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逍遥”一词意为漫步、散步等行为,而不是指人的情感状态,甚至认为“逍遥”在语境中带有伤感色彩.这种观点不恰当地把“逍遥”在语境中的引申含义都还原为词源学上的本义,并且混淆了语境的情感色彩与“逍遥”一词所包含的情感色彩.在先秦文献中,“逍遥”主要的引申含义是游戏、游玩,不能还原为单纯的散步、漫步,《庄子》则对“游戏”含义进一步引申,明确地用该词意指闲适、自得的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2.
一、溯源 蚂蚁食疗起源于我国,与中医药学的食、药同源、是在经验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宝贵的疗法3000多年来一直在民间各地流传。 关于蚂蚁食疗最早有文献记载的是《周礼·天官》和《礼记·内则》:“蚳醢以供天子馈食。”醢即蚂蚁幼虫所制的酱。我国第一部词书《尔雅》:“蚍蜉大……其子蚳”,即蚊子。唐刘恂《怜  相似文献   

3.
一、独特的文体《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郭象注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门弟子记录的。姜亮夫先生说:“《庄子》内篇大体也可算经嘛,而曰内、外,则经、传二词,直是汉儒的说书体例。”又说:“《庄子》的内七篇是主干,外篇就相当于《卜居》、《渔父》。”姜先生说出了《庄子》一书的体例。  相似文献   

4.
阳虚失眠辨     
睡眠和觉醒是人和高等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普遍生理现象,二者随昼夜的节律而交替出现。祖国医学认为,睡眠和觉醒是生理活动,是人体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灵枢问篇》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盛,而阳气尽,则寤矣”;是人体气血运行和人体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灵枢营卫会篇》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与夜,……。”《灵枢卫气篇》说:“阳气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是说夜间卫气以肾、心、肺、肝、脾、五行…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国农机化报》登载了两条消息:一则是中国农垦进出口公司将引进南斯拉夫135马力轮拖1000台;二则是关税大幅下调,大拖进口将增加。有人曾对进口大拖持否定态度,认为国外大拖虽性能优越,但价格高,配件、服务跟不上,中国农民买不起,不适合中国国情,很难大批引进。还有人感到愤怒:“国外大拖抢我市场,夺我饭碗,哭还来不及,有什么可高兴的!”依我所见,的确有值得“叫好”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科技创新的讨论中,有人提出了“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的概念(见《发明与创新》03年第10期严建新:《原始性创新综议》)。其实,两者都是要强调“原创性”,即创新的原始性,是要强调研究者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首次性,即是研究者提出之前所未有的。因此,“原始创新”也就是“源头创新”。有人提出“源头创新”应同时具备“原始性”和“唯一性”两个基本性质。我认为“唯一性”是许多情况下做不到的苛求,强调它反而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事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一个研究人员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考虑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性—…  相似文献   

7.
扬子 《金秋科苑》2012,(18):99-101
前不久的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了一则“螃蟹西红柿同食产生砒霜”的消息,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8.
管理科学与科学管理——兼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关于管理 什么是管理?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人从字面上解释,说管理就是管辖和处理;有人说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进行工作;有人说管理就是决策;还有人说管理就是组织.经济学家认为管理是一种经济资源,政治学家认为管理是一种职权系统,社会学家认为管理是一个阶级和地位系统,心理学家则认为管理是使人们适应于组织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恐龙灭绝说起 在距今6500万年以前,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亿多年的巨型动物恐龙突然大规模灭绝。起先,科学家们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过种种假说:有认为因食入毒草而死亡的“中毒说”:有主张因生物产量下降而饿死的“饥饿说”;有气候突然变冷而冻死的“严寒说”:还有“超新星爆发说”等,众说纷纭。1979年,瓦尔特·阿尔佛雷兹和他的父亲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佛雷兹等人一起利用中子活  相似文献   

10.
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人,恐怕都会对王刚扮演的和坤久久难忘。在剧中,和坤对皇上奴颜婢膝,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一口一个“奴才和坤”,简直就像个小丑;与之相对的纪晓岚、刘罗锅,则无论什么时候,在皇上、皇后面前都是自称“臣”,一副不卑不亢的样子。许多人因此认为和坤卑鄙无耻,纪晓岚、刘罗锅一身正气;也有人觉得,王刚扮演的和坤油滑,是故意对和坤的丑化。  相似文献   

