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皮静脉输液是小儿接受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了患儿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便于抢救,为临床随时用药提供了方便。在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中,其留置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普通静脉针的换代产品,三十年前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可应用于各年龄阶段,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避免了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我科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临床共应用110例,在实际应用中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浅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广泛,可为长期输液其静脉不易穿刺的患者保护血管,减轻痛苦.而神经外科疾病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在神经外科患者中普遍应用静脉留置针,不仅有利于临床用药,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绿色通道",而且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现就我科近50例浅静脉留置针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手术及危重病人的救治中,选用适当的套管留置针,对术中及术后输液通道的维持和各类休克病人的抢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 套管针的结构 套管针由不锈钢针芯、塑料软管及小塞子三部分组成,经灭菌后封闭包装备用。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液器材,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留置针的使用,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穿刺的静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其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文章分析了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各种因素,以便我们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套管针纠正失血性休克的时间、留针时间及并发症。方法 :对 1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分别来用常规头皮针静脉穿刺和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 ,快速补充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结果 :两种输液方法相比较 ,静脉留置套管针明显优于头皮针 (P >0 0 5 )。结论 :静脉留置套管针纠正休克时间短 ,留针时间长 ,并发症少 ,利于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  相似文献   

7.
静脉给药是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在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中,有些患者手背静脉不显露而掌指关节附近血管往往又粗又直,充盈较好,但顺向穿刺成功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此处穿刺不易固定,针柄位置悬空或正好落在关节处,既影响病人手指的活动度,又容易跑针,发生液体渗漏,增加重复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8.
我院血液科病房 2 0 0 1 .1~ 2 0 0 3.1月 ,给 30 0例患者行静脉留置套管针 ,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优点、发现问题及采取处理对策一并与同行们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留针的 30 0例患者中 ,男 1 92例 ,女 1 0 8例。年龄 8~72岁 ,平均年龄 42岁 ;急性白血病 1 66例 ,多发性骨髓瘤 1 2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56例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4例 ,其他 1 2例。留针天数 ,最短的 3d,最长者 1 1d,平均天数为 7d。1 .2 方法 选择静脉 ,碘酒消毒皮肤直径达 8cm ,待干 1min,输液器常规排气 ,用输液器或输血器针头从套管针肝素帽处进针 ,(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导管针电凝术治疗肢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9例术前诊断为患肢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 ,均采用静脉绝缘套管留置针穿刺 ,高频电凝术治疗。据所查文献 ,尚无相同报道。结果 :随访 6个月~ 12个月 ,平均 8个月。9例患者中 8例一次治愈 ,1例明显好转 ,经二次治疗痊愈。术中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高频电流生理干扰性小 ,绝缘套管针避免了皮肤电灼伤 ,高频热能集中于瘤体血管内膜及瘤体血液 ,直接凝固局部血运 ,破坏血管内膜 ,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早产儿输液时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我院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早产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输液资料的效果评价。结果发现,两组早产儿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局部的不良反应渗漏肿胀以及并发静脉炎等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在早产儿抢救护理中,软管静脉留置针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华娟 《考试周刊》2012,(68):196-196
作者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先将2.5ml稀肝素液用头皮针尖连接在留置针上,排尽空气,这样不仅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有效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还能减轻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保证治疗、用药、抢救及时。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是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的替换产品于 195 8年应用于临床 ,近年我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广泛应用。通过在工作中的实践 ,现就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技术、临床应用及所遇到的问题做一阐述。1 操作方法1.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1.1.1 血管的选择 对使用留置针的病人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输注常用药物应遵循由远心端开始由外至内左右交替的原则 ,输化疗药物应尽量避开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血管 ,因其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3.
于 1996年 12月至 2 0 0 2年 6月采用自制套管针胸腔闭式排气治疗气胸 12例 ,病人痛苦小、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  采用自制胸腔排气装置治疗气胸病人 12例 ,其中自发性气胸 7例 ,外伤致张力性及闭合性气胸 5例 .成人 10例 ,儿童 2例 .1 2 套管针闭式排气装置制作方法  取一次性注射器 (本院采用连云港江苏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产苏云牌 )一个 ,5 0 0mlNS一瓶 .由穿刺针一端向另一端截取输液器管子约 1m ,将穿刺针由根部剪掉 ,做成一端粗一端细的引流管 .采用细端侧为内套管插入制成套管针 …  相似文献   

14.
临床抢救有机磷中毒中阿托品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必须坚持早用、足量、静脉间断给药、尽快达到阿托品化的应用原则,同时必须注意阿托品的用量,维持用药时间,阿托品化以及阿托品中毒的判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套管针在治疗护理中有其独特的临床作用,尤其是在外科手术中更为突出。我院平均月手术量300多例,其中大手术约占40%,中等手术约占30%。根据术中需要须快速、大量补液、输血,以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尤其是重要器官创伤手术,如脾破裂,四肢大动脉损伤等,手术的同时均须抗休克,以改善微循环,挽救病人生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我们术中采用套管针静脉输液、输血。在短时间内快速补充循环血量,改善全身组织血流灌注,提高血压、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危重病例抢救是医学临床技能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危重病例抢救技能是各种基本临床技能的综合,也是培养医学生科学诊断思维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临床危重病例抢救技能培训的新方法。将HPS和ECS应用在危重病例抢救技能培训中,重现了危重症抢救现场,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和综合诊断技能。HPS和ECS应用于危重病例抢救技能培训顺应现代医学教育的趋势,必将成为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治疗措施,而股静脉穿刺输液对外科抢救休克及危重病人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极为重要。我们采用此种方法,以头皮针为主要工具,从一九八五年至今抢救危重病人三十余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一、操作方法 穿刺部位,以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  相似文献   

18.
危重病例抢救是医学临床技能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危重病例抢救技能是各种基本临床技能的综合,也是培养医学生科学诊断思维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临床危重病例抢救技能培训的新方法。将HPS和ECS应用在危重病例抢救技能培训中,重现了危重症抢救现场,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和综合诊断技能。HPS和ECS应用于危重病例抢救技能培训顺应现代医学教育的趋势,必将成为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18):195-196
为了总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本研究通过查阅维普、万方等期刊数据库,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发现留置针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受到留置针自身、穿刺技术、患者血管、后期护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够长期保留是其最大的优点,但是并不是留置时间越久越好,只有做好静脉留置针各项护理,减少影响因素,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留置针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变化状况,评价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 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合并用药情况分为无合并用药组(A组,8例)、合并使用降压药组(B组,12例)和合并使用治疗脑梗死口服药物(C组,20例)3个组,对所有患者连续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14天,在患者用药前和用药结束后3天内分别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3个组别,组内比较时,患者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指标用药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时,除了B组与C组患者用药后的舒张压、A组与B组患者用药后的肝功能AL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比较,患者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指标用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影响甚小,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