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公平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拥有大量流动儿童的城市政府,在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教育之间,应做出怎样的政策选择?本文拟从教育公平理论、政策的示范性效应、可行性和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中0~6岁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更为突出、更为迫切。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落后及其对社区学前教育的急需等,都需要社区教育的参与。由于各方面原因,中小城市流动儿童所能享受的社区早期教育相对缺失。政府应加强对社区早期教育的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社区将服务内容拓展到0~6岁流动儿童的发展与教育、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此促进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在城市的融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引起了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日益完善,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有待于解决的矛盾。美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政策法规和体系,以及所遵循的教育公平和全纳教育理念,对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建立健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绘 《教育学报》2013,9(1):111-120
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流动儿童在城市继续接受高中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流动儿童初中后教育意愿对流动儿童初中后教育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采用福特基金"中国城市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供给保障政策研究"课题组在北京的调研和访谈资料,结合计量模型和个案分析,结果发现非独生子女和兄弟姐妹个数增加对流动儿童继续选择读书有负面影响,其中女童受到的负面影响更显著。在无证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选择回家继续读书和工作的概率,大于有办学许可证的打工子弟学校和公立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教育部门应建立对流动女童的教育资助,改善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应该协调配合,提高流动儿童高中入学率;各地政府应当立足各地的实际,在探索中逐步推进流动儿童异地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5.
试析流动儿童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进城务工造成流动儿童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发展不健全、无学可上等现象出现。原因之一来自流动儿童父母,二是现行法规、政策对流动儿童的不公平待遇。要改变现状,必须提高流动儿童及其父母自身水平,推行、落实新教育政策,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实现流动儿童公平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6.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学习投入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父母教育投入与自己的学习投入、学业表现上,三类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公立学校本地儿童在父母教育投入上得分最高,而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自己学习投入和学业表现上得分最高,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各项得分都最低;(2)三类儿童自己的教育期望与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儿童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显著高于儿童对自己的教育期望;(3)教育期望差和父母教育投入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期望差越大,父母教育投入越多,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越好;(4)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在教育期望差、父母教育投入和自己的学业表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流动儿童受教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儿童是流动劳动力的派生部分,他们在城市的健康成长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营养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受影响;居住环境条件差,卫生和健康状况很难保证;公立学校受歧视,难以与城市儿童平等相处;私立学校条件差,全面发展受限制;父母忙赚钱,与孩子交往少;黑色网吧诱惑大,学生沉迷其中;屡受不良少年欺诲,身心受到伤害等.对流动儿童进行积极健康的身心关怀和引导,比对他们实施单纯的文化课教育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应关注和改善城市流动儿童受教育的现状:解开户籍制度的枷锁;政策和教育基金向民工小学倾斜;学校定期为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免费培训;媒体呼吁和谐共处,让流动儿童免受歧视;加大学校周边环境严管力度,倡导健康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我国城镇化和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农民工这一群体相关的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学者的关注,其中包括流动儿童教育问题。针对1995年至2006年间国家相继出台的关于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以及在“两为主”原则的教育政策下,分析流动儿童在政策层面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为完善教育政策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和教育财政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儿童在学区内和学区间频繁流动对美国政府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财政政策提出了挑战。这不仅增加了学区和学校的财政压力,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升学率。美国政府积极推行改善流动儿童教育状况的政策,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为确保流动儿童进一步获得中等和高等教育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流动儿童城市教育政策的执行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批流动儿童涌入城市,已经引起了政府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又一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焦点之一。伴随着改革三十年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由于现存利益格局的存在,文本的政策与实际执行的政策是存在差异的,这就不免牵涉到政策的执行层面。本文将同时关注文本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204名流动儿童为对象,通过编制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的调查问卷,对流动儿童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由家庭经济环境、自我评价、自我要求、亲子关系及人际交往、邻里关系、父母教育期望六个因素构成。性别、年龄和流入年限的交互作用对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水平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在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的各具体维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郭元凯 《天中学刊》2012,27(5):30-32
最近几年,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贯彻落实国家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两为主"政策,基本解决了流动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但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由保证入学数量向保证学习质量过渡的挑战、社会融合问题的挑战、如何保证学龄前教育及初中后教育的挑战,也面临由单一教育模式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培养模式过渡的挑战。政府应强化对流动儿童的长效管理,加强流动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和初中后教育,为此,应继续完善教育政策和管理体制,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资金、校舍、教学资源等投入,保证流动儿童能像城市儿童一样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在教育过程、结构中实现教育公平。同时,我国还应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应在义务教育公共性前提下体现个人的适度选择。  相似文献   

13.
