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知识是与阅读及写作等一样重要的语言能力,掌握了足够词汇知识的学习者对语言的应用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时研究表明,英文歌曲对提高英语词汇量和英语习得有明显作用,将从英文歌曲的角度探讨英语词汇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原型理论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与之相关的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试将原型理论的特征与英语词汇的教学和记忆相结合,探索该理论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可能性应用,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温宏社 《科教文汇》2009,(7):166-166
心理词汇理论主要研究心理词汇在大脑中的组织、储存和提取,以及影响词汇提取的因素.其相关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从心理词汇的角度探讨改进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以利于提高词汇习得效率。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词汇,词汇储备对于英语学习者至关重要。英语词汇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教师是否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以及学生能否持久地记忆词汇,并正确地运用。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该培养学习策略意识,简单的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我国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很多词汇学习策略,而比较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猜词策略;联想策略;利用构词法知识;使用词典;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6.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该培养学习策略意识,简单的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我国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很多词汇学习策略,而比较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猜词策略;联想策略;利用构词法知识;使用词典;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7.
唐红梅  翁治清 《内江科技》2007,28(11):173-174
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核心,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遵循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词语学习蓑略本文从“词语”学习策略的角度分析英语学生的词汇学习现状并找出英语写作中语言学习的“盲点”.确定有效的学习策略及教学方法,实现词汇学习与习得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作为英语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之一,词汇始终是英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词汇的掌握程度对于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例证明,语义韵对英语词汇的正确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合理地使用英语词汇.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伟伟 《科教文汇》2008,(27):140-140
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一要获得大量的知识,二要以有效的方式把所获得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以方便提取。大量的研究表明,词块(词汇短语)在语言教学、听读理解和口语表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和地道性。以词块理论为基础。以激活扩散模型为指导,笔者尝试编纂一本新型的口语词典。新词典以词块为词条,利用词块与词块之间的语义联系把各词条串联起来,使查阅更方便,使记忆更容易。  相似文献   

10.
严红烨  冯光华 《科教文汇》2009,(18):143-143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影响学习者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水平是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责任。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威 《科教文汇》2013,(35):110-111
以McCarthy的语义场为理论基础,采用Sinclair的语料库方法,从主题词图、词块和词块的语义偏好来描述地震报道英语的词汇特征,以期对新闻英语教学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徐文  周丽 《科教文汇》2013,(26):91-92
心理词汇的研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心理词汇的定义,组织和激活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对于词汇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词汇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胡琳 《科教文汇》2011,(8):159-159,162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远远不能达标。在升入中学后这一矛盾尤其突出.严重阻碍了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本文就农村中小学衔接问题中比较突出的单词记忆方面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了解决衔接段单词记忆上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陆勋林 《科教文汇》2011,(29):99-100
语言编码度是经验和现象被概念化并被词语表征的程度,不同语言的词语表征的概念抽象程度可能不同,因而造成编码度差异。有些英语词汇的概念比汉语对应词的概念抽象或具体。编码度差异反映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编码度差异能使英语词义模糊或近义词混淆。  相似文献   

15.
余佳莉 《科教文汇》2014,(8):180-181
小学语文教学已经逐渐在返朴归真,但词语教学却呈现出匆匆过场,浮光掠影的局面。那么如何使词语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品读感悟,让词语教学厚实起来。二是联系生活,让词语教学鲜活起来。三是积累运用,让词语教学丰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重视积累和运用,达到词语教学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Swedish language from the viewpoint of mono- and cross-language information retrieval (CLIR). The study was motivated by the fact that Swedish is known poorly from the IR perspective. This paper shows that Swedish has unique features, in particular gender features, the use of fogemorphemes in the formation of compound words, and a high frequency of homographic words. Especially in dictionary-based CLIR, correct word normalization and compound splitting are essential. It was shown in this study, however, that publicly availabl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tools used for normalization and compound splitting have pitfalls that might de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IR and CLIR.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test the degree of lexical ambiguity in Swedish, Finnish and Englis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art-of-speech tagging might be useful in Swedish IR due to the high frequency of homographic words.  相似文献   

17.
张青  张华民 《科教文汇》2011,(8):126-128
英语口语语法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口语语境、即时产生话语的限制以及口语的交互性/人际性.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口语语法呈现出如下主要特征:省略、代词、小品词、名词短语、相邻语对、共构单位、问句以及祈使句的高频使用;词汇密度小;有限的词汇使用量;话语不流畅以及语法结构简单化.理解和掌握英语口语语法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学生座谈的方式,考察了579名不同专业、层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态度偏好,发现学生们实际学习倾向与学习态度偏好存在差异.这一现象为学生偏好口语,而实际学习中却大量准备阅读与词汇,真正意义上的口语练习几乎为零,且大部分学生口语水平未达到大纲基本要求,对于这种不一致现象,提出了当前英语教改应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崔楠 《科教文汇》2013,(29):84-85
词汇是所有语言技能的基石,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词汇的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谓是重中之重,然而,英语词汇学习的难点就在于学习者对单词词义的掌握,它又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既要解决学习者的词义理解问题,又要面对学习者语言背景知识不足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利用语言的象似性,分别运用隐喻模式、激活扩散模式、文化认知模式、体验模式将词义讲解和背景分析两者统一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现象、词类转化现象,在需要掌握大量词汇的要求下找到词义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这样也可以使其更牢固地记忆单词。  相似文献   

20.
A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recognize the part-of-speech for English texts using knowledge of linguistic regularities rather than voluminous dictionaries. The algorithm proceeds in two steps; in the first step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part-of-speech is extracted from each word of the text in isolation using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in English there are a reasonable number of word endings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art-of-speech. The second step is to look at a whole sentence and, using syntactic criteria, to assign the part-of-speech to a single word according to the parts-of-speech and other features of the surrounding words. In particular, those parts-of-speech which are relevant for automatic indexing of documents, i.e. nouns, adjectives, and verbs, are recognized. An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to a large corpus of scientific text showed the result that for 84% of the words the part-of-speech was identified correctly and only for 2% definitely wrong; for the rest of the words ambiguous assignments were made. Using only word lists of a limited extent, the technique thus may be a valuable tool aiding automatic indexing of documents and automatic thesaurus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other kinds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