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威芬 《青年教师》2005,(10):37-39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优秀的课堂语言修养,可以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有情有趣。语教师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口语、书面语、体态语和辅助语中,口语仍是其教学语言的主体。它要求教师准确地传授知识,有效地培养能力,有序地发展思维,灵活地指导学以致用,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位出色的语教师,要用渲染创设美好的意境,用真情激起心灵的震颤,  相似文献   

2.
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张志公先生认为:“学语言,学字,都有规律可循。弄清这些规律,有意识地、恰当地运用于语实践,可以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因此,“既是语课,就应该进行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能力,这是这门课无可推卸的责任”。新课标则指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实践。”前重“训练”,后重“实践”,但二都强调运用规律。立足语教学,如何看待这种重点的转移呢?  相似文献   

3.
袁炜 《现代语文》2009,(9):30-31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教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吉这一工具的能力。章熊先生说:“准确地说,语文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二者的区分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晶 《考试周刊》2014,(13):27-28
<正>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它是教师教学表达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就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很多东西。"好的教学语言常常可以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不高,就会"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往往直接导致教学艺术的失败。只有当教学语  相似文献   

5.
张萍 《青海教育》2006,(7):40-40
语言是语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教学语言艺术,只有运用优美的语言教学才能使学生更易接受知识,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那么,语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相似文献   

6.
语教学就是关于语言的教学。一方面,努力说明语言分析语言评述语言以指导学生了解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教学的最根本的内容和任务,语言教学是以其内容的根本语言性,独特于其他任何门类的学科,另一方面,语言教学的根本手段是语言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语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表述和传达中的辅助功能,也应该是作为我们努力探索和追求语教学艺术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学语言就是用来向学生讲述知识的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根据不同的作用可分为“导语”、“过渡语”、“提问语”、“评价语”、“总结语”等等。本文就“导语”、“过渡语”、“评价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认识。 一、导语 好的导语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导语的形式可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学情来设计。  相似文献   

8.
语教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语感就是人对语言字的感受、表达能力,训练语感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感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讲究语感训练的策略,然后再有步骤地去进行。其途径为“感受——领悟——积累——实践”,核心是多读。  相似文献   

9.
有人曾说,情感语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这就是说明教学语言一旦饱含情感性,就能产生“听语动容”、“受言激情”、“纳言暖心”的神奇效应。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和生动的讲述,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品味与积累     
刘美娟 《现代语文》2004,(10):45-45
自1963年以来的历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至现今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师也谨记这一任务。教学中不少教师都让学生做过“好词好句摘抄”。其目的是希望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水平。但据我们了解,有的学生摘抄了不少,然说话作文并不见有多少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教学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心智,直接促进学生精神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导入后,教学变数增大,此时,老师的教学语言调控就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师评价语、课堂环节过渡语、课末总结语,这三种在不同时间使用的关键性语言,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开始后,教师如何进行以上“三语”呢?  相似文献   

12.
韩志湘 《教学与管理》2006,(10):117-118
何谓“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即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教学生口头的“语”,另一方面教学生书面的“文”。 但是,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科目,本身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使用的工具,教师要利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跟学生交流感情,向学生传授“语”和“文”的知识,那么,教师自身的语言,尤其是语音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当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的第一范本就是教师的口头教学语言。这就对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首要载体——语音提出了要求,本文将要讨论的也仅限于有声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功能是多维的,它包括语言和思维两大基本功能,还蕴涵情感功能、审美功能以及文化等功能。充分发挥语言的这些功能,可以使语文教学定位在“语言”本身,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一、充分发挥语言交际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的人际交往功能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人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生活、工作都是以语言为媒介,儿童的成长也是在逐渐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亦可以理解为逐步掌握语言表达功能的各种可能方式的过程,语言是在…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教师点头、挥手、微笑、皱眉、凝思,甚至瞬间的眼神闪动,无不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这就是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教师的无声语言一般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发出的,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有时无声语言可以单独传递信息,代替有声语言。 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无声语言”来补充,来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前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教授法”中,把“以姿势助说话”单列为一项。姿势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可见无声…  相似文献   

15.
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情境中,选择和运用完美的语言。传授语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启迪学生智慧的高超技艺。语教师艺术语言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语教师的语言艺术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语教师的语言具有人的功能,是衡量一个语教师水平的标志。语教师课堂语言必须做到准确、精练、丰富多彩、精练、丰富多彩,有丰富的思想成绩,幽默风趣。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语教师的教学评判也是以教师授课的形象生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来作为课堂教学好坏的标准。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完全不能适应成人中专学生的特点。因为对于他们。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语言字学家、辞章学家.也不是培养学家或作家,而是培养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社会主义公民。根据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何奇 《江西教育》2000,(10):38-39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教法、教语是教学的三大中介因素。过去我们研究教材、教法的多,而研究教语的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重视。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谚云:“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这里讲的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紧扣学生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个能够动听的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  相似文献   

18.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语文微格教学中应首先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 ,其次加强师范生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语言基本技巧、导入语、讲授语和提问语。一、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教师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育、教学语言的表达对象是学生 ,环境是教室。要想使师范生学会运用教育、教学语言 ,就必须改变师范生课堂发言时的被动心理 ,使他们进入教师这一“角色” ,发言时具有“教师意识” ,想到自己是在给全班同学“讲课” ,使每一位…  相似文献   

19.
汪涛 《西北职教》2004,(3):40-40
语是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教育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条件,在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审美教育。确切地说,美育就是以美育人,运用美学理论,美的事物和现象来培养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这种人不仅有美的情感、观念、理想,而且还能进行创造和欣赏美。如何在语教学中达到这一目的呢?  相似文献   

20.
在纷繁复杂的教学活动中,语言的巧妙应用至关重要。杜甫把“语不惊人死不休”作为自己创作的准则,古人也有为准确运用一字而“捻断数茎须”传为锤炼语言之佳话。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语言的锤炼当作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通过实践,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内容,由于教师语言的差异,其效果差异较大。众所周知,一堂好的语文课,实在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优秀散文,要想写好这篇散文,教师语言应做到简练、准确、生动、丰富,与此同时,幽默语言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又能在谈笑声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在教学中,尤其在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