第一版,自一九二六年开始出书,共计六十六卷,花了二十二年时间,直到一九四七年才出全。第一版的主编是施米特,地球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参加总编辑部的开始有布哈林,库贝彐夫,拉迪克  相似文献   

4.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生前嘱咐“我死后50年才准许发表”的这部《莫斯科日记》,记下了他1935年6月22日到7月22日访问苏联的印象。当时苏联社会由于“大清洗”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但由于罗曼·罗兰的巨大国际声望,在莫斯科仍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不仅会见许多艺术文化界精英和高级领导人,从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直至斯大林,而且在高尔基的别墅里,有机会与春风得意的“克格勃”首领雅加达多次交谈,与当时担任《消息报》主编但很快被贬谪到中亚地区的布哈林有过推心置腹的交流,对当时正经历着深刻悲剧的高尔基也作了近距离的透视。《莫斯科日记》不仅是一个特殊岁月时代风云的纪录,同时也反映和流露了作者对苏联社会生活中阴影与负面的忧患、对人类历史运行进程中矛盾与问题的思考。《莫斯科日记》中译本是从作者妻子玛·帕·罗兰根据法文原稿打印出来的文稿——即原文打字稿的饿译文译出的,日记的打字稿与原稿复印件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俄译文载1989苏联《文学问题》杂志。——编者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苏联学?它怎样界定?以上个世纪70年的苏联时代?以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辽阔疆土?还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抑或如某些人认为的,只有苏联的作品,而无苏联学;只有苏联作家,而无苏联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人们在他书桌抽屉的夹层里发现了三封信,分别来自南斯拉夫的铁托、在大清洗中被处决的苏共领袖布哈林,以及列宁。  相似文献   

7.
后苏联一代     
当那个时代渐行渐远,"苏联"两个字留给俄罗斯年轻人的,也许只是一些看起来并不那么沉重的符号最近,莫斯科历史博物馆在进行一场特殊的展览,主题是苏联时期人们如何庆祝新年。展览有个怀旧的名字,"新年好,同志们"。大量上个世纪20年代、30年代、二战时期以及50年代后的"苏联文物"比比皆是:苏联人加加林登入太空那一年,纪  相似文献   

8.
苏联出版印刷业规模很大,其出版社有200多家,书店超过一万七千个,售书亭达四万三千多。苏联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出版物是政治、经济类图书,包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苏共中央全会文献、有关苏联发展远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以及哲学、社会学、法学等。马、恩著作用52种苏联各民族语言和47种外国语言在苏联出版近四千次,总发行量为一亿四千多  相似文献   

9.
<正> 在苏联历史的最后岁月,苏联——俄罗斯的档案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91年的八月事件以及4个月后的苏联解体。 1991年8月24日,俄罗斯联邦总统签署了第83和84号命令。根据这两个命令,独立的苏共中央档案系统现存档案文献全部收归国有,交俄罗斯联  相似文献   

10.
《真理报》(Правда)1917-1991年为苏联共产党(党的名称多次变化,1953年以后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十月革命之后,在苏俄和前苏联时期不论对内还是对外传播方面,始终是苏联共产党的重要喉舌,在苏联的政治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该报全盛时期,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驻记者,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几十年来第一次形成了社会主义多元化舆论。”这是戈尔巴乔夫在刚刚结束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对苏联新闻界变革的估价。的确,一个时期以来,苏联新闻界的新面孔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许多国家的报纸发表文章,认为苏联新闻界“无疑已比以前开放了”,其做法是“几年前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在远东地区发生的唯一的大规模战争,涉及到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其中,苏联参战具体情况一直是个谜。为此,俄罗斯专家戈巴雷夫查阅了美国和俄罗斯等地大量档案,将一些情况披露出来,内容包括苏联被迫卷入战争、苏军秘密拟订对美军作战计划、协助中国对付美军原子弹和帮助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作战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几十年来第一次形成了社会主义多元化舆论。”这是戈尔巴乔夫在刚刚结束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对苏联新闻界变革的估价。的确,一个时期以来,苏联新闻界的新面孔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许多国家的报纸发表文章,认为苏联新闻界“无疑已比以前开放了”,其做法是“几年前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4.
苏联《书的世界》通讯员B·谢尔格耶娃向苏联几个中央出版社提出了下列问题: 今年出书计划的特点和主要方针是什么? 预计要有哪些出版计划措施? 出版社对苏联国内最重要的事件将有何反映? 出版社将以哪些有趣的图书来充实各图书馆和弘人藏书? 政治书籍出版社副总编E·л·劳什卡列夫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介绍了该社出书计划的几个重点。一、今年出版计划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阐释和宣传苏共二十五大和随后几次中央全会决议精神的书籍; 二、出版关于苏联新宪法的书籍,阐述苏联宪法的内容、意义和它与各  相似文献   

15.
苏联对日宣战与苏军进驻哈尔滨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晤,根据秘密缔结的《雅尔塔协定》,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二三个月内,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8月9日,苏联后贝  相似文献   

16.
本译文系《革命博物馆和苏联社会历史藏品》论文的一部分。苏联革命博物馆和它的分馆网络包括有27个博物馆,这里叙述的是这个网络及有关纪念博物馆的藏品概况。本文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7.
一、苏联书目工作的社会背景在一个国家的历史,社会环境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所以,一种社会现象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特定的作用。在研究苏联书目工作的现状和今后动向时,了解其历史,社会环境是尤其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苏联的书目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博物馆代表团应苏联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的邀请,1986年9月间去苏联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和塔林四个城市中,参观访问了四十多个博物馆,同苏联文物博物馆界的同事们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谈。苏联文化部文物局局长、乌克兰共和国文化部长、爱沙尼亚共和国文化部长、克里姆林宫博物馆馆长、爱尔米塔什博物馆馆长等专门为代表团介绍了  相似文献   

19.
巨人倒地     
斯大林模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左右着苏联的发展。尽管苏联领导人几次试图改革创新,但始终未能触及体制的根本痼疾。而戈尔巴乔夫最后的一剂“猛药”,最终导致苏联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来,苏联的无线电广播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到1958年,苏联已拥有9,500,000架收音机和39,000,000个喇叭,每天用95种语言(苏联各民族语言57种、外国语言38种)向国内外广播。在莫斯科广播电台,每昼夜的播音时间达到130小时以上,苏联国内和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莫斯科的声音。到1959年1月,苏联已拥有电视中心62座、电视转播站70座、电视接收机300万架。苏联无线电科学和无线电工业有高度的发展。苏联在这方面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