11.
<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耄耋之年,不遗余力。20余载,他在研究和寻找中国好水的路上从未停歇;30年来,他为提高中国居民健康饮水意识,竭尽全力。《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本草纲目》有言:"盖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也有人言:"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好水源好山。"而说这句话的正是著名的水营养学家、我国水生理科学的开拓者李复兴。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呕吐可以从厥阴经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毒症晚期患者常有恶心呕吐症状,过去我们习惯从脾胃辨证论治,效果常常不理想,参考伤寒论有关条文,笔者认为,尿毒症恶心呕吐可以从肝经辨证论治,理由如下:尿毒症的病人由于脾肾亏虚,不能运化水湿,少阴枢机不利,形成“关格”之证,上吐下泻,水谷不进,治疗习惯于温补脾肾,但温补之法有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细读《伤寒论》,可以发现张仲景对于呕吐的治疗从肝经辨证论治。参看《伤寒论》有关条文(文前数字为通行宋版《伤寒论》条文序列号):《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26.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利不止。338.伤寒…  相似文献   

13.
陈子耕 《百科知识》2002,(11):44-44
《楚辞》上说:“粉白黛黑,施芳泽只”。说明在战国时代,已经有人施粉妆扮自己。有趣的是,古代的化妆品,按照用途来看,同现代的差不了多少。有泽润肌肤的,也有着色毛发的,还有治疗颜面、身手疾病的,例如,古人为了掩盖皮肤的黝黑,就用米粉或铅粉来搽扑肌肤和面部。  相似文献   

14.
祝您健康     
板栗的养生功能板栗,原产于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能治病养生,具有多方面的滋补作用。可与人参、黄茂等媲美,故有“人参果”、“干果王”的美称。在医药书中,首载于《名医别录》,所论主治为“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至唐代,孙思边对它的补肾之功作了补充论述,所谓“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生食,治腰腿不遂,”传说有一个患腰腿无力的病人,好不容易爬到板栗树下,食了数升板栗,便能起行。李时珍对厚肠胃之功也进行了补充:所谓“栗于五果属水,水涝之年则采不熟,类相应也。有人内寒,寒泄如注,令食偎…  相似文献   

15.
难分的几和俎既然俎不是肉案子,那么古代的什么器物可用为肉案呢?王国维有一见解很精辟,他说:“秦汉之俎与几全同,故直名几为俎。《史记·项羽本纪》:‘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如淳曰:‘高俎,几之上。”’汉魏人确是几俎不分,不仅魏人如淳作如是说,就连西汉末年的扬雄也说:“俎,几也。”(《方言》)曹魏时的张辑  相似文献   

16.
世界正在迅速地迈向“新经济”时代,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技术革命、知识革命、通讯革命和网络革命。我们的教育的确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以便与技术、知识、信息和网络革命相适应。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确需要一场思想革命,以便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潮流相适应,教育只有通过观念、体制、构架、机制和模式的变革和制度的创新,才能迎接应变“新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一、“新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挑战“新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一种经济。有人认为“新经济”就是全球化经济;有人说就是网络经济;有人说是信息经济;也有人说是知识经济,即人力资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7.
人类现今对地震的认识,把地震解释为地壳运动的一种效应,“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就是地壳岩石受力变形、突然破裂的过程”。但是,也许我们只说对了一半,地壳运动可能仅仅是造成地震的“导火索”。本文作者在研读了一位资深地震研究专家、现供职于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徐好民先生的三本地震研究专著——《地球·静电》、《地象概论——自然之谜》、《地象资料·征兆地质学·地震预报》后,受到启发,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即认为地震本质上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正如空中雷电是“云—云”之间、“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一样,地震则…  相似文献   

18.
淡泊     
爱因斯坦是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在他成名以前,一个朋友见他衣冠不整地在林荫道上散步、就关心地对他说:“爱因斯坦先生,您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爱因斯坦笑着说:“没关系,反正这里的人都不认识我。”在他成名以后,这个朋友又一次碰上趿着拖鞋散步的大科学家,就又上前说道:“爱因斯坦先生,您现在是大科学家了,现在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了。”“没关系,反正这里的人都知道我。”爱因期坦如此回答道。  相似文献   

19.
王云 《发明与创新》2005,(12):12-13
《韩非子》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人,非常擅长纺织麻鞋,他妻子也是织绸缎的能手,他们准备一起到越国做生意。有人劝告他说“:你不要去,不然会失败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人回答“:你善编鞋,而越人习惯于赤足走路;你妻子善织绸缎,那是用来做帽子的,可越人习惯于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言”“意”之争。“言不尽意”说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周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庄子·天道》上说:“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又说:“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按照古人的看法,语言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