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文化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农家乐“和谐”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实现与“天”相通的顺应。“天”乃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尊重自然法则就是对天规道行的依归,违背天理的行为就要遭到天的惩罚。在当代农家经济仍主导着事实农耕的农村,尤其要注意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因为农家乐“和谐”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在现实农耕状态下导向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成都茶馆文化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和”与“休闲”的哲学内涵,成为了“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儒家和谐观     
刘亮 《华夏文化》2006,(2):11-14
在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个深层次的结构体系,一种内在的、本质的、一以贯之的精神,一种崇高而又现实的人生理想与社会模式,它就是“和”,或曰“和谐”。儒家把上下内外的高度和谐作为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生活的最佳状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儒家和谐观正是一种以正确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他对个体人格和人生境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孔子看来,人生可分为四种境界:凡俗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孔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审美的境界,即“乐”的境界。在《论语》中,“仁”、“德”、“诚”“礼”、“乐”是孔子特别强调的,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基础。孔子对“礼乐文化”重要性的强调开启了中国文化重视“仁爱”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传统,也开启了中国文化政治与伦理结合的传统。它对中国传统的“道德至上主义”和近代的“审美救世主义”潮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以《论语》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文化是关于真、善、美的文化,更是关系到人的自由解放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为迎接21世纪高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倡导的学说。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因素、现在和未来。既要看到我国文化丰富的内涵和优秀的传统,要使之发扬光大;也要看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要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精萃,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为了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必须大力倡导“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美在和谐     
《“这里·那里”——丁天缺、芳诗·米多芬、德朗诺中法油画联展》初春时节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了。该展于2005年“法国文化年”期间曾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并受到法国观众的欢迎。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和法国,一边是传统的印象派油画,另一边是“另类”的现代派绘画,两种画作风格迥异,却和谐地陈列同一展厅之内……准确地体现了展览的主题“这里·那里”。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充当着每个文明独特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演变历程。由于建筑文化本身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之为一部反映特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文化特点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百科全书”中,无论是宫殿、民宅、坛庙和园林乃至整个城市的规模、布局上,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注重的皇权至上的政治论理观、尊卑有序的等级道德观、群体意识及和谐精神等伦理思想都得到了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向纵深发展,各国在贸易、环境、安全等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之间和谐共处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时,特别强调了不同文化、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加强对话和加深理解的迫切性,提出要以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的倡议。在构建和谐世界中,语言、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和谐世界离不开语言和谐与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10.
德清俞平伯     
陈辉 《寻根》2006,(4):83-87
一般说来,大学问家不外乎几种途径:一是源于名师,所谓“名师出高徒”;二是出自名门,因为在其背后,不仅有“家”的意味,更有着“学术文化”的底蕴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深受家族影响的国度。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在描述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征时,用了三个词“家庭、礼仪、文官制”,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古老社会模式”,“社会的一切行为规范都从家族关系规范中演绎改造而来”。世家现象为中国文化一大景观,文化艺术方面的世家名门可谓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1.
夏绍熙 《华夏文化》2010,(2):62-64,F0002,F0003
由陕西省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2—5日在西安举行,这是陕西省政府第四次在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期间举行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清明文化、感恩与社会和谐、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特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2.
美玉与美德     
张丰乾 《寻根》2004,(1):92-95
费孝通先生在一次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讨会上指出,玉器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还体现着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今凡在字典上能够找到的带“玉”字的成语几乎全是褒义词,比如“以玉比德”、“化干戈为玉帛”、“宁为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的早期发展是夏商周三代。夏文化的详貌目前尚难确定,真正奠定中国文化之基的是殷商西周。那时中国社会的文化政策,则是所谓“学在官府”,教育文化完全为官府垄断,平民百姓不敢问津。那时候,执掌文化大权的是“巫”、“史”、“祝”、“卜”等官员,他们是一批世袭的职业文化匠师,大凡卜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医药、音乐歌舞、婚庆葬丧等诸般文化活动,均由他们操纵。  相似文献   

14.
周丽 《滇中文化》2007,(1):12-14
广场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一种,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时期涌现的一种城市文化现象。广场文化活动具有三个要素”,即广场、群众、自娱自乐。其特征是参与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的持久性。广场文化活动强烈地吸引和凝聚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广大群众,是一项健康向上、有利于社会和谐文明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5.
客家古村落的文化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登秋 《寻根》2005,(1):136-141
客家文化根在中原,中原文化较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文化传人客家人聚居区“闽粤赣”三角边地后,由于地域边缘性特征显著,村落环境、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护较好,就形成现代所称的“古村落”。同时该地区的古村落建筑均讲究恃险而建,深居山区腹地,为外界所难进入,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今年第2期刊载朱鸿召先生的文章《“兵法社会”与“兵法文化”》,提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一个鲜为人知的潜在特征是“兵法”、“兵法社会”和“兵法文化”,主张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厘定中国“兵法”的内涵,用以观照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革命策略及其文化属性、文学特征,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7月27日,本刊邀请部分学者雅集苏州古城,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现将讨论情况整理成文,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一学术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36-41
2011年9月22日,中国驻珀斯总领事汪银儿出席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西澳分会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晚宴并以《互赏文化,共筑和谐,架设中澳合作心灵之桥》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汪银儿总领事的演讲紧扣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主题,言简意赅,在不到20分钟内却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基本精神和对于建设和谐世界的贡献介绍得生动而全面,从而赢得全场好评。  相似文献   

18.
罗检秋 《寻根》2000,(1):58-64
在传统中国,各级官、私教育机构——大到国家的“太学”,小到乡村私塾,都是延续文化命脉之所在。然而,文化传承,尤其是人文精神又往往流转于潜移默化的“家教”之中。梁启超家便是这样一个生动的事例。  相似文献   

19.
学人寄语     
李学勤 《中国文化》2006,(2):F0002-F0002
“国学热”一词近已风行不少时间,现在升级为“国学火热”,这本应是从事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的我们欢喜赞叹的。不过我不得不说,当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述,如就其深度、高度要求,都还不好用“热”来形容。相反的,我倒有一种预感,害怕这种国学之“热”难于持久,甚至弄不好转化为国学的危机。目前有些现象,使我摆不脱这种担忧。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的和谐理念与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既是"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儒家和谐理念包括"和而不同"和谐价值取向;"仁者爱人"的和谐处事态度;"知行合一"的和谐实现路径和以"修身"为道德准则的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儒家文化的和谐理念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