吕少蓉 《教育导刊》2008,(12):27-29
流动儿童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新群体,其义务教育成为教育界的新问题、难问题。流动儿童入学的政策限定是其接受教育的障碍之一。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湖北武昌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情况为例,对流动儿童入学的政策限定做出定性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以流入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该政策的推进出现了资源性短缺和执行主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不断增加的流动儿童对城市教育的需求与城市供给之间产生比较尖锐的矛盾,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陷入困境。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涉及多个执行主体,涉及多层次、多个利益群体和目标群体,这些政策相关者构成政策网络,对政策执行和政策结果产生复杂影响。运用政策网络理论,通过政策网络视角和途径,分析政策执行网络主体间的及相互的依赖和冲突,客观展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选择。从地方政府来看,维护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是其政策行为的重要价值依据。从学校来看,保证优质生源、确保教学质量是其应对政策的基本立场。从家长来看,生存需要第一,教育需要第二是其考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这些不同利益选择所造成的张力大大削弱了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不利于流动儿童就学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美国适龄儿童中流动比较频繁的群体可分为四类:移民家庭儿童、无家可归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和军人家庭儿童.这四类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既有差异也有共性.为此,美国政府通过美墨两国流动儿童项目、流动者教育相同起点项目、联邦麦金尼·文托无家可归儿童项目、建立国防部内部学校、流动者教育计划等措施,为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做出了大量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我国政府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上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流动儿童进入流入地,入学需求开始大于公立学校所能提供的受教育机会,这种过度教育需求使得流动儿童的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特殊问题.新的教育供求关系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国的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密切相关的.为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财政问题,需采取流动儿童的教育财政实现由"供给型财政"向"需求型财政"的转变;实行以流动儿童基础教育为导向的财政转移支付;有条件地给予民办学校以财政支持;成立专门的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机构等措施,力求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流动儿童教育财政的充分、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逐渐被人们关注,接受教育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流动儿童却在教育起点上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国家政策的不完善、学校管理不规范、及流动儿童家长自身的能力不足等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必须从改进国家政策、规范学校管理及提高家长维权意识等诸多方面来改变流动儿童在教育起点上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为了解决流动儿童不仅能"进得去"流入地公立学校,而且流入地公立学校也能"留得住"流动儿童,从联邦干预流动教育开始,信息技术就被引入流动教育。信息技术伴随美国流动教育始终,为保障流动儿童平等教育权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关于信息技术在流动教育中的研究和实践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为主”政策出台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入学问题得以缓解,但并没有根本解决。新城镇化背景下,其困境表现为以流入地城市分类为特征的差异性新“症候”:“隐性”限制流动儿童入学,部分流动儿童返乡成为“留守儿童”;通过“购买民办学校服务”的形式回应“两为主”政策,“以公办学校为主”被弱化;疲于完成“两为主”政策,挫伤流入地政府积极性,教育质量受到影响。形成如此困境的深层原因为:城镇化政策对教育政策的限制、财政政策对教育政策的负面影响。综合教育改革的视域则为摆脱当下困境提供了可行性思路:通过顶层设计理顺教育政策和城镇化政策的关系、调整财政政策使流入地政府的责